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网沧州站赵志忠报道:2018年12月8日上午,在河北省沧州市文化大厦举办了《张之洞诗笺注》新书发行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由沧州国学院主办,《四库全书丛编》项目部、南皮张之洞研究会协办。
参加新书发布会的有: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之洞全集》总编秦进才,中共沧州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刘恩国,沧州国学院院长何香久,沧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高桦,沧州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云英,沧州日报总编助理、编委、专副刊主任张徽贞,沧州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王今伟,《张之洞诗笺注》作者蔡永贵,河间诗经研究会副会长董杰,南皮张之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叶书龙,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付红妹及沧州市及周边县市的文化学者、专家、诗词、楹联爱好者等。
座谈会由沧州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云英主持,在座谈会上,沧州国学院院长何香久,本书的作者蔡永贵,河间诗经研究会副会长董杰,南皮张之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叶书龙,中共沧州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刘恩国,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付红妹,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之洞全集》主编秦进才先后发言,并给予高度评价。
蔡永贵先生积劳十年,潜心研习并精心笺注的《张之洞诗》稿本,主要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张之洞诗文集》及《张之洞全集》为底本。《张之洞诗笺注》以诗的形式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张之洞,填补了沧州乃至全国张之洞文化研究的空白,对弘扬南皮文化,沧州区域文化、建设文化之城具有重要意义。
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初三生于贵阳六洞桥。四岁入塾,八岁读《四书》、《五经》毕,十岁作诗文能“援笔立就”,十一岁写下《半山亭记》享有“神童”之誉。十二岁作诗文一册曰《天香阁十二龄草》。其后曾师从胡林翼、韩超等。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
此书作者蔡永贵,笔名双清,晚号冰壶痴翁。1957年生,河北南皮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文学,工诗词。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沧州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沧州国学研究会学术委员,张之洞研究会会员,其诗词作品散见于各媒体、报刊。
在本书作者蔡永贵了解到,他是张之洞同乡,出于对乡贤的敬仰和对中华诗词的酷爱,10多年来把全部精力转向张之洞诗歌。他潜心搜集研习资料,实地踏访香涛足迹,走访张家后人,以题解加注释的形式,笺注近500首诗并成书。书分上下两卷,几乎收录了张之洞的全部诗作,是国内首次印行的完整的香涛诗笺注本。
对于沧州人来说,或许只知道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大臣,是南皮人,却不知道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这是由于张之洞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政治人物 ,以其政经业绩烜赫于世,而相形之下把他在文学史上的诗名被漠视了。张之洞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不但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大力兴办学校,提供洋务教育,倡导“中体西用”,力图是国家兴盛。
同时他是一个诗学造诣颇深的诗人,主兼宗唐宋,提出“宋意唐格”的主张,既学唐诗之音节雅缓,又学宋诗之理趣盎然。张之洞的诗歌成就,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评论家大多都给予肯定。张之洞才大学富,负盛名,领重镇,出将入相,而不作一矜夸语。在千姿百态、流派纷呈的晚清诗坛中,他的诗歌创作与众不同,走的是一条“务为清切为主”的清隽雅致、情韵婉笃的路子。其诗宏肆宽博,汪洋如千顷波,典雅厚重,无纤巧枯涩之气,不尚高古奇崛,博大开上意,忠笃革士风。张之洞其诗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手法,用典、咏史、明理、咏物寓志可谓晚清诗坛大手笔。
据书作者蔡永贵说,张之洞诗作大体可以根据所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任职京官时期,这一时期作品多是清流唱和之作、无甚可取,如胡先骕言“公诗在持节湖北以前,尚少精粹之作……皆唐人极肤泛之作,言之无物者”,可谓精当;第二阶段则是出任封疆时期,由于公务繁忙,诗作极少,但诗中内容“皆有本事”,或反映朝局斗争、或感叹时事、或心忧民生;第三阶段则在癸卯入京之后,迭经戊戌、庚子大变,国是日非,诗风转为沉痛,“处新旧变革之际,危疑绝续之交,其身世之感,一见于诗”,此时诗作也为时人议论最多。庚子以后,大约是张之洞最后的十年时光,这也是笔者认为张之洞诗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张之洞诗笺注》一书问世,沧州市诗词界反应强烈,一时间贺诗如潮,仅在座谈会期间就收到贺诗十余首,选录部分贺诗于此,以衬托氛围。
《张之洞诗笺注》座谈会后诗友赠诗集锦:[上一篇] 书画家刘兰亭荣获十大画家荣誉称号
[上一篇] 王万举“文化创意学”历时10年完成初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