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坛资讯 > 洛南静板书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驻场演出在天津举行
洛南静板书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驻场演出在天津举行
作者:张国强

      采风网武汉站张国强报道:(王青/张国强/文)由文化和旅游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于6月7至14日在天津举办,来自全国12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的曲艺项目、193个保护单位选派传承人组成演出队伍参加演出。本次活动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的主题,其中洛南静板书、陕北说书、道情、韩城秧歌、眉户曲子和榆林小曲这6个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参加了本次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活动。

      本次展演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有关部署的具体实践,旨在组织活跃在基层的曲艺类非遗传承人开展会演,展示近年来曲艺类非遗保护成果,总结交流曲艺类非遗保护传承经验,推进非遗传承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国家级传承人解明生、韩应莲联袂演出陕北说书《大脚娘》,国家级传承人林玉碧、白明理、卢登荣和省级传承人曹伯炎、刘芬珍、陈保子将分别带着榆林小曲《九连环》、陕北道情《清涧道情联唱》、眉户曲子《古城会》、陕北说书《刮大风》、韩城秧歌《爱上你就上楼台》、洛南静板书《四大京》亮相全国曲艺展演周,现场展示陕西非遗曲艺的独特魅力。

      其中洛南静板书属陕西地方曲种,主要流传在陕西秦岭山区的洛南县。据民间八旬老艺人吴招金讲:洛南静板书早在1821年清朝道光年间就在洛南到处盛行,艺谚传说:“道光年间唱静板,瞎子手里端金碗。”由此证明洛南静板书,是洛南土生土长的民间曲种。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溶弹、敲、打、说、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铺派稀少,简便易行,田间地头,家庭院落,一张桌椅即可说唱。说唱以求神、谢土神和为农户红白喜事助兴取乐为主,书目形式分为大本书、中篇书、小回书以及二三十句的小书帽,内容大多以唱七字句韵文的传统书目为主,爱憎分明,有褒有贬,上自天文,下自地理,人物形象逼真,生活气息浓郁,融入成语、歇后语和方言土语,既有西北秦人的豪爽,又有中原风情的委婉。说唱时在桌子两侧各竖一根竹竿,再用两条绳子牵连,上绳上吊上大锣、小锣,下绳紧靠锣边,防止打击锣体摇摆。桌上用麻绳圈仰放小铜镲,桌腿上捆着脚踏梆子。说书人的膝盖下梆着4片竹制蚂蚱板,怀抱三弦,自弹自敲、自打自唱。说唱时只用脚踏梆子打击节奏,不加杂其它乐器伴奏,过门时才用其它乐器渲染气氛,唱腔清晰,文文雅雅。故称“静板”。

      洛南静板书还据地域、口语之故,自然形成东路、西路、北路、三种不同的说唱风格。东路静板书古朴、粗狂,说唱时弦乐运用上中下三个韵律,反复演奏三遍,并根据书目情节发展,时带拖腔,时不带拖腔;西路静板书,唱腔注重音韵宏亮,钢柔相济,普遍带有拖腔,尾音较长;北路静板书,唱腔力求语言轻巧,吐字清晰,注重抒情,不带拖腔。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以来,洛南县文化、宣传部门多次组织民间艺人学习培训。县城关文化站站长吴全喜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三十余年,对洛南静板书功不可没,多次深入洛南上寺店、庙台、灵口、三要、石门、石坡、永丰、四皓等地,遍访老艺人,对静板书的传承谱系如数家珍,了如指掌,保留着三代老艺人现场表演和参加汇演的录音、录像、照片等弥足珍贵的资料。挖掘整理传统书目《包公案》《施公案》《三国志》《杨家将》《二十四孝》《八仙传奇》等大小书目300多本(回),编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书目《拉荆把》《马前波水》等50多部,并且培养了一批男女青年新秀,将这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多次参加省、地、县的文艺汇演,使这一古老曲种大放异彩。2011年5月23日,洛南静板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此次展演分别在天津群星剧院、河西区文化中心连续举办20场曲艺类非遗项目驻场演出,31支非遗曲艺小分队分赴天津市16个区的社区、学校、企业、部队、乡村等第开展“百场曲艺进社区”下基层演出活动,并召开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座谈会、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全国曲艺项目传承人交流调研、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

[上一篇] 书画家刘兰亭荣获十大画家荣誉称号

[上一篇] 河北沧州举办“听荷畅景,品粽思原”活动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