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释义,草是指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时候割草是我们小孩子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我终身难以忘却的记忆。
毛主席说过,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时候,你要说我们小孩子割草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我看至少有以下几条。一是作为饲料喂猪,卖猪之后提高了家里的生活质量;二是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野草积肥,变废为宝,增加了家里的工分,改善了生产队里土地的土质。三是人勤地不懒,割去野草,利于农作物健康成长,支援了农业建设;四是从小培养了我们劳动的爱好,劳动光荣,还强健了我们的筋骨。当然,如果再详细总结,可能还有N多好处,这里就不再继续深挖了。
总之是,小呀么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我在家行二,在学校我们呀呀学文化,都是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放学之后,在父母的催促下,我们小孩子就会背上箩筐,手持镰刀,到村子的四周割草。话说那时候,因为割草的孩子多,村子四周的野草都被我们这些孩子割光了,比我们的没有洗干净的小脸还干净。有时我们也到庄稼地里拔草,大人们担心我们小孩子野草和庄稼苗傻傻地分不清,后来严禁我们单独在庄稼地里作业。失业后我们继续扩大搜索面积四处寻找野草,有时候在很远的沟渠田埂上看见野草,还会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两眼放光,忙不迭地割下来放进箩筐,如同得到了珍宝一般。
当然,以我们现在的认识来看,那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并非全是益处。一是破坏环境。小草也有春天,野草有野草的作用,全割光了未必是好事,裸露出黄土不利于防风固沙,容易造成土地的沙化。二是用坏了工具。因为要割盘根错节的顽固野草和较粗的树枝,有时候镰刀都被割坏了,就感到很不好意思。我听说在奴隶社会,为了反抗奴隶主的压迫,奴隶有时会破坏劳动工具,就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时候真的是一种罪过,割那点草都抵不上镰刀的价值。三是衍生出投机取巧的心理。纵里寻它千百度,野草到处无觅处,百般寻觅野草无果之后,我们也会下河游泳捉虾,上树捕蝉玩耍打发时间。玩累了,天也黑了,从树上折些树枝树叶支撑在箩筐下面,上面覆盖少许青草回家交差了事。
后来长大了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城里工作,少年时的割草工作遂成为一种美好的记忆。有时见到城里人专门种植的草坪仍然会很亲切,甚至感觉城里人真的很奢侈,是对土地的一种浪费,那么好的土地你全种上庄稼该多好呀?或者把草坪上的青草割下来喂猪喂牛不好吗?有时候看见小区的草坪上长了不少的野草更是看着眼热,甚至是愤愤不平,心想要是能统统割去积肥就好了。有一次在南街村参观,看见人家街道的绿化带里种植的是绿油油麦子,一下子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我这样的农家子弟深深被这种绿化理念所折服,觉得这才是善待土地珍惜粮食的最好方式。
或许是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缘故,对土地、对农业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后来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仍然对割草有着很深记忆。之后有了平房,有了一个小院子,就把院子里的野草拔的干干净净,在巴掌大的院子里种上了蔬菜,仿佛觉得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天换地,彻底消灭野草的存在。再之后在市郊包了几分菜地,春种夏管,秋收冬藏,想吃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和粮食。春天里还算是岁月静好,看着土地中长出的蔬菜和庄稼幼苗,心里美滋滋的;然而到了夏天,尤其是数伏天,一到下雨,几天时间地里就长出一层野草,拔也拔不及,除也除不尽,就深深感到野草生命力的顽强。而且关键是吧,水草多了,蚊子也多,毕竟这小东西也是逐水草而生的。干起活来天上日头晒,地上蚊子咬,看到地里的野草争先恐后地疯长,很快长得比庄稼还高,要想除草务尽、斩草除根真的是力不从心,也才真正感觉到农民的辛苦与伟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不易。割草是一项劳动,也是一项工作,我少小时就在干,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自觉养成了我勤劳的习惯,也感知了劳作的辛苦,认识到农耕的不易,培养和拉进了我与农民的感情,成为我永远抹杀不掉的记忆。
多么令人难忘的割草记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