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陆秀红文学作品欣赏之——同学厚洋
陆秀红文学作品欣赏之——同学厚洋
作者:

    赵厚洋是从青山芮草洼走出去的书法家。身为他同学,我感到骄傲。他成为书法家,我不感到意外。从最初的一件小事谈起。1993年,厚洋从芮草洼小学毕业,我从黄大桥小学毕业。那时乡下没有进城和择校概念,于是升入同一所石堰初中继续读书。既是同学,又是老乡,无疑情感深了一层,多年后回首更是如此。我在一班,他在二班,两个教室公用一面山墙。初一开学没两天,从外边进来一个大个子,气势汹汹朝我走来。我以为是掐马虎熊的。他神通广大打听到了我,开门见山让我把书或作业拿出来。这家伙是来检查作业的?我一脸茫然,见他人高马大,未加推辞照办。

    原来他是看我的字写得如何。何宗立老师教一班、二班语文,也是二班班主任,第一次作业,何老师发现我写的字还算可以,至少认真,就在二班表扬了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意,特别是厚洋。他带着参观、不服等多重心绪,第一时间来到我座位,一探究竟,以此证明何老师话语真伪。他看后的反应搞忘了,从我的标准看,是不及厚洋的。厚洋走了,好半晌我回过神,那个心绪用影视里名词说,他是来踢馆的。之后我打听到,他是隔壁班的厚洋。那时一班写字真正不错的,是何自宏,也是黄大桥小学来的。

    何老师教了我们三年初中语文,初三时一班、二班合并为一班,何老师任班主任。我和厚洋成为同班同学“克拉司媚他”。厚洋一直对何老师尊敬。好多年后,我们有了微信,何老师说,厚洋热爱书法且有影响,发信息的字能用繁体都用繁体。确实,他的朋友圈即如此,搞不好就被读堵住了。

    1996年初中毕业,同学们各奔东西,那时没有电话,同学录都没有。直到2017年或稍早,我们才在微信联系上。那几年特别流行同学聚会。2017年冬,当年的初中同学聚了一次。本来我是参加的,只因头一天岳父去世,便没有参与。后来小学同学聚会,虎城说,那次聚会厚洋带了酒,很能喝,还带了书法作品,到场的每人都送了一幅。我深感遗憾。

    和厚洋电话、微信时不时有联系,微信看到一张图片,是他伏案写毛笔字的样子。很专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扑在铺上宣纸的大桌面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一块面包上。那个静中有动的画面可作为他的“劳勾”。也见他展示一些创作的古典诗词,有意境。我曾问他想不想加入本地的诗词学会。因忙,此事未果。不在学会,自得其情,也是诗意悠然和本真。

    毕业后与厚洋第一次见面在2020年春天,那是一次偶遇。第一次疫情基本过去,尚未返校复课,值育秧和采茶时节。一天黄昏,我骑电瓶车带着父母采摘一天的几斤茶草,到段岭街上卖。卖过后还没有走远,摊位来了一个卖茶草的,和收茶老板说些什么,带着普通话。话音感觉耳熟,立马主动走过去,翻书一般把他面部浏览了下,直截了当问他是不是厚洋。结果就握手相认了。这次对他的突然打招呼,似乎照应了初一时他风风火火找我看字的情形。那天,他卖的茶草比我多,得钱近两百,他家周边茶山不错。地灵人杰。他那天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孩子,这两个娃很优秀,两年后中考好像都是七百多分,上了一中。

    2019年至2021年,我为青山乡编纂地方志,在乡文化站办公过一段时间。文化站二楼有一间大展厅,展示书画作品,其中有厚洋的。楼道走廊也有,有一幅写着“若愚”。与文化站周余站长聊天,谈到厚洋,周站长对他赞赏颇高,乡里许多文化活动,他都回来参与。青山热爱书法的有几位,经士元、潘声堂、鲍大振、王磊等,厚洋最为活跃。一次厚洋来文化站,谈到好几位书画名家作品及其特色、价值,娓娓道来,就像介绍他熟识的朋友。从中看出他对书画这门艺术下过深功夫,涵养非一般所及。他能从古代经典和当代大家中发现东西,进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作品,其艺术之路是宽而远的。我笑谈,文化站,要多请厚洋这样的家乡人回来喝喝茶、聊聊天,这些家常就是文化组成。厚洋多次参加全省政府、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文化和公益活动,也培养了诸多书法学子。能回望家乡,最为善举。

