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蛇精灵(长篇小说连载18)
蛇精灵(长篇小说连载18)
作者:高顺平

18、天之骄子

 

古诗有云,“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十年寒窗,一朝得中,能考上大学当然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而且在我看来,可列为人生四大喜事之首,否则,唐人孟郊也不会写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国家百废待兴,财经类院校大热,能够考入省府的这所财经类大学,仿佛一只脚已经跨入商海精英的行列,能够成为巨贾云集的准弄潮儿,我的心情更是格外的高兴。我甚至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不远几十公里跑到鹤壁,向我的小学同桌女同学黑鼻的尖儿报喜,让她和我一起分享喜悦的心情。

因为是首届招生,作为办学的试验田,我们那届还是大学专科,当时只有两个系,贸易经济系和计划统计系。贸易经济系两个班,计划统计系只有一个班。我所在的班叫贸易一班,我们是1983年9月入学的,当时我们班有51人,因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高考制度也才刚刚恢复不久,那时候大学生还比较少,大学生被人羡慕地称为“天之骄子”这些同学也都是天之骄子了。我这人有一个优点,就是尊重女性,具有绅士风度,说是重色轻友也不为过,所以还是要允许我首先介绍我们班的女生。

我们班班花当之无愧非李红莫属。美女李红是来自信阳市息县县城,信阳在河南的最南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具有豫南美女的国色天香和委婉清秀。唯一不能让人感到尽善尽美的是,她当时所操的河南普通话中,夹杂着一些浓重的信阳话特色,听起来虽然是宛若小鸟鸣唱,但却不是十分能够听得明白。李红是我们班团支部宣传委员,我因为语文成绩较好和喜欢文学的缘故,初入学时和李红同学接触较多,常在一起办黑板报,后来第二年三月是文明礼貌月,还在我们班里办了文明礼貌月专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何况是与美女在一起干活儿。那时候微机电脑还不普及,办的是手抄报,每周一期,总共出了4期。当时干的也是很卖劲儿,简直是不也乐乎。李红同学是我们班不少男同学暗恋的对象,后来留校当了老师,之后又下海到了深圳工作,成了真正的商海弄潮儿。

另一位美女同学梁方来自郑州市,来自干部家庭,其父母是省文联的干部。梁方同学长得同样清秀,虽然个头有点矮,但属于气质美女,有干部家庭子女的高雅气质,也不乏文艺家庭的文艺范儿。梁方同学毕业后留在了郑州做对外贸易工作,后来嫁给了我们班同样有气质的王小林同学,是大学我们班唯一的一对夫妻伉俪。王小林同学在校期间爱好弹吉他,那时候,一副长发飘飘,性格上又有点孤傲,弹起吉他来就有点酷,一度是我们班某些女生的崇拜和仰慕的对象。因此,至于他俩是什么时候谈上的,是大学期间,还是毕业以后,我这人反应迟钝,直到现在还不得而知,傻傻的弄不清其中的绕绕弯儿。有研究表明,从同学到同床只差一个字,只有一步之遥,同学结为夫妻,是夫妻中最稳定的,举案齐眉,夫妻恩爱的不在少数,大概是相处久了,了解也深的缘故吧。参加工作后,王小林同学后来也下海了,在省委大院西侧开了个目标酒吧,生意还不错。可见,财经学院贸易系培养出来的高材生,都是具有经商头脑和优势的,这一点在下面介绍到的同学中还会得到印证。

王燕生同学是我们班男同学的大哥大和主心骨,也是我们班不少女同学心目中的男神。燕生同学出身于省高级干部家庭,年龄比我们大几岁,为人却十分和善,丝毫没有官二代的架子。那时,我们同学多来自农村,乡巴佬进城,难免有点寒酸和猥琐。就好像刚进城的农村小丫头,脸蛋可能已经勉强洗干净了,一不留神露出的脖颈还是黑糊糊的。我们入学后调整过几次寝室,有一段时间我和燕生一个寝室。那时候一个寝室住8个人,四张上下铺,我的床铺在燕生的上边。有一次上床的时候,不小心将燕生放在桌子上的眼镜给碰到地上摔碎了,我当时就傻眼了。要知道,他戴的眼镜可是价值不菲,那时候我就是贴上几个月的菜金也未必抵得上。因为如果要赔偿的化,我就得饿几个月肚子。正在我囧的说不出话时,燕生同学大度地说,“没事,又不是故意的,我再配一副眼镜算了。”通过这件事,我对燕生大哥的佩服无以言表。他对别人如此宽容,对自己要求却十分严格。有一次我帮亲戚推销宁夏枸杞,他得知后就要了几袋。都是亲同学,我怎么能收他的钱呢?然而,他执意要给,还反复说,“又不是你的,人家种地也不容易,怎么能不给钱呢。”实在是推脱不掉,最后还是收钱了。后来,王燕生留校当了老师,之后又下海经商。有一次我到海南出差见到了他,他对我的接待很热情。这就是我们的老大哥,有着良好的家教,儒雅的举止,崇高的风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四位要介绍的是乔全营同学。他是许昌人,因为性格随和,与人为善,那时候我们都叫他乔老爷。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我们读的是贸易经济,有可能涉及外贸,在开设的课程中,英语占了很大的分量,整整学了6大本。我那时英语成绩并不好,虽然也背了不少单词,但因为口语水平差,外国人听不懂,自己忘得又快,毕业后基本没有派上用场。我们班的同学中,能够将所学的英语和贸易知识用到极致是老乔,他毕业后分配到许昌市外贸部门工作,出国机会多,见得外国人就多,与外国人口语交流的机会也多,所以能够比较轻松地与外国人做生意。后来乔老爷也下海经商,许昌有个生产假发的瑞贝卡集团,乔老爷从印度进口辫子一次就是一火车皮。他还建起了大片的外贸保税仓储基地,将禹州瓷器出口到中东乃至世界各地,是我们班做贸易最成功的,算是给我们班同学都争了口气。很多年以后,我因为闺女考到许昌工作的缘故,与老乔联系较多。一辈同学三辈亲,一辈亲,辈辈亲,乔老爷对我和我闺女的帮助也很大。

除了以上介绍过得五位,还有宋进、李亚松、向玉春、张荣彦、刘迎春、刘千里、张金良、柳向阳、魏占林等同学。当然,因为我们班有51名同学,如果这样逐一介绍下去,估计也不是个办法。这里请允许我先介绍这五位天之骄女和天之骄子的代表,其他亲爱的同学容我下文结合活动和实例再插入相关介绍好了。

 

[下一篇] 蛇精灵(长篇小说连载17)

[上一篇] 蛇精灵(长篇小说连载19)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