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文坛动态
文坛资讯
本会动态
征稿评奖
文坛趣事
原创作品
诗词
散文
摄影
美术
书法
小说
人物风采
文艺名家
群星灿烂
民间高手
行走天下
民俗文化
民风民俗
传说故事
记住乡愁
历史文化
创作漫谈
作品评论
创作理论
采风理论
关于我们
申请入会
本站声明
本网简介
本会机构
本会章程
本会简介
建议意见
会员服务
采风基地
本站推荐
哲理短语
采风专题
会员单位
首页
>
文坛资讯
> 祝贺《往事应该留痕》这部承载知青岁月的史册出版
祝贺《往事应该留痕》这部承载知青岁月的史册出版
作者:
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
著名剧作家刘康达先生
文集《往事应该留痕》简介
刘康达
留痕——对历史再尽绵薄
1968年9月18日,我们300余名北京通县(现通州区)知青赴内蒙古凉城县插队,开通县知青集体赴边的先河。到2018年整整50周年,我们已是古稀老人。大家都有一个强烈的心愿——应该好好纪念一下,除召开纪念大会还应该“留下点儿东西”。于是就有了这次征文活动,就有了这本20多万字的文集——《往事应该留痕》。
征文当然是写写我们的知青经历。
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文革”后期的中国知青运动可谓浩大无比,其特殊性也是绝无仅有的。我们是那场知青运动的亲历者,自然有极其特殊而深刻的人生足迹和人生体验。“文革”后期的那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将一代知青正常的人生秩序全都不可选择地打乱了。在那个时代扭曲的大背景下,一代知青却是满怀真诚与激情,为了美好理想奔赴农村和边疆的。在最艰苦的地方历尽坎坷、挫折、委屈,用青春、热血、汗水、泪水甚至生命,把应该担当的和不该担当的都担当下来,为农村和边疆的建设,为共和国从乱到治和从穷到富,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奉献和牺牲。我们一代知青的人生存在悖论——动乱的时代有负于我们,但我们决不负时代;我们虽然历尽苦难却仍热爱苦难的生活,心中始终不熄希望之火!所以,一代知青更应该被充分理解和尊重。
征文怎么落笔?我们是这么选择的:主要写知青历史中的个人经历,不对历史作过多评价,不过多抱怨苦难;主要写我们积极向上的奋斗担当精神和知青之间、知青和凉城乡亲之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温馨感情和人性光芒。总之,记录我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展示我们的青春风采,歌颂我们的优秀品质和社会价值,怀念我们与第二故乡凉城的深情厚谊。目的是,在对我们的人生作一次充分的肯定,以慰藉心灵和充实优化晚年精神生活的同时,更要为后人留下我们一代知青的历史痕迹——我们这些与共和国同龄的知青老人就是要在垂暮之年,还要以豁达包容的胸怀,睿智淡定的风骨,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再为我们深爱的共和国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实事。
投稿的都是当年通县到凉城插队的知青,稿子写得很不容易!都是70岁左右的人,脑子差多了,电脑也大多使不好;好多人长时间不动笔,手生得很,特别是有的人还有病,手抖得写不了字。但是,这次征文机会不仅难得,恐怕也是唯一,大家都想把压在心底的那些事儿、那些话、那些情一吐为快。
于是,抖擞当年脱大坯、割谷子的劲头开始笔耕。这点儿辛苦对咱老知青来说算什么?一遍不行两三遍,写呗改呗,再让儿孙输进电脑发送出去。文笔好的更是慷慨如当年“接垅子”,一定成全笔耕困难者把心里话变成铅字的心愿。此次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47篇,20多万字,照片315幅,由我担任主编编辑完成此书,终于在2018年9月18日纪念通县知青赴内蒙古凉城县插队50周年大会召开之际发到与会者的手中。
捧读这本知青写,写知青的书,如同捧着一颗颗“嘭嘭”跳动的心,令人感慨之极——其实,每位古稀之年的知青都是一本大书,每位知青的命运之书都不是笔墨写成的,而是用自己的硬骨头蘸着自己的热血、汗水和泪水写成的。真有人是边写边哭啊! 我们这本书之所以沉甸甸的有分量,是因为每页纸都浸透了一代知青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虔诚。
那些日子,我七岁的小孙女看我处理书稿,听我总叨叨“知青插队”,她认真地对我说了一句:“爷爷,你们知青插队真的很不对呀!”我吃惊地追问:“你说说怎么不对呀?”她说:“插队不守纪律,应该排队。”我顿时愕然、哑然,真是哭笑不得呀!小孙女的话让我一下感觉到了,时代的变迁、历史的隔膜真的很无情。但愿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尽可能少一些,我们知青一代也就欣慰于九泉了。
至于这本书我们可以保证:尽管我们经历的事和心里的话没有全部写出来,但是,写出来的却都是亲历的事和心里的话。我们相信,等到“隔代修史”的时候,这些都是难得的、宝贵的史料。这正是我们要“留下点儿东西”的含义。
《往事应该留痕》已在通州和凉城引起强烈反响。《凉城报》将全书连载;春节期间凉城县城中搭建了彩灯长廊“时光之门”,上边悬挂的照片几乎都是从这本书中选取的。这本书已捐赠通州区和凉城县的档案馆、图书馆、史志办、潞河中学图书馆和北京的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存档收藏。我们相信,未来这本书会有用得着的那一天。
2019年2月26日星期二
文集《往事应该留痕》主编刘康达简介
刘康达,北京通州人,71岁,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通州区文化馆正高级研究馆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创作、上演、发表戏曲、话剧等近50余部,获文化部群星奖和省市级奖等20余项。创作《向天歌》《马克思的一天》《运河人》《瓦氏夫人》等广播剧作近30部,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由中央、北京和各省、市电台录制播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5项、中国和国际各种奖项20余项。出版130万字的《刘康达剧作集》。获北京市“劳模”称号,个人传略被辑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朗诵诗
知青老人有话要说
刘康达
亲爱的知青朋友们——
咱们虽然已是古稀老人,
“知青”仍是咱们的称呼和品格。
五十年前的九一八,
咱们那么年轻单纯激情如火,
追逐着一面挥舞的大旗,
天安门前齐宣誓,
毅然登上西行的列车。
咱们三百运河儿女啊,
开创了通县支边的先河。
咱们插队的地方叫内蒙凉城,
下车伊始曾立志——
要用如火的青春把凉城烧热。
然而,北国之风过于凛烈,
如火的青春先要烧热冰冷的铁锅。
最难熬是冬夜对孤灯,
想妈想爹想运河。
算一算,哪年哪月能回家?
