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黄土地上走来的平民贵族
黄土地上走来的平民贵族
作者:张国强

在洛南柏槐社区,只要提起原党支部书记一一刘新民老师的大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洛南诗词书画界,只要提起紫槐堂堂主一一刘会长,文人墨客更是无人不知,有口皆碑!


 

一个普通的会长,为何有这般威望?在我心中一直是未解之谜。直到有一天,我和淑英姐姐登门拜访刘会长后,这谜团才一一解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其实满腹经纶的刘老师,原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他不拿国家俸禄,却干着“贤文妙语教童子,道德圣经启世人”的事业。刘老师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穷,自他记事起,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新中国成立后,穷人的孩子也能上学读书是件天大的喜事。懂事的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校勤奋好学,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弄明白决不罢休。即使放学路上,见到喜欢的诗词,对联也要边走边记。嗜书如命一词来形容刘老师再也确切不过了。爱书,是刘老师深入骨髓的爱好。凡遇到好书,他会千方百计省吃俭用淘换下来,如果实在没钱,就设法抄下来。识文断字的父亲也常给他讲许多典故,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文学艺的种子。



从此后,边干家务边学习的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陆续阅读了《东周列国》《今古奇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红岩》《辞源》《奇门遁甲》《徐霞客游记》《元曲签赏》《说文解字今释》等名著,使他从中汲取力量、增长知识、开拓了眼界。同时,他还喜欢上了书法,读书之余坚持练习。现在,刘老师能写真...篆四种笔体,尤其擅长写行书,许多作品被文化单位收藏。说起练字,便少不了字帖。刘老师讲了他第一本字帖的来历,让我感到震惊。他说一天在他走路时,发现路边一露天的粪池上飘着一本王羲之的草字帖,他立马找来长竿子,不顾三七二十一打捞上来,用水再三冲洗,直至晒干熨平,如获至宝。 



 时光荏苒,日月如棱。转眼他已长成了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父亲也渐渐老了,凭工分吃饭的年代,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他继续上学了。1962年他辍学回家劳动,同年担任柏槐村团支部书记,带领父老乡亲学大寨,修梯田,发展集体经济。迎着困难领导柏槐村建筑队,组建城关镇建筑队。“打铁还得自身硬”,他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处处以身做则,公而忘私,深受群众的爱戴,先后几十年被群众推选为村长,党支部书记,曾当选洛南县第十一届,十二届县人大代表和中国共产党洛南县第十五次,第十九次大会代表。

刘老师曾和原文化馆馆长李志全以及其他同志一起策划,排练并主持了谷雨祭祀仓颉活动大典。改革开放后,刘老师又带领大伙创建小康村,成立老年协会,自费购自乐班器材,几十年无偿为社区村民主持红白喜事,深受村民尊重和赞扬。

刘老师曾写过一首散曲《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忆昔感怀: “想过去,常为工作劳,一心地只想村民好,一天天辛苦早晚跑,好容易沉重胆子撂。() 忽拉拉岁月似狂飚,偏偏地命运像青蒿,到如今回想昔时事,心儿里犹如大海涛。看今朝,学习写作诗联妙,乐逍遥,把一切忧愁脑后抛。”也是对他个人的工作总结.



刘老师膝下有三儿一女,他不让儿女们占集体一分钱便宜,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为了养家糊口,他自学过木工、瓦工,精通建筑业,做过裁缝,特别擅长做棉大衣。1985年初,因为裁缝生意不景气,又改行做布匹服装生意,下乡赶集。历尽艰辛。两年后,刘老师终于在县城河南市场为孩子们租了门面房,日子才得以稳。但再苦再难的日子,他也不曾忘记看书学习。     

携手共创诗联社

1996年下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老师听说黄河书法研究会在洛南县老干局举行诗词讲座,便放下手中的生意,拉上倪长贵老师去聆听陈九康老师讲课。从此,他参加了黄河书法研究会,苦练书法,潜心学习诗词楹联,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典籍,为后来组建洛南诗词楹联学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初,在倪长贵老师的倡议下,刘新民,米小囤、赵道通等文友成立了洛南县楹联诗词学会,倪长贵任会长,刘新民任副会长,负责辅导学员的诗词创作。2008年后,刘新民任会长至今。随着诗词爱好者的不断加入,学会学员的增多,2010年洛南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了党支部,先后发展接收了刘会军、何石红、柴书源、张斌、刘三喜、徐雁茹六名共产党员。其间,学会还先后在石门、古城、永丰、石坡、灵口、三要等10个乡镇成立分社。据不完全统计,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从开始的十几人,陆续发展到二百四十五人。(此为登记在册的人数)学会每年编辑出版《洛南诗联》两集,刊登学员的诗词楹联作品,大大提高了学员创作的积极性。迄今为止,共计出版三十三期。                                                                 伯乐相马