    六安师范的师兄丁美科,和厚洋也有交集。两人都爱书画,因而结识,最早在博客等网络上一起谈书论艺术、品酒聊人生。2012年10月10日一次书画展上初遇,面上初遇即是心灵重逢。2020年7月6日,时隔八年,再遇,情比酒浓。2021年12月,美科在六安市作家协会公众号发表散文《再遇赵厚洋》,一半回忆叙事,一半对厚洋书法艺术点评,可谓专业中肯。我对厚洋只是感性、乡土的知根知底,而美科在艺术上、共鸣上,像欣赏一位佳丽达到了淋漓尽致、知根知底。美科在区委宣传部工作过,一般的人他不会去夸。美科是会吃蛋又会下蛋的人才,在他口中评过、夸过的都有一定影响和造诣。他为六安杨传连、马朝阳、邹晓清等名家写过评论,好多发表在《皖西日报》,其笔下的厚洋算是青年书家,未来可期。2022年3月,此文刊发在作家协会纸刊《淠河》上。夏末秋初,厚洋回六安,喊了我和美科,在响洪甸路根据地酒楼小聚。是中午,虽带了水井坊好酒,但没有喝。这次,我把特意留存的刊物带上交给了厚洋。

    厚洋应酬较多,业务较大,活动丰富,能抽出空和老同学谈谈,让人感到荣幸。他身份也多,蜀麓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省书法考级中心秘书长等,都写上一大串子够一个页码,像一挂鞭炮。其作品见于《书法》《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合肥晚报》及安徽电视台等,著作等身,也够一个页码,也像一挂鞭炮。但在老同学面前没有架子、不放空炮,于是距离始终都是近的。他在合肥时间多,好几次回到六安,喊我吃饭。因抽不开身或距离远或夜晚不便,都婉言谢绝了。去年冬,他又来电话,段岭村好友书记王能菊私人请客,安排在城南,离我住的地方不远。实在不好再拒,那就聚吧。那晚,有家住段岭的初中同学李贤平。那晚,酒喝得干脆利落,一点拉扯的情节都没有,当然喝高了。饭前他送我一幅书法作品,弥补了之前同学聚会我的失落。饭后酒高,差点把墨宝忘在包厢,多亏厚洋提醒,取而复得。

    几天后,我写了首《冬日相聚同学厚洋赠墨宝》。“已是相逢不惑郎,缤纷酒意裹风霜。笑谈月落三壶尽,借笔迎春写厚洋。”发在皋陶诗词楹联学会微刊上。贤平看到,和厚洋说我写了东西。厚洋电话询问是不是把他的文章写好发了出来。我才想起,那晚小聚,厚洋嘱我写一篇随记,好放在待出版的集子里。我答应了,但酒后又一时遗忘了。于是欠了厚洋一篇文章。今年3月,厚洋和宋岗同事鲍学运小聚,谈起我,来微信视频,再次说起文章之事,问我是不是把这篇文章写成大篇幅的小说了。赶紧着笔,要不然半年过去了。于是啰里巴嗦写了上面那么多,算是时光寻踪。

    中国有两个成语颇具文化韵味,一个叫厚德载物,另一个叫高山仰止。从中各取一字,且新造一词“厚仰”。厚洋,给我的印象就如此二字。同学情之厚道,艺术蕴之厚重,不必说让众人景仰,至少让我等仰视。这是中肯的评价,不算拔高奉迎拍马之辞。从读初中一年级到如今,我的写字赶不上厚洋,如不是在师范练习了三年毛笔字,差距甚远。实事求是,技不如人,有厚仰之师,也是欣慰。