盼呀盼,大学哪天能开课?
莫愁苦海茫茫无尽头,
总有关爱的小船轻轻划过。
男生接接垅,让女生直直腰,
女生省口饭,让男生解解饿。
二大娘烧好的热炕头,治好我的感冒,
老羊倌塞给的菜团子,让我潸然泪落。
人间总有真情在,
真情让青春唱出奉献之歌。
咱教出的小学生早已大学毕业造福一方,
咱接生的小娃娃早已长成栋梁正指点山河,
咱育出的良种仍是老农的最爱,
咱打出的大井,还荡漾着甘冽的清波,
可叹那位献身打井的插友啊,
在岱海滩畔留下墓碑一座。
这就是咱通县知青,
提起来凉城乡亲们盛赞如歌。
咱与第二故乡的深情厚意啊,
让蛮汉山起舞,
让岱海水扬波。
时代注定咱们的人生秩序全被打乱,
插队、选调、上学、回城。
就业、结婚、生育、下岗,
颠沛流离步步坎坷。
几十年奋斗、抗争、忍耐、坚持,
跌倒过一百次,就一百零一次爬起来,
咱们也曾经幼稚、愚蠢、荒唐、犯错,
却从来不曾停止过上进求索。
总是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干得多,得的少,
咱一代知青啊——命中注定这么活。
咱们有插队经历垫底,
何惧任何委屈和挫折!
得把失去的光阴追回来,
还得把应该的与不该的担当都担着。
“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已”,
全靠我们自己!
全靠我们自己!
咱们一路奔命,一路高歌!
亲爱的知青朋友们:
咱们是金子,
泥土埋不住金子的光泽,
咱们更是好钢,
百炼淬火不弯不折。
闯过来了——
咱们终于闯过来了!
五十春秋咱们已是垂暮老人,
半个世纪的磨难把咱们磨炼成受尊敬的长者。
只因为,心中长存希望之火,
只因为,苦难历尽却仍热爱苦难的生活。
毋庸讳言,动乱时代有负于我,
但是,咱们绝对不负时代,
慷慨担当尽心尽责——
对青春负责,
对命运负责,
对历史负责,
对祖国负责!
亲爱的知青朋友们,
咱们七十岁了,
今天,可以对儿孙晚辈大声说:
共和国能从昨天跨越到今天,因为有我。
共和国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因为有我。
可以对自己大声说:咱一代知青——
不负前辈和后辈。
可以对苍天大声说:咱一代知青——
今生今世没——白——活!
2018年7月1日于通州
刘康达,通县一中1967届高中毕业,曾在凉城县麦胡图公社目胜大队一队和金星大队五队插队。
责任编辑:清风
来源:
采风网
编辑:清风 副总编
点击量:2738
发表时间:2019-02-27
审核人:清风 副总编
[上一篇]
一寨两国
[上一篇]
河北省采风学会会会员郭桂杰的诗集《生命的果实》出版
评论
登录
/
注册
栏目导航
文坛资讯
本会动态
征稿评奖
文坛趣事
热门
我爱书店
飞向远方
迎着朝阳
草花艳艳
果果累累
鹧鸪天 秋韵
画室的世界
京郊很美
秋风说起
“晋泰轩杯”京津冀游记散文征文颁奖在晋举行
最新发表
浪淘沙令 小雪时节咏雪
燕山小雪日 夜话
闫炳华:激情岁月
家,那最暖的灯火
想吃手板心煎的鱼
来自星星的你 (42——44)
记住老班长
写
勤——
“机”的联想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已有采风网账户,请绑定已有账户
没有采风网账户,需要新建账户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