如果说屠莉莉是一匹千里马,那么刘新民老师无疑就是伯乐。刘老师说他是在一个诗词刊物上看到屠莉莉填的《金缕曲》《钗头凤》两首作品时,像发现了美玉一般,大喜过望,立马和副会长徐永成.任冬泉三人打车去古城中学去寻找屠莉莉。到古城学校以后,得知屠莉莉早己毕业。刘新民老师仍不死心,又走了十几里路,寻到马莲滩,辗转打听到屠莉莉家,从屠莉莉的家人处要到了她的联系方式,打电话联系到屠莉莉本人,鼓励她加入洛南县诗词楹联学会。



出生于1989年的屠莉莉在刘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诗词创作进步很快,仅《洛南文脉》一书就收集了她个人十五首作品。今年八月份屠莉莉经过刘老师推荐又加入了《洛南女子诗社》《商洛女子诗社》。前些日子,远在江苏打工的屠莉莉听说刘新民老师生病住院后,填词一首,表示慰问:《新荷叶·听闻刘老师身体抱恙》:落日消沉,闲来无事听闻,故里师尊,容颜憔悴深深。 未曾谋面,记当时、翰墨慈恩。清辉引我,离之浊世浮尘。默祈从今,体安身健祥祯。寿与金微,怡然日暮晨昏。迢迢千里,将心愿、都入诗文。天涯游子,银屏半亩归门。

实际上,诗词楹联协会几百学员中,每个人的作品从创作到刊登,都离不开刘新民老师的辅导劳动及编辑,同时也激励了一批批新的学员,成为传承词诗文化新的生力军。

说起《洛南文脉》的编写,不能不说这是一部巨大的文化工程。从2013年起,由洛南县政府领导牵头,在文化馆长赵洛营、何慧娟老师的安排部署下,由刘新民、倪长贵、赵建华、高永平、卢长春、徐永成、李万昭、李克治等同志参与编辑整理《洛南文脉.诗词楹联卷》。历酷暑.战严寒,核对,修改,补充,五易其稿,201612月终于出版完成。

2017年,洛南县被授于《陕西省词诗之乡》《陕西省散曲之乡》荣誉称号;2018年,再次被授于《陕西省词诗楹联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归功于洛南县政府、文联、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但其中更有诗词楹联会员和刘新民老师十几年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功绩。


为了更好的传承诗词文化,20186月,刘老师有组建了《洛南女子》诗社。刘老师不仅要给《洛南女子诗社》讲课,还要兼顾给老年大学的学员上课。说起讲课,不得不讲刘老师的敬业。韩淑英姐姐告诉我刘老师带病给老年大学学员上课的事,让人感动不己。

她回忆说:20187.15日是老年大学最后一学期的总结课,患有高血压、且心脏安有支架的刘老师上课前就感到身体不适。去老年大学送展览作品的刘书勤老师,看刘新民老师气色不好,劝不要给上课了,身体要紧。刘新民老师坚持说,这是这一学期的总结课,怕有的学员在诗词格律上还没掌握,必须加强巩固……刘新民老师带病坚持上完课,在和韩淑英、石爱芳、张菊香几个学员一回家的路上,刚走几步就胸闷气短、昏倒在路边。淑英她们赶紧给刘老师叫辆出租车,并和他的女儿取得联系,送刘老师去医院检查,当天病重住院。半月后,刚刚出院的刘新民老师,就在诗词群里告诉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群里问,也可以去他家里当面提问。”

刚入女子诗社时,我就听说刘新民老师热心公益事业、性格豪爽,多才多艺,身兼多项社会职务。当时我以为刘老师是专职教师是他职责所在,没放在心上,现在看来,刘老师自学成长才.造福桑梓,几十年如一日对诗词的这份热爱.坚持.担当.传承,这份倾注毕生精力为诗词事业的奉献精神,在当今金钱至上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刘新民老师,他没有豪车,没有别墅,没有名牌服装,但他讲起唐词宋词。平仄韵律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那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俨然一位德高望重的平民贵族!



告辞刘老师时己是下午,他站在古朴二层小楼上目送我们,他沐浴着金色的夕阳,身躯愈发高大起来,我忽然想起辛弃疾的"莫道桑榆晚,霞光正满天"的诗句。

祝愿刘新民老师:

诗心不老,岁月无恙!

刘新民老师简介:

刘新民生于472,初中文化,陕西省洛南县柏槐社区人。斋号:紫槐堂堂主。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为北京奥运会度曲撰联并书写。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太白诗社洛南分会长,陕西省散曲学会理事,陕西省长安诗钟社副社长,陕西省商洛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洛南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洛南诗联》《洛南文脉》诗词楹联集主编等,著有《紫槐堂诗联集》《洛南县仓颉杯全国征联作品选集》责任编辑,现为洛南县老年大学诗词教员

作者简历:

浅笑安然,陕西商洛人。守拙质朴,喜踏雪寻梅。放灵魂在文字里栖息。

[上一篇] 画坛才女刘兰亭

[下一篇] 刘国强书画艺术之点滴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