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佳节,应河北省香河县武术协会主席徐崇武先生之邀,赴河北香河五行通臂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参观考察。本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来非常感兴趣,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共同融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欣然应邀前往学习。
香河五行通臂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钳屯镇起河屯村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始建于2022年5月1日,竣工于2023年5月1日。基地是由政府政策支持,省级五行通臂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崇武自筹资金修建的公益性非遗传承基地。主要设施有西大门花岗岩石牌楼,正面横匾及立柱是著名军旅书法家卢香泉书写的“钟灵毓秀”,左右对联“山川毓秀如龙虎,兰桂腾芳似凤凰”,石门背面由中国武术家书画协会主席,中广联体宣委传武名家书画院院长、香河县武术协会主席徐崇武书写的“通臂圣境”,左右对联“通臂曲直合物理,太极阴阳会天机”。
广场西北角建六角凉亭,底座是后天八卦图;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迎宾花架上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张惠臣熟悉的“通臂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巨幅牌匾。
花架正中是由书法“武”字演变而来的立体雕塑。是迎宾路上彰显武术文化特色的标志性立体雕塑。此立体雕塑创意来源于书法(武)字的演变,即尊重了传统文化又赋予了时代美感。武字高2米,底座1米,总高3米,它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美好寓意。“武”字立体雕塑为不锈钢材质、红色喷漆。
“武”字含义是止干戈以安社稷也。“武”字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一方面要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又应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习武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是勇者无畏,仁者无敌的武道精神的具体表现,彰显的是中华民族气魄。
迎宾路西南侧是由叠层石建成的假山喷泉,假山上由有二龙喷水,水池中央有金色鲤鱼跃龙门喷泉,假山北侧是“武圣”关公左手托髯、右手拖刀花岗岩塑像。
南边是八卦九宫桩,东边是300平米的演武场地,再往东是雕塑广场,影壁墙前是张策的汉白玉像,像的底座上题字有“臂圣”和“东方大侠”题字,题字是著名书法家,国家功臣、驻老挝大使馆侯振山武官书写。张策像左右各有两个练习通臂拳动作的武者雕像。
中间白玉人物雕塑是香河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行通臂拳张策宗师雕像,它证明了香河五行通臂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也见证了香河五行通臂拳蓬勃发展的历史。
广场南文化墙侧墙有通臂拳的历史源流及香河武术重大成就及事件介绍。东侧有群众文化广场,广场上矗立“舞”字立体雕塑。
此立体雕塑由书法(舞)字演变而来,它即体现了书法的美又赋予了时代的美感。此立体雕塑由不锈钢材质,国旗色喷塑犹如一个翩翩起舞的美少女正向人们展示着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农村美好、和谐、惬意的新生活。
雕塑南侧是由鹅卵石建造的环形健康之路,环形路中间是由玉兰树和5000棵月季花组成的,以阴阳鱼造型建成的300平米的大型花坛。花坛南侧是健身广场和各式健身器材,供群众日常活动和锻炼。此基地处处彰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新农村、新风貌。继承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突出了香河特有的“五行通臂拳”的传承和发展的历史,激励后人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学习的精神。
香河五行通臂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和人文的考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能量,不仅是我们的文化身份标识,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份文化自信和尊严,充满人类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此基地的建设是在香河县委、县政府、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旅局和钳屯镇委、镇政府领导的英明决策和指挥下,在起河屯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和村民无私的奉献下建成的,突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貌。徐崇武主席表示,一定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期望和重托,把非遗传承基地办好,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非遗基地打造成宣传香河武术文化的一张名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永传承。
千古运河留遗韵,五行通臂展新风;
非遗文化结硕果,武林园中大传承。
是为记。
作者简介
张立宽,男,汉族,生于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娘娘庙村,1989年9月考入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3年9月考入北京语言大学中外文化学院;国家能源矿业研究员、资深媒体人,散文、诗歌爱好者,人民网、光明网、经济网、中国网、科技网、环球网、能源网、煤炭网、电力网、矿业网、企业家网特约撰稿人,多部调研报告获国家领导人肯定。曾任人民日报旗下京华时报社国际新闻部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刊《中国煤炭工业》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煤炭交易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等职,系中国智能化矿山推进会会长、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能源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生产力学会高级研究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矿业联合会研究院、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