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网讯(赵志忠报道)2018年3月17日,由河北省沧州文化研究会、《沧州晚报》、沧州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风雅颂大讲堂在沧州名人植物园的沧州美术馆正式开讲。“风雅颂讲堂”五个字由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题写。
沧州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沧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原沧州日报和沧州晚报总编刘桂茂在风雅颂讲堂开讲。他今天开讲的题目是:漫谈风雅。
主讲人刘桂茂从网络上的“油腻中年”、“佛系青年”讲起,引出告别“油腻”,拒绝“佛系”,在诗经的故乡,风雅地生活。他说,中国是诗的国都,沧州是诗经的故乡。风雅”这两个字从哪里来啊?从《诗经》中来。《诗经》分为四部分,国风、小雅、大雅、颂,“风雅”在语义学上的源头,即出于此。沧州正在筹建诗经碑,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听说后,特别高兴,为碑文写了序。他说:“环宇之间,有一古国,以诗为经,且列诸经之首。洪荒先民,由诗引领,载歌载舞,拓创历史。这个古国就是中国。由此开头,中国人几千年与诗相守,坎坷漫漫未失风雅之韵、无邪之思;磨难重重依然夭夭灼灼、温柔敦厚。中华文化,因诗而高,因诗而久。”中国人以诗为经,是个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有了雅的基因。
风雅这个词有两个引申意义。一是泛指诗文方面的事,二是谓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诗经》的作品中并未提出“风雅”的概念,但是它常常出现“君子”这个词儿。君子是个多义词,但是不管这个词指“贵族”还是指“丈夫”,往往同时包括着对他们人格的肯定。这种君子人格,是对风雅的最好诠释。
“雅文化”和“俗文化”是有区别的。 但是,“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风雅从来不是贵族的专利。“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间既有“物理”的混合,又有“化学”的融合,彼此存在着互相转化的关系。
在与现场交流中,沧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忠智说,刘桂茂先生漫谈风雅颂,引经据典,结合现实,生动风趣,深入浅出。一个人读《诗经》可以修养品格,众多人读《诗经》能够雅化社会。沧州是《诗经》复兴之地,我们应不负古老文明胜地,不负当今求雅时代,认真研读《诗经》,修炼气质,培养雅好,追求风雅。
沧州文化学者李顺成:两千多年间,《诗经》靠沧州发祥,靠沧州传承发展。“风雅颂”讲堂的开办,无疑为《诗经》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刘桂茂先生的风雅颂漫谈,深入浅出讲述了风雅的由来、如何风雅、怎样风雅、风雅发展等问题。这风雅颂讲堂第一课,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沧州市集邮协会秘书长武书敏:风雅并非贵族的专利,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依然要修炼出君子的品格,做个“风雅”的人。主讲人风趣幽默,深入浅出。今年9月,《诗经》邮票就要发行了,我们还想力争把大小毛公画到邮票上去,所以还是想多学学诗经。
此次风雅颂大讲堂的正式开讲在沧州各界引起很大的反响。线上、线下、网络、新媒体、报纸都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风雅颂大讲堂的开讲与《沧州日报》的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活动将形成一枝双卉,梳理和传播着着沧州古今的文脉。沧州地处京畿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素有“五乡一淀”之称。沧州一带自古处在黄河流域华夏中心文化区域,文化积淀丰厚,既承诗之风韵,又开经学之先,几千年来风雅不失,人才辈出。在沧州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尹吉甫、毛亨、毛苌、高适、刘长卿、李之仪、马致远、纪晓岚、张之洞等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
据了解,近年来沧州文化研究会、沧州美术馆致力于推动沧州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组织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活动,研究成果丰硕。 风雅颂讲堂开设后,将组织专家、学者对沧州文化进一步进行打捞、梳理和解读,擦亮沧州文化名片。
[上一篇] 书画家刘兰亭荣获十大画家荣誉称号
[上一篇] 重塑生命,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