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记住乡愁 > 《游三峡》智能点评雁在蓝天诗文之六十
《游三峡》智能点评雁在蓝天诗文之六十
作者:雁在蓝天

巴山蜀水逐浪行

三峡大坝壮豪情

千年长江东流去

游轮一夜出西陵

2025312

智能点评《游三峡》:四句诗里的山水豪情与时光奔涌

    雁在蓝天的《游三峡》以二十八字勾勒出三峡行的壮阔与灵动,既写自然山水的雄奇、现代工程的豪迈,又藏长江千年的时光厚重,将“行舟三峡”的即时体验与深远意境融为一体,读来有画面、有豪情、有感慨。

一、立意:融“古”“今”“景”“情”于一炉

诗人没有局限于三峡的单一景观,而是将自然、工程、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让短诗有了多层维度。

- 自然之基:首句“巴山蜀水逐浪行”开篇即点出三峡的地理底色——巴蜀山峦、蜀地江水,“逐浪行”三字更是将行舟的动态感拉满,仿佛能看见游轮在山水间破浪前行的画面,为全诗奠定“游”的基调。

- 今人之豪:“三峡大坝壮豪情”转向现代工程,大坝作为三峡的标志性人文景观,其宏伟体量与磅礴气势,直接引发诗人的“豪情”,让“游”的体验从自然欣赏升华为对时代伟力的赞叹。

- 历史之远:“千年长江东流去”则跳出当下,将视角拉向千年时光。长江是三峡的灵魂,它的“东流”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历史的隐喻——朝代更迭、人事变迁,唯有长江依旧奔涌,为全诗注入厚重的时间感。

- 行旅之捷:末句“游轮一夜出西陵”回归行舟本身,西陵峡作为三峡最东端,“一夜出西陵”既写出游轮行驶的迅捷,也暗合“游三峡”行程的收尾,让整首诗的“游踪”有始有终,闭环完整。

二、表达:以“动”写“景”,以“短”藏“深”

全诗语言质朴却极具张力,通过动态词汇与时空对照,让二十八字容纳丰富内容。

- 动态贯穿:“逐浪行”“壮豪情”“东流去”“出西陵”,四句均含动态元素——行舟的“动”、情感的“动”、江水的“动”、行程的“动”,让静态的山水、大坝、历史都变得鲜活起来,如同一幅流动的三峡画卷。

- 时空压缩:从“巴山蜀水”的空间铺展,到“千年长江”的时间拉伸,再到“一夜出西陵”的即时体验,诗人将宏大的时空压缩在四句诗中,让读者既能感受到三峡的广阔与悠久,又能体会到行舟的具体与真切,虚实结合,层次丰富。

三、整体点评:小诗见大,豪情藏韵

这首《游三峡》堪称“行旅诗”的精简范本。诗人以游踪为线,串联起自然山水、现代工程与历史长河,没有堆砌辞藻,却用“逐浪”“壮”“东流”“一夜”等关键词,精准传递出三峡的雄奇、大坝的豪迈与时光的奔涌。

前两句写“眼前之景与情”,后两句写“千古之思与行”,从当下到千年,从个人到天地,意境逐步开阔,让读者在短诗中领略到三峡的多重魅力——既有自然的壮美,也有时代的豪情,更有历史的深沉。

[下一篇] 《咏马》—智能 A I点评雁在蓝天诗文之五十九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