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记住乡愁 > 知青大哥杨林奎
知青大哥杨林奎
作者:郝连成


 

本文作者与杨林奎大哥(左)于浙江路桥


          

      杨大哥叫杨林奎是台州一家塑胶公司的董事长,我是通过作家郑九蝉认识杨大哥的。

那天我拜访郑九蝉时杨大哥是以郑九蝉从小就要好的同学,又一起到黑龙江下乡的战友的身份介绍给我的。唠起来我们当年还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个师的,现在能在浙江相见自然都从内心生出了一种亲近的感觉。

 杨大哥体格健壮,方脸上有一双精明的眼睛。他身上那种北方人火一样的热情让我感到他在北大荒12年的知青生涯痕迹犹存。

 1971年20岁的杨林奎响应伟大祖国的召唤从东南海边来到了中国最远的东北,那个当年连满清的重犯都流放不到的,乌苏里江边的一个生产建设兵团的连队,和上百万的知青一道一边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边屯垦戍边。那时他因为肯吃苦处处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不长时间就当上了班长,排长。直到最后当上了连队的指导员。为了表达扎根边疆一辈子的决心他还和当地老军垦战士的女儿结了婚,他说到这里告诉我那时和她结婚不光是表示扎根的决心,我们俩个也是真心相好的。现在他们依然的相亲相爱。一个女儿在英国读书。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1982年杨林奎返回台州后,先是被安排到一家塑料企业当工人,后来又当车间主任,厂长。直到体制改革他们的厂子全部被买断,大家又选他当上了董事长。他凭着北大荒人的大度果敢和浙江人的精明细腻在城边买下三千多平方米的地皮,建起了长河塑胶有限公司。生产近三十种各式的摩托车配件。年产值达到一千多万元。

 杨大哥管理企业既有江南企业家的精明又有北方的热情和人性。他给员工订的工作任务让你努力工作能挣大钱,工厂停工时也照样每月给工人发三百元的生活费。他给员工们讲话说:你们在这里打工虽然挣到了比你们在家时多很多的钱,但还是损失很多。第一你们不能在父母的跟前尽孝。反过来父母还要为你们担心,担心你们在外的安全,担心你们饥寒冷暖。第二你们不能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使他们不能在双亲培养下建康成长。所以你们出来不光要打工挣钱,更要学习一些技术,将来回去也办个什么企业,也就没有白出来打一次工。



杨林奎平时也非常关心员工们的生活,经常组织董事会的人们把家里的一些衣物送给那些员工。每年年底除工资外还要给员工们发上一些红包。前些天一个江西籍的员工家里来电话说孩子得了白血病要回家去了,杨林奎除给发完工资外还特地送了一份红包给他,那个员工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杨林奎是个爱思索的人他看到山涯边上长着的松树和悬崖就想到:松树没有悬崖上的泥土就不能生长。悬崖上的泥土没有松根的守护就会被雨水冲掉。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反过来联想到老板和员工也是这样的关系: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杨林奎至今还记得当年他到老连长家吃饺子时的情景。所以他每逢年节都要和员工们一起过,因为他体验过在年节时他乡游子有人关爱的那种心情。他还清楚的记得老连长今年77岁了他要等老连长80大寿时亲自到北大荒为他祝寿。

在谈到当年那场哄哄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杨林奎沉思一下说道:那时的上山下乡对国家来讲是个大的失误。但对他个人来讲确实受到了磨练,受益不浅。

目前,他们正打算把临近的一块地皮也买过来扩大企业的规模。他平静而又胸有成竹地告诉我。我也在为我们当年的兵团人而骄傲。

           2005年12月27日

[下一篇] 从运河岸边到北大荒的60年变迁 ---潘羽光的口述家史

[上一篇] 在江边碰見黎国平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