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藁城历史上“人口和土地”考辨
藁城历史上“人口和土地”考辨
作者:百草丰


——“真定国”时期

        据《河北通史·秦汉卷》记载:“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以真定、绵曼、肥累、稾城四县之地置真定国,共三万户。至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已增至37126户。其中,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真定国还曾析出一遽乡侯国,如以千户计,则真定国四县之地的人口在115年间实际增长了8000余户。以每户五人计,共增长四万余人,平均每县增长一万余人”,而且真定国的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多达109.03人”。


        照此计算,平均每县大概九千三百户,计四万六千五百人。这与当年刘秀初到河北,与真定王刘扬政治联姻,迎娶刘扬外甥女郭圣通而得到刘扬十万军队的支持基本吻合。刘扬的真定国四县总人口近二十万,在天下大乱时,他动员他的臣民拉队伍“保家卫国”,弄个七八万人基本没问题,再夸张点说也就成十万了。根据上述所说的人口密度,如果当时真定国按二十万人口计,那么真定国地域面积约1834平方公里,而占真定国二分之一、东部(滹沱河以南)的“稾城”和“肥累”二县合在一起,就达九百多平方公里。当然,平均一定是有出入的,甚至差距会很大,东部平原的人口可能更集中,而面积可能比西部山区要小的多。

        公元37年即刘秀建立东汉的第十三个年头,真定国被裁撤,所属四县划归常山国。在《后汉书·郡国志》记有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各郡国的户口数字的统计中,有关“常山国”人口数据就很值得推敲。到了东汉时“真定国”被撤并,归属“常山郡”(以国代郡,故互称)。资料显示:在撤并“真定国”的同时,其辖属四县也被合并成一个县—真定县,时“常山郡”属县就有13个(包括今天地处山西省的1个)。一个一千八多平方公里的“真定县”,经过东汉一百多年的和平发展人口仅为七千五百户,曾经一个人口密度超百的富庶之“国”,此时竟每平方方公里上不足五户二十口人?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实行撤并郡(国)县的政策不假,但史料中“真定国”被“四合一”变成一个县却不属实。最起码的是“稾城”县也被保留了下来。有“稾长蔡君颂碑”为证:

        “蔡君”即蔡湛,东汉修武人,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为稾城“长”,有惠政,因“树碑以颂其德”,敬称“蔡君”。

        在古代“县令”与“县长”是有严格区别的,县人口过万户者,其最高行政长官才能称为“县令,而不足万户的只能称“长”。可见当时的“稾城县”(虽有与“肥累”合为一县之说)确实存在,且人口不足“万户”应是事实。但在没有战乱的年代,一个土地肥沃的平原县,其人口应该不低于“常山国”的平均数,即7500户以上。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藁城历史上”人口和土地“考辨(二)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