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时刻铭记老师的敦敦教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铁人王进喜,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生。
随着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到户,农民的生活方式及观念也在改变。粮食的增产增收,农民看到了希望;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情,收入提高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的同时,精米精面、大鱼大肉也慢慢出现在农村小院的餐桌上。
开始注重穿衣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春节买的衣服可穿四季,走亲戚借衣服穿;慢慢的随着收入的增多,穿二货开及补丁衣裳的人群也越来越少,衣服也开始分冬春秋夏装;并且在衣服的颜色上也由单一的颜色到五颜六色;裙子、毛料大衣、羽绒服、乞丐装也不再是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的专利。
篱笆墙的丝瓜秧、紫扁豆,还有那一朵朵金黄的北瓜花儿已逐渐被高高的砖墙及大铁门代替,天然气管道在院墙外形成另一道风景线,再不用天天提煤一手手的黑;再不用天天到炉灰弄得一脸灰。邻居再不是隔着篱笆墙拉家常,而是电话、微信叫门。
出行的方式由肩扛、手提步行到逐渐由两轮的飞鸽牌、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到嘉陵摩托车;艾玛电动车的使用;家庭型私家小轿车在村庄街道成排的存放彰显了新时代农民的生活水平。乡间小路步行那是在锻炼身体。
人们50年的劳动中生活习惯开始翻天覆地的改变。小时候夏天父母会把大铁锅里的饭用勺子淘到搪瓷盆里脚踩木质的梯子,一步一步慢慢端到屋顶,再把筷子、饭碗、勺子都拿到房顶,一家老少坐在发烫的房顶上吃着玉米面的黄饼子,萝卜咸菜,喝着呛了蒜瓣的杂面汤,吃的汗流浃背;吃了饭孩子们则寻一平摊处躺着数着天上的星星、看着嫦娥奔月······
待到雨水天时,大人孩子就没有那么惬意了,大人们披了一块塑料布,端了一锹一锹的灶土、洋灰面在土坯墙的老房子屋顶撒了一次又一次来抵挡那雨水的侵袭,屋内孩子们自然也不能闲着,端着家里能用的盆盆罐罐,放到漏雨的地方无奈的接着房顶漏下的雨水,滴答、滴答、滴答······
秋收的时候学校会放几天假,大人孩子都去地里收秋种麦,干的热火朝前,汗流浃背。渴了、饿了就用锄头挖一块山药、或红萝卜擦擦泥土吃的香甜。小学老师都是民办教师,挣着微薄的工资,种着几亩薄地,勉强维持生计。慢慢的老师们开始转正,有了固定的收入,也就有精力去更好的教导学生,提高升学率。
60年代 冬天的早晨山里的大人孩子端着一碗一碗的山药、红萝卜粥,边吃边说,蹲在街道两旁,讲着笑话,说着家长里短;吃了一碗山药吐了半碗皮,一转身把山药皮倒进了泔水桶准备喂猪,灶前一伸手又是一碗山药,还是自家大门口继续听故事,还时不时的插上一嘴······50年过去了,此情此景只会在梦里。
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饭桌上吃饭,电话、微信、直播、快手、全民K歌,小说、小红书、今日头条各看各的,边吃边看,没有时间交流,吃了饭匆匆出门赶时间打卡,刷脸。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教育家家都重视,街道的男女老幼天天穿的好像走亲戚;县城、省城买房的年轻人数不胜数;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治未病,防病于未然。这些都需要资金,货币起了重要的作用。你能说钱是坏东西?现实生活中,没有钱寸步难行。你会说村里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不干活这几年过得挺滋润,有吃有喝有穿,干部们经常给她们送生活日用品,有病了还送到医院看病,医药费大部分报销,没有房子的,还免费盖几间小屋避风挡雨。那是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啊,让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货币,如果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及辛勤劳动获得较高的报酬从而改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水平,去轻松的还房贷,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报效祖国的时候;当你利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帮助更多的人改变她们的生活环境时,你对金钱的认知还会有多少偏见?
曾经的我视金钱如粪土,随着时间的流逝,自视清高的我开始怀疑人生?人在红尘难脱俗,金钱本无罪。
2022.10.25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