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研究系列笔记之
热点管见
我军有这样一位将领。他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先后当过四个兵团的司令,是担任兵团司令最多的人。留苏学过军事。他资历很老,老到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2师党代表时就被授予中将军衔。
4年之后的1929年,在福建武平县一个乡村中,一位19岁的乡村小学教师与一批热血青年一起,扛起梭镖抢了民团10几条抢,当上了相当于农民赤卫队的铁血团团员。随后参加了正式红军,烈火中考验、战斗里成长,还留苏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成长为我军一位优秀高级指挥员。
不用说了,前者是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海军大将,后者是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空军上将。
近年来,网上为刘亚楼打抱不平的人多起来了,认为授衔低了。主要论点之一就是海军司令是大将,空军司令却是上将,没道理嘛!不公平嘛!看了我上面这段文字,您还赞同这种观点吗?
是的,55大授衔,不仅要考虑战功、贡献,还要考虑起点、资历,比较每个阶段的任职情况,综合评定。若论战功、贡献,刘亚楼说得上辉煌。论资历,与最浅的大将比:许光达1925年入党,红军时当过军参谋长,起码副军级;谭政参加过秋收起义,毛委员首任秘书;罗瑞卿红军时当过军政委;陈赓虽然红军时只当到师长,但是1922年的老党员,黄埔一期,黄埔三杰之一,还参加过南昌起义……而且刘亚楼抗战时在苏学习未在国内,失分不少。
长期给刘亚楼搭档当政委的吴法宪曾回忆道,授衔是有些硬杠杠的,谁心里都有本账,与左邻右舍自己也会去比,算个八九不离十。比如评上将红军时期应任过师级,吴自己只当到团级,因此只能对号中将,上将想都没想过,果然评了中将。他说同样,刘亚楼红军时最高当到师长,上将中红军时期当过军长的大把大把,至少十几位。刘评上将应当是符合本人预期的。他说那段时间和刘朝夕相处,没见到刘有过什么委屈和不满。刘是性情中人,有情绪不可能不外露。刘授衔1年后八大选上了中央委员,当时56位上将中只有9人当选为中央正式委员,1959年又当上军委委员,比不少上将超出一大截,去世后治丧是按元帅规格操办的。至于林彪为刘亚楼争大将的说法,吴法宪表示以前从未听说过。
有关大将军衔另一个争议热点,是许光达是否评高了。从许让衔一事,一方面表现了许高风亮节,毛主席高度评价许是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不同意降下来。却又同意了许的请求,别的大将行政4级,许行政级别低定为5级。这说明许的评衔在资历某些方面是有些不够硬气。
有种说法,许是装甲兵司令,苏联装甲兵司令是大将,为了对口好接洽受援,所以评了大将。这解释不通,苏联海军空军司令还是元帅呢,怎么不强调对口呢?
这就牵涉到评衔需考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一言以蔽之:代表性。我党我军向来搞五湖四海,不搞拉帮结派,可又实事求是,一个时期一定程度上还要承认山头,照顾山头,但又不搞山头主义。
许光达身兼红2方面军和一野两方面代表。现有人选中只能从许光达和王震俩人中挑选才能同时满足红2方面军和一野两个硬条件。再从根上刨,红2方面军中许是红2军团,王是红6军团。红6军团是从湘赣、湘鄂赣过去的,1934年与红2军团贵州会师,1936年才组成红2方面军。人家红2军团才是正宗1928年贺龙、周逸群等在湘鄂西洪湖那片所拉队伍的血脉。所以选中许光达做代表。就没什么不好理解了。
再一个热点是萧克的评衔问题。考察几个阶段,红军时期的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红6军团军团长,抗战时期的120师副师长。仅凭这仨职务,萧克本来可以坐大将望元帅的,特别是八路军第一批3个师6位正副师长,其余5位都是元帅。
萧克后来职务偏轻了,可也说得过去,解放战争后期接刘亚楼任四野第一参谋长,硬邦邦的野战军副职,比一线统兵的正兵团级只高不低。同时期不少大将像陈赓、肖劲光、罗瑞卿等也都是兵团正职。
平心而论,萧克的评衔确有偏低之嫌。有种说法,伟人对在与张国焘斗争时站错队或摇摆者,出身4方面军的尚能谅解,对出自中央红军的难以容忍。这纯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近年留有领导人手迹的当时大将审批名单照片曝光,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罗荣桓《关于元帅、大将、上将问题的报告》所列15人名单上,毛主席亲笔叉掉了其中4人,保留的其中就有萧克。看来萧克落选大将,还是代表性平衡所致。
如果用萧克换掉了许光达,萧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代表红2方面军足矣,来自红6军团,与王震相同,与许比稍弱。但一野却缺了代表。
那萧克替换别的大将是否可行?不妨一试。
换掉王树声?红4方面军就缺了代表。
换掉谭政?政工战线就缺了代表。
换掉陈赓?黄埔系与国共合作北伐(萧克本人都算)还有代表,二野却缺了代表。
换掉徐海东?红25军和陕北红军就缺了代表。
换掉罗瑞卿?萧克也可算华北野战军的,但公安军却缺了代表。
换掉张云逸?新四军和三野还有粟裕代表,但加入过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和讨袁护国战争以及北伐军的老将有个代表,是不是意义更大?
换掉粟裕?新四军和三野还有张云逸代表,但现任总长不评大将,合适吗?
换掉黄克诚?军委秘书长、拟议中的下任总长不评大将?
只剩肖劲光了。都是四野的代表,可以。两萧比比资历。
参加我军前,肖劲光国民革命军中将,萧克南昌起义时连长。
红军时期,肖劲光1931年的红5军团政委,萧克1934年的红6军团长,1936年的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
抗战时期,肖劲光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萧克120师副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肖劲光四野12兵团司令,萧克四野第一参谋长。
1952年级别评定,肖劲光二等二级军委委员级,萧克三等一级正兵团级。
授衔时现职,肖劲光国防部副部长、海军司令员,萧克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总体上谁占优呢?
还可以有一种方案。萧克顶掉粟裕,授大将衔。粟裕因战功卓著升为元帅,替换元帅中新四军和三野代表陈毅,陈老总以与刘周邓相同原因即已转地方工作而不再参加授衔。岂不皆大欢喜?有一定道理。可就触及到围绕元帅军衔的最大热点“粟裕能否授帅”问题了。前面说过,授衔前一年组建新军委时元帅人选已定,肯定是经过反复酝酿深思熟虑的。这样变动,一定会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引发新的不平衡,问题只会更大。
战功、资历、现职、平衡……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啊!怎么样,我军首次实施军衔制具体组织者工作的不易和决策者最后定夺的艰难,您体会到了吧?
2022年3月25日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雪天访友归来 任伟韬(高原秃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