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创作理论 > 我这样写采风游记类散文
我这样写采风游记类散文
作者:张炳吉



2007年的一个冬日,我突然放下正在创作的一篇小说,开始了以故土为背景的散文创作,后来出版了乡情散文集《乡关路远》;2011年初的时候,我开始创作哲理题材的散文,后来出版了哲理散文集《路在门外》;2013年的秋天,我开始了游记、采风类散文的创作,今年也就是2017年出版了这本采风之作《一路风情》。鉴于这三本书的书名中都带有一个“路”字,有文友将其统称为“三路”。

我放弃小说创作并不是不喜欢写小说,而是我发现自己是A型性格。A型性格的人虽然有热情、有闯劲,但也有容易急躁、不易克制、缺乏耐性等性格弱点。所以我认为A型性格的作家适宜写诗歌、写散文、写杂文,而不适宜写小说,尤其不适宜写中长篇小说。B型性格的人具有不易急躁、较平静、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性格随和等特点。所以,我认为B型性格的作家适宜写小说,尤其适宜写中长篇小说。C型性格的人能压抑自我、克制自我、偏内向、能隐忍,虽然容易得癌症,但我认为C型性格的作家也适宜写小说。总之,作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阅历、能力等选对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才更容易出成果。有的作家其小说创作成果突出,有的作家其散文创作成果突出,有的作家其诗歌创作成果突出,很大程度上是他们选对自己创作之路的结果。徐志摩是A型性格,其诗歌写得非常豪放精彩;老舍是B型或者C型性格,他的小说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感人、传世。如果他们当初选错了创作方向,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当然,什么性格的作家适合写什么作品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作家写什么并不是其有意选择的结果,而是受其性格、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自然选择”的结果。

我写散文已经十多年了。我认为写乡愁、亲情类散文主要是回忆;写哲理类散文主要是写有启迪、有寓意的故事;写现实类散文或者说是“在场主义”散文主要靠采风。采风不仅仅是一大群人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手里拿着笔记本,走一走,看一看,更多的采风是作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提炼。我这本《 一路风情》就是我的采风所得,书中既有我参加专门采风活动时的所得,也有平时对工作、旅游、生活的观察所得。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感到要把游记、采风类散文写好很不容易,搞不好就把它写成了“日记”“游记”“流水账”。当然,“散文”是个文学大筐,有人把日记、游记也划归为散文。但我所说的散文是那些具有主题性、艺术性的散文。日记、游记虽然也属于散文,但它不一定具有主题性和艺术性。写日记、游记不需要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展开写,作者在某一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不按任何顺序一一记录下来。而我说的散文则不,作者要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加以遴选,然后确定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选择可用的材料,舍弃对突出主题无关的材料(写日记、游记则几乎需要用全部材料)选择好了材料并把它们罗列起来还不是我说的散文。我说的散文除了有一个主题外,还要有艺术性,也就是说,作家要把挑选出来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按照一定的架构,从美学的角度、用文学的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逻辑地、形象地、生动地把这些材料组织成可以诵读的美文,这才是我说的“游记类散文”或者说是“采风类散文”。从艺术的角度看,可以这样说,此类散文与日记、游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作家精心建造的雅致的别墅,后者是作家因地制宜粗制的毛坯房。当然,有的“毛坯房”打造的也很艺术、美观、气派。建造“毛坯房”的作家不是其能力不足,不是其缺乏建造“别墅的水平,而是建造之初的动机、目的不同使之然也;有时还有时间的原因。

创作游记、采风类散文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搞不好就把它写成了导游词、景区介绍性文章了。上文说了,此类散文的特点具有主题性和艺术性,而导游词是导游或者景区管理者向游客介绍本景区、景点的文章,其主题性也是非常明确的,并且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是,它不是散文。因为导游词中没有“我”,缺乏“我”对景区的体验和感受,读者读来感觉生硬、空洞和说教,可信度差。而散文中掺杂了作者“我的切身感受,并且有生动形象的艺术性描写,比导游词更能感动人。比如,同样是关于赵州桥的文章,导游词中“它”(桥)是主角,而在散文中“我”(作者)是主角。前者侧重写它(桥)怎么样,后者侧重写“我”怎么样;前者往往面面俱到,后者虽然有时也写其宏观、整体、全貌,但重心在用其一两个特点、一两个侧面去“撬动”全局。

作家的旅游、采风活动,有时是他一个人的单独活动,有时是他和别人一起参加的团体活动。作家在创作旅游、采风类散文时,就涉及到一个“人称”的使用问题。作家一个人的旅游、采风活动自不必说,在写文章时当然用第一人称“我”。作家在参加团体旅游、采风活动之后创作散文时,我认为也应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写,而尽量不用“我们”。这是因为用“我去写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灵活,能带给读者更加广泛的阅读空间,并且能使作者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生动、丰满;而如果使用“我们则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不能尽情地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据调查,更多的读者喜欢阅读作家单独旅游、单独采风时创作的作品,比如三毛、陈丹燕的游记类散文等。有的作家靠公费或者赞助单位提供的资助参加的一些团体采风活动,即便作者用第一人称“我”去写那次活动的经历,写出来的东西也难免带着一股“工作汇报”“考察报告”的味道而不受读者青睐。所以,我觉得要写好游记、采风类散文,作家最好是一个人去旅游、一个人去采风。因为只有一个人出门才能静静地感受、深深地思考、慢慢地创作。

                                                 2017919

     (此文作者为采风网总编辑、河北省采风学会创始人。此文为其散文集《一路风情》的后记,团结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

[上一篇] 福克纳谈写作方法

[上一篇] 散文创作的几点体会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