厚洋,我给一个具体的感受,那就是“四善”。一为善音,书法不是音乐胜似音乐,其横竖撇捺画面动感十足,书写常有行云流水之声;二为善吟,与其交往不寂寞,他能家国天下聊与满席,听后眼界大开,颇得教益;三为善饮,文雅之士情到深处也能豪放,香茗佳酿,三碗不拘,斤余不惧,酒后酸甜喜怒不惊,仙风道骨更显;四为善应,说有求必应有点过,有呼必应是一定的,其热情亦好客,因而九州四海朋友多,不乏龙朋凤友,接新而不厌旧,入胜而不忘本。

其善饮,张行方有一文,描述可谓得其精髓。初识厚洋,缘于一次书画界同道雅聚,诸位神明推杯换盏,厚洋应付自如,恰到好处之礼尚往来,彰显温文尔雅之品性。常三五益友把酒临风,虹吸九天,口若悬河,上下五千年,畅谈艺术之真谛、学路之坎坷,情至泛泛处,谈古论今,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精彩无处不在,山河为之俯首,百花为之绽放,喝彩为之声起。蔡龙林写厚洋,称其善饮、好书画、喜吟咏、乐交游。善饮写得尤详,有海量,尚酒德。尝携烈酒一坛至寒舍,兴来如虹吸九天,饮之舒畅;情涌似云浮长空,举杯心旷。酒酣之后,挥毫染翰,如开蒙童子,彬彬端坐,初心立现,竟能伏案捉笔书小楷。我读后深有同感,写出了我想说而难以表达的。总之,他有酒,也有故事。席上对面无空座,心随贤达不孤单。

    厚洋是一个稳重的人,做艺术要有这一点。坚持、突破,都是立于稳重之基而后造极。有些人把字写飘掉了、写飞掉了,甚至搞成乱作一气的行为艺术,就是没有把稳字放在心头。他的书法和谈吐,能见到规则与禅意并存、质朴与优雅同在。这是他的追求,也彰显了其个性。张行方《中国书协80榜样好样的》《赵厚洋:如此厚洋,深厚海洋》二文,谈到其隶书创作传承,吸古融今,大放异彩,加以专业点评。我观其书法,别样的字体,融合隶书和篆字,没有心静、气沉、神安、臂稳,很难写好。厚洋说过,写的字有些让人认不识,但他在翻阅典籍中明了出处。蔡龙林称厚洋于书学,涉猎宽泛,终以篆隶贯之,教学相长,尤其于历代先贤笔法深入研习,辗转于古今。稳中求源,这精神让我深受启发,做事也要有此毅力。到舒茶镇,九一六茶园前的纪念馆展示有主席女儿李纳题“茶源”二字,写字者当问、当探、当揣“书源”。英雄不问出处,艺术皆有来路。艺术之路走多远,可看艺术探源有多深。

    厚洋是一个洒脱的人,为人处世和深谙艺术两者,在他身上是相通的。他把方块字看透了,也把有棱有角的人情和棱角消磨的世故看差不多了,唯有洒脱,进而超脱,方得畅快。他行走在艺术的殿堂,也奔波在生活的江湖。从不多见面的对话中,我感知他认识各界凡夫、名士,他能把关系处理得妥帖、得体。遇到达官显贵,他不卑;遇到孑然翁媪,他不亢。这种人际处理,和他在纸笔上对待一个汉字的笔画处理是一致的,不论正斜长短,他均能拿捏到位,进而组合成颇具美感和特色的书法形象。他在事业上风生水起,和在艺术上坐看云起不无关系。从生意角度上说,他能做一名儒商,身负太极外界难以击破,商场胜败不形于色,商场风云了然于胸。

