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晚,我看了一部西城区文化馆与北京曲剧团合作搞的一部原创曲剧《运河之端有片海》的首演,很成功!在回来的地铁上写了点儿观后感:
一是此剧以北京建都和“大运河”“中轴线”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为题材,其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价值自不必说。尤其1号人物郭守敬作为汉人,在宋元更替的社会大动荡中,凭科学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做科学家该做的事,成就贯通运河的千秋功业,造福中华世世代代,他也成为一颗璀璨的“郭守敬”小行星。观测星空治理河山的科学家郭守敬的历史地位不亚于同时代以生命殉社稷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郭守敬的人生和他书写的这段历史意味深长,证明一个历史规律:朝代更替短暂且多变,而科学技术价值长久,华夏文明长久,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永不磨灭。这种意味在剧中已有体现,若再挖掘、强调、渲染和点明一下,思想内涵与意蕴会更加厚重和隽永。
二是以郭守敬青年、中年、老年三阶段为支点,表现其一生,结构巧妙,层次分明;郭守敬遇困境,每每以梦境解困,梦恩师、梦发妻、梦师叔。梦是回忆经历和揭示心理活动的好方式,这几场戏很感人。如果再把困境的悬念与冲突进一步铺垫,直接充分展现,可使故事性、戏剧性更强。
三是舞台设计很有创意,虚实结合,简练而多功能,很有韵味,风格鲜明。略感暗光处理较多,较压抑;背板可适当增加点实景,会使氛围更鲜明具体。字幕位置太低,下边的字被前排观众遮挡。再有,低头看字幕不方便。
四是曲剧是戏曲,这部戏又是历史戏,在唱念做舞上有很大的探索创作的空间,如何让曲剧不仅现代化,而且使其北京味儿戏曲范儿更浓些,是一个长久课题。
五是文化馆与专业院团合作,互相借助双方特长与优势,实现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这是一个颇有创意的新理念和成功实践,走出一条发展曲剧和群文事业的新路,对曲剧普及和发展、成熟,对拓展群文活动空间涵养良好文化生态都大有裨益。演出结束时专业演员(3名)与非专业演员(17名)自报家门,不仅新奇,而且感人,谢幕竟成为全场演出的亮点一一召示着北京群众文化和戏剧文化的新气象、好经验和新启示。
刘康达
2024/10/26晚写于地铁上
个人自介:著名广播剧作家刘康达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正高级研究馆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年开始致力广播剧创作。创作《运河人》《向天歌》《共和国赤子》《走出草地的小红军》《扫雷英雄杜富国》《林则徐在新疆》等“主旋律”广播剧作30余部,尤其擅长“两弹”“载人航天”“长征”等重大题材和历史题材创作,由中央、北京和各省、市电台录制播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5项、中国和国际各种奖项20余项。出版130万字的《刘康达剧作集》。获北京市“劳模”称号,个人传略被辑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下一篇] 一夜寒霜方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