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读《悬崖村》
读《悬崖村》
作者: 马占顺


(图片来自网络)


     

        终于拿到了《悬崖村》。

      半夜醒来挂在心头上的大事就是读完《悬崖村》。这是一部怎样的报告文学集啊,这部报告文学集为什么始终让我牵肠挂肚!再说具体点就是这部报告文学集忠实记录着大凉山和“悬崖村”里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直在揪着自己的心!

      “悬崖村”是四川大凉山里的一个小山村。过去这个村里的人们就是靠攀爬几百级的藤梯,来到海拔几百米的悬崖村里,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靠着藤梯来维系和外界的联系,这是大凉山里典型的贫困、落后村。但是从这部报告文学集里让我看到的是“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悬崖村’的村民们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基层党员干部们的带领下,正在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悬崖村》的作者是彝族青年阿克鸠谢,从作者的《后记》中我知道,他是一位土生土长在大凉山里的青年作家和诗人。1979年出生在大凉山昭觉县四开乡一个叫瓦洛觉迪的山寨里。1988年的9月他要去上学了,去学校那天,父亲带着他和邻居家的大哥,“冒着绵绵的秋雨,翻过两座大山,蹚过一条大河,穿过两片森林,走过一个平坝,终于来到乃托村小学。”作者虽然没有说在路上走了多长时间,但我也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大凉山的孩子们上学的艰辛!就是这样,作者很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成长于一个伟大的时代。” 是啊!说的太好了。

     记得多少年前,从电视节目中曾看到过大凉山里的孩子们为了上学,要攀爬多高多高的藤梯。从电视的画面中我看着那不大的男孩子和女孩们一个个在奋力地攀爬着,而从他们的眼睛中所表现出来的毅力是那样的坚强,学习的信念是那样的坚定。我的眼圈顿时就湿润了!

      今天我从作者的文字中又一次的看到了那攀爬藤梯惊心动魄的描写,我的心又一次被系在“悬崖村”上。

      ——“我们面前的而这段藤梯,一共有三层,最下面的一层是腐朽的木头棒,根本不敢伸出脚去踩;中间的一层也是一些老化了的木棒,看起来要比下面的一层结实了一些,但我们仍不敢伸脚往上踩;最上面的一层使用木棒和钢筋做成的梯步,旁边则吊着一根钢索。”  就是这样的藤梯,载着大凉山里人们的多少希望,又寄托着大凉山上少男少女们的多少梦想啊!

      ——你看这张照片多么形象,一群攀爬藤梯的孩子们!我想,离着镜头最近背着书包的这个女孩可能还不到十岁吧,她瞪大了双眼,在勇敢的顺着藤梯攀爬!这就是大凉山里孩子们的童年。有这样的磨练,我想这山里的孩子们能不早当家吗?!

      当我读到“藤梯悬着生命,吊着故事”这个小章节时,还在“怦怦”使劲跳动的心脏又被作者的描写紧紧地揪住了。“一位北京来的女记者,雄心勃勃,硬要爬藤梯采访‘悬崖村’。一段藤梯才爬到一小半,她停下来往下一看,脚下云雾缭绕,透过云缝,她看到了下面的万丈深渊。顿时就吓得面色铁青,腿不住的颤抖起来。冷汗涔涔地直往外冒。她抱着摇摇晃晃的藤条,鸣鸣地哭了起来,……”

      读到这儿,心想攀爬藤梯真是够可怕的!

      我没有到过大凉山,更没有体验过大凉山孩子们攀爬藤梯的辛苦。但从作者的文笔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藤梯真是命悬一线啊!

      什么时候这藤梯不再是大凉山里悬崖村人们的必须,我想这脱贫攻坚必定会使悬崖村摆脱贫穷。

      从大凉山走出来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为什么把他为《悬崖村》所作的代序起名叫《走出悬崖的天梯》呢?我想也就在此。

      掩卷沉思,《悬崖村》真是一部“是泪、是歌”的报告文学集。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很和大家想奋战在第一线,可人过古稀有点力不从心了,那么就以小文表达自己的心意吧,希望大家都来读读《悬崖村》!


[下一篇] 相约大运河

[上一篇] 为母亲剪发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