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长城书店找本《怎样设计书籍封面》的书看看,结果八点四十分到书店时还没开始营业,又走到佳木斯博物馆,也是差几分钟开门,正巧11线公交停在眼前,前边的风挡玻璃上标示着终点站是市图书馆。我上车用老年证刷卡直接奔图书馆。
到那里时是九点二十多分钟,里边早已有一些老年读者在翻阅杂志,也有些学生在看着学习类的书籍。
以前我曾办理过这家图书馆的借书证,去北京后就退了,但是这里阅读室里的杂志是免费阅读我是知道的。所以直接来到了阅览室,在读者登记表上签上名字。我知道这是为了统计当日的读者数量。
一年多没来这里,发觉这里多了很多种新杂志,比如《世界民族》《中国外交》等。
我从展架上拿下这两册杂志,戴上眼镜略翻了翻,与自己的身份地位都不相干,原来是发表各大学院的老师教授们研究论文的地方,从引文到引文,没有多少个人的思想。
一个上海外交学院的教授竟把中国三千年前老子的“万事万物合和共生”的思想硬写入了外交策略,说中华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一法治道路既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主张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仅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倡导各国共同为建立更加公平的多边合作机制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些理论有些高深,我已不感兴趣了,我翻看里边找找有没有我认识人的文章或故事。
结果,在《名人传记》总第563期上看到了一篇《才女外交家龚澎与周恩来的交往》。
里边说龚澎“在重庆作为周恩来的英文秘书和中共代表团的新闻发布员,为向世界宣传介绍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当时在重庆的中外人士的广泛尊重和好评,被在重庆居住过的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誉为‘环球新闻界一个最出类拔萃的妇女’”。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期间,经周恩来介绍与乔冠华结为夫妇,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最有才华的一对夫妻。
看了这篇故事,很为龚澎的才华倾服。想到了我在北京去外交部公寓采访戴严时曾听他讲过龚澎的故事。
在我写的《一生不辍学习的戴严》一文中有记载龚澎当年关心他学习的事:
戴严工作的那个年代,领导关心下级最主要的是关心下级的学习和成长。让戴严念念不忘的是当年他在新闻司工作时当时的部长助理龚澎主管新闻司工作。龚澎多次鼓励戴严利用业余时间抓紧自修英语,与外宾接触时要大胆实践。还告诉戴严要阅读英文版的《毛泽东选集》既能学习毛主席著作,又能提高英语水平。龚澎鼓励与引导为戴严指明了方向,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尽管他的工作岗位多次变动,但戴严始终坚持学习英语并用英语工作,从未放弃。
当时戴严还给我们讲了一件龚澎关心他生活的小事,很是感人。
戴严讲,1969年,当年他的女儿梅梅刚一岁多时,夫人带着孩子从齐齐哈尔来到外交部探亲,住在探亲房,当时探亲房在报房胡同35号的一个地下室,龚澎(乔冠华夫人,当时任部长助理)看到后说:年轻夫妇两地分居,过着牛郎织女般生活,每年才相聚一次,安排他们住地下室不大合适。
后来房管科的同志让他们搬进了部长助理的家里。一天下班后,乔冠华和龚澎来看他们,那时乔冠华是副部长,问了一些生活情况,第二天早晨,上班前,乔部长又送来了一只小孩子玩的拨浪鼓给我的梅梅玩,龚澎告诉我,昨晚老乔用半个多小时从箱子底翻出来的。是1946年她参与重庆谈判时买给儿子玩的。当时工作很忙,她每天早晨把儿子收拾干净,绑在床上,旁边放上拨浪鼓,晚上回来再给孩子洗澡,喝水,喂饭等。这个孩子就是后来也当上了外交部领导的乔宗淮。令戴参赞遗憾的是后来的多次搬家,那个带有老一代领导人温情的波浪鼓再也找不到了。
我记录的这些都是《才女外交家龚澎与周恩来的交往》里边没有记录的实事。两相参照,龚澎在我的眼前更加鲜活生动了起来。
郝连成 2019年7月9日 京津冀 香汐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