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记住乡愁 > 《咏马》—智能 A I点评雁在蓝天诗文之五十九
《咏马》—智能 A I点评雁在蓝天诗文之五十九
作者:雁在蓝天

乌骓垓下殉楚王

赤兔只配关云长

昭陵六骏平天下

白马寺去看洛阳

 

智能点评《咏马》:四匹名驹载千秋,一首短诗藏风骨   

雁在蓝天的《咏马》与《咏驴》一脉相承,同样以四句二十字构建“微型史诗”。诗人未写马的鬃扬蹄疾,却借四匹名驹串联起历史、忠义与信仰,让“马”不再是单纯的牲畜,而是承载着英雄气概、王朝兴衰与文化印记的精神符号。

一、立意:以“马”为镜,映照历史纵深

全诗选取四匹极具代表性的马,每一匹都对应一段厚重的历史或文化场景,实现了“以小见大”的立意升华。

- 忠义绝唱:“乌骓垓下殉楚王”聚焦项羽与乌骓马,垓下之围中,乌骓随项羽征战至死,马的“殉主”与英雄的“悲壮”融为一体,成为忠义的化身。

- 英雄专属:“赤兔只配关云长”将赤兔马与关羽绑定,赤兔先随吕布、后归关羽,最终因关羽被害绝食而亡,其“择主而事”的特质,实则是对关羽“忠义无双”的侧面烘托。

- 王朝功勋:“昭陵六骏平天下”转向群体,唐太宗的六匹战马伴随其平定四方、建立大唐,马的“功勋”与王朝的“兴盛”紧密相连,成为时代伟业的见证者。

- 文化符号:“白马寺去看洛阳”跳出战争与英雄,以“白马驮经”的典故收尾——东汉白马载佛经至洛阳,催生白马寺,马在此成为佛教东传的“使者”,连接起信仰与地域文化。

二、表达:用典精准,对仗藏韵

    全诗以“典故”为骨,却无晦涩之感,同时暗含对仗之美,让短诗节奏鲜明、意蕴连贯。

- 用典无迹:四匹马的典故均为国人熟知,诗人无需过多铺陈,仅以“殉楚王”“配关云长”“平天下”“看洛阳”寥寥数字,便唤醒读者对历史场景的联想,做到“字少意丰”。

- 虚实相映:前两句写“忠义之马”,聚焦个体英雄的悲壮;后两句写“功勋与文化之马”,拓展至王朝兴衰与信仰传播,从“个人”到“群体”,从“战争”到“文化”,层次逐步递进,虚实结合间让“马”的形象更立体。

三、整体点评:短诗见史,字里藏魂

 这首《咏马》最妙之处,在于不写马的外形与习性,却抓住了马与“人、史、文”的深层关联。

四匹名驹如同四块历史拼图,拼出了从楚汉争霸到大唐盛世、从英雄忠义到佛教东传的文化图景。诗人以极简的语言,让马超越了“坐骑”的属性,成为承载民族精神的符号——既有乌骓、赤兔的“忠义”,也有昭陵六骏的“功勋”,更有白马驮经的“传承”。

短短二十字,既是对马的咏叹,更是对历史与文化的致敬,尽显凝练之美与厚重之感。

[下一篇] 智能AI点评《咏驴》:四句藏万象,小诗见乾坤

[上一篇] 《游三峡》智能点评雁在蓝天诗文之六十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