厚洋是个有情结的人,从他的蜀麓书院和祥云堂可以窥见。这两个地方,我一直期待身临。蜀麓书院在合肥,听到名字,我想到了岳麓书院。这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书山有路勤为径,蜀山有麓气自华。蔡龙林《厚古非薄今 洋洋成大观:品读赵厚洋》写道:厚洋十余年前来庐州,初任教于新华学院,后自筑门户,于壬辰年五月创立蜀麓书院,办学宗旨为“学以知道,教以成德”。蜀麓没去,我访过同在合肥毕青森创办的一莲瑞德学堂,依古典居室、园林博物馆教学模式,大有国学儒雅之风。青森校长装束、谈吐风格和厚洋神似,二人可切磋。祥云堂在厚洋老家,建设成花香书香一体的庄园,可以说是他的归宿。厚洋精心守护,种花植草、书刻楹联、清池游鱼,另有培竹凿溪、邀月请风,一年四季皆有诗情画意。庄园成了他的一幅大作品。室内收藏珍品多件,常有价值不菲者。我编《青山乡志》,特意收录此处,乡村文化需要一块精神怡养和栖息地,那怕是过眼生活的一个驿站。人家有茶谷小院,咱这书香驿站更添品味。今春菜花黄、蛙声起、秧种撒之季,我带上《走在前进“高地”的芮草洼》文首次造访,厚洋喊来书家大振、同学代龙、师兄姚磊、书记中月等,曲径通幽,煮茶操笔,闲友围炉,书酒馥香。厚洋所到之处,情境也似其“一院一堂”。前不久,他前往西湖西泠印社等,观书论道,收获良多。蔡龙林称厚洋乐游四方山水,广交天下道友,寻访庙宇道观,参拜贤哲,沐身法雨,妙悟禅机,濡养笔墨。游历久之,我想他能写出“缘缘堂”一类的佳著。

    厚洋走了那么远,终归会回到故乡,可能这个周期比较长。这里有他的父母、乡邻和同学,有他的松竹、蔬菜和花鸟。时光匆匆,人海苍茫,如今人们更多念叨的是“面朝家乡,春暖花开”。他家乡那一块,是芮草洼村卫冲组方粉坊。读初中时,知道在大窑厂后面,如今窑厂没了,但窑厂边飞出了一块金砖,是熊熊烈火炼出来的真金砖。这金砖,有着厚洋一道光。厚洋家附近粉坊水库,曾经石堰乡林场在这,山水映衬,相当有灵性。粉坊,昔年走出手工作坊传统工匠,工匠精神,书法也需。粉坊,谐音芬芳,寓意厚洋书法芳香满园,香溢皖西与江淮。厚洋住处,是一片将军故土。新中国开国少将桂绍彬从这里走出。厚洋赓续红色血脉,初中毕业后继续深造,渐展作为,与家的距离开始遥远,追求理想、闯荡天下,不断更新才气、财富和荣誉,做到了学校所学的“两个文明”一起抓、大丰收。他心系家乡,六霍路芮张路口芮草洼村文化标识,凝聚有厚洋创意。戬谷、笃行石刻,寓意深远,一番教诲,青山不负。数日前,他和乡里领导探讨振兴家乡文化事宜,将有一番大动作、妙手笔。策划在原陶河小学位置打造产学研基地,期待早日落地。

    欠厚洋一篇文章,总算还了。再次想起微信视频,厚洋笑谈拖这么久,不能写成小说了。如真把厚洋的成长历程写成小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好似许巍在《晴朗》开篇唱的“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上次与厚洋小聚,带了一本《淠河》给能菊书记,里面有篇小说《茶香鼓墩岭》,正是用她为村办事为原型。

因一支笔,而不负韶华,厚洋做到了。感谢同学厚洋,给了我这么多回忆、这么多话题,也给了我一次练笔的机会。厚洋,是精彩的。他的厚重,让我继续仰视。借笔迎春写厚洋,我做到了,虽然文字不够完美。抽空,邀三五友,再去祥云堂做客!首次去发了动态,有人留言欲去,姜蔓、美科等。

2023年4月9日

作者:陆秀红;编辑:中国名家会客厅-高华芬;文字终审:张行方

附:赵厚洋书画艺术作品欣赏——

[上一篇] 父亲的老酒

[上一篇] 邂文峰塔——春的味道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