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武威石氏夫人合葬墓志
曹弘立,唐咸通十二年(871年)葬。志石下落不明,拓片长63厘米,宽64厘米。正书。拓片藏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曹弘立墓志》志文最早见于《京畿冢墓遗文》,后转录于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和《全唐文新编》,《全唐文补遗》《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河南卷124页)》等也收录其中。
本篇志文录自2000年三秦出版社出版,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第七辑(148页-149页)。
原文:
唐故□州押衙靖邊將中大夫檢校太子詹事□□郡曹公武威石氏夫人合拊墓
元氏鎮步□左六鈞將張可行撰
公諱弘立,字弘立,族望譙郡人也。其先漢相之裔,□□大魏之後,令業清勳,不□□紀。曾祖治,皇易州□將。祖玉,皇□州衙前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烈考長,皇易州衙前將、試太僕卿。公即卿之子也。幼□詩書,長閑韜略,文可以經濟,武可以匡時。進退可觀,威儀□克。公以開成年中旅於邊塞而訪友人,時故□州刺史武公一見,喜倍於口,歡宴連晨,為□□□。公以疇昔之切,然□□□授公□兵馬使。才高位小,未稱良能。□逾二期,遷任授□州押衙兼靖邊將、中大夫、檢校太子詹事。身口右□,名列憲班。衷□益開,不□□□。事君父而盡忠盡節,奉賓朋而唯默唯謙。名冠古今,聲揚郡□。作□之□,莫可□其能;應奉之才,無以頌其德。公性本□逸,不慕□□。閨□卻□,□□於此。鳴呼!彼蒼罔惠,遐壽非昌,日□慕景,桂折秋霜,以鹹通五年四月一日卒于趙州元氏縣□勞坊之私第也,享年五十有九。夫人武威石氏,代襲珪璋,門傳余慶,
禮于公,於公先歿。見居夫人高氏,哀號痛切,聲感一□將泣訴於昊天,念伯兮而先往,有子一人□□清□□□絕漿,未答劬勞之□,空積樹風之感。以鹹通十二年七月十一日葬於神岩鄉寒台村之原,禮也。慮以久地長扁□□□□□□□之泯墜,故炫美於貞瑉。其銘曰:
□□□□,惟公是奇。閑潛韜略,為人所知。文成七步,武□由基。□□□□,□□□□。痛雙親之永逝,傷冥冥其何依。
译文:
这是唐朝时期某州押衙、靖边将、中大夫、检校太子詹事(具体郡名缺失)曹公的合葬墓志铭,以及武威石氏夫人的合葬墓。墓志铭由元氏镇步(具体地名缺失)左六钧将张可行撰写。
曹公名讳弘立,字弘立,是谯郡望族之后。他的先祖是汉朝宰相的后代,(此处有两处缺失,可能是指某朝代的贵族或高官之后),家族世代功业显赫,功勋卓著,无法一一记述。他的曾祖曹治,曾任皇易州的将领。祖父曹玉,曾任皇(此处缺失地名)州衙前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父亲曹长,曾任皇易州衙前将、试太仆卿。曹公就是曹长的儿子。
他自幼研读诗书,长大后精通军事谋略,文可以治国安邦,武可以平定天下。他的进退举止都令人称道,威严庄重。在开成年间,他游历边塞拜访友人,当时故某州刺史武公一见如故,非常喜欢他,连续几天欢宴款待,并(此处有缺失,可能是指结为知己或给予重用)。因为过去的深厚情谊,武公授予他兵马使的职位。然而,他的才能高超而职位低微,未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过了两年,他升任某州押衙兼靖边将、中大夫、检校太子詹事。他身居要职,名列朝班,内心更加开阔,不为琐事所累。他侍奉君王和父母尽忠尽节,对待宾客朋友则沉默谦逊。他的名声古今闻名,声誉远播各郡。他的治国才能,无人能及;他的应对之才,也无法颂扬其德行。
曹公本性喜欢安逸,不慕名利。在家中,他拒绝了世俗的纷扰,专注于此。唉!苍天无眼,没有让他长寿,他如同秋日凋零的桂花,于咸通五年四月一日在赵州元氏县(具体坊名缺失)的私宅中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夫人武威石氏,家族世代传承着美玉般的品德和荣耀。她先于曹公去世。现在守寡的是高氏夫人,她哀痛欲绝,哭声感天动地,仿佛要向苍天哭诉她的不幸。她思念着已经离去的丈夫,有一个儿子(此处有缺失,可能是描述儿子的状态或行为),尚未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只留下一片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在咸通十二年七月十一日,他们被合葬在神岩乡寒台村的原野上,这是符合礼法的。
担心长久的岁月会让这块墓地被遗忘,碑文被磨灭,所以将他们的美德和事迹镌刻在石碑上。墓志铭写道:(此处有四处缺失,但大致意思是赞美曹公的奇特才能和文武双全,以及他对失去双亲的悲痛和无处依托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