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小说作品 > 《当兵的人》第三集《龙门口》
《当兵的人》第三集《龙门口》
作者:路庆
         我被分在18连三排一班,那时,一个班12个人,由于缺员,便补了我和另一名老乡来。班长是南方人,个子不高,一脸的青春痘,向我们炫耀着他仍有着“战痘”的青春。每天午睡时间,他便主动放弃休息,去又脏又臭的茅厕掏粪,给排里种的菜地上肥。起初,我们新兵很是感动,觉得班长是关爱我们;后来听老兵说,班长不光是去掏粪,主要是为了偷看女人们上茅房,开始还咋也想不通,后来才搞明白……
       每逢天气好的时候,老兵们就会把自己的被褥挂在营房门口晾晒,军绿色的被褥上圈画着各种形状的“地图”,经阳光照射,散发着一股股难闻的怪味。
       连里召开“欢迎新战友”的大会,易指员是我们18连的指导员,赵连长是我们的副连长,看到他们熟悉的面孔,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我们连队驻扎在龙门口的黄河滩上,河风很大,连部食堂建在一个高坡上,营房在坡下面围成一圈,中间是操场。年少的我一直以为穿上军装就是要扛枪打仗、冲锋陷阵、保家卫国,来了部队才知道,部队有很多的兵种,而我们部队是打山洞的,遇河架桥、逢山开路,名为备战,防苏修打过来,其实就是为了建设国家,俗称“工程兵”。
      我们一班是钢筋工,听老兵说,这是连队最好的兵种,不用冒险打山洞,钻山洞,属于技术性质,要是学会了看图纸,那就成了技术员了,相当于初级工程师。

       为了支援一线的战士,不忙的时候,我们班要到黄河滩上去挖沙子。天热风大,沙子刮到脸上生疼,汗水和着沙子,黏黏糊糊的粘在脸上,大风吹来,细小的沙粒在脸上轻微抖动,摩擦着皮肤,痒痒的,好似万千蚂蚁在爬动。   
       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钢筋车间绑钢筋,那时候技术设备简陋,大部分工作要靠手工干活,即便戴着劳保手套,十个手指也经常是血里糊啦的,更何况发的劳保手套经常也舍不得用,存着或送人情,或寄回家。

       那时部队生活艰苦,每月发6块钱津贴,生活费每天三毛,后来提高到五毛。星期天放假,揣一块钱过黄河,到对面的山西河津县百贸店买生活用品:牙粉两毛一盒;肥皂三毛一块儿;信封信纸三毛一套;抹手脸用的棒棒油一毛一根;嘴馋的时候,花上一大毛买十一块黑水果糖,放一粒进嘴里,再仔细的把糖纸铺平收好,抱着“大采购”的用品,回营的路上唱着跳着、说着笑着、顿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个时候,河津路边的地里种了好多的红薯,从没有见过红薯的我很是好奇,同行的老兵告诉我这叫地瓜,甜丝丝的,很好吃,还特别解饿。
       那时,龙门口到山西不通火车,虽说龙门口的黄河大桥已建好,可是山西这边的山洞还没有彻底挖通,来回只能走铁桥边上的吊桥,走上去,晃晃悠悠、颤颤巍巍,现在想来还是那么令人胆战心惊。老兵说,这不算什么,当年他们背着水泥沙子往对面送时,那才真正是艰难。

       两个月后的一天,骄阳似火,连部通信员叫我去连部,易指导员笑呵呵的告诉我,接团军务股调令,让我立即整理背包,跟着来人去团警卫排报到。临别,指导员教育我要好好干。
   团部位于我们连三公里外的黄河沿上,警卫排在一栋新活动板房里,杨排长白白净净、说话的时候笑眯眯的,和蔼可亲。班长班副都是七三年的,班里有叶新春,丁学忠,李国,其他想不起了,补的甘肃新兵,路庆,会宁蒲成祥,舟曲桑代德,还有天水的几个人。警卫排的主要任务是24小时在团驻地站岗放哨,除站岗外,为团首长、司政后首长服务。那时候年青,觉多,总打瞌睡,半夜换岗后,迷迷糊糊中背上枪站着也能睡着。
       一次,轮我站岗,夜深人静、困意来袭,坐在团长办公室门口,抱着枪、靠着墙一觉睡到天大亮。一个翻身摔倒在地,才发现马上要吹起床号了,迅速跑回宿舍,叫醒应该站最后一班夜岗的桑代得:“快快快!晚了晚了!等起床号响了再回来交早岗的。”说着上床蒙头,号响,我前一岗的李国,蒲成祥惊醒,懵懵地,以为自己脱岗了,谁也不敢声张。
       那时候,部队官兵一致,吃穿都差不多,只是干部上衣多两个口袋,三年配发一双牛皮鞋。战士配发的是黄胶鞋、布棉鞋。第一年存了五十块钱,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好藏起来,二哥来信,找下二嫂了,高兴至极,怀着对二哥满腔的爱,筹划着将这一大笔存款为二哥结婚准备大礼。思来想去,给二哥二嫂每人买了一双十六元钱的黑皮鞋,剩余的十八块买了百货大楼当时最贵的一条彩色线毯,欣喜地将大礼寄给了二哥,若干年后,二哥二嫂的孙子都上学了,可他俩谁也没提过,当年他兄弟送的大礼是否收到……




石家庄文友路东海评论:        
路庆当兵《龙门口》,激情的岁月,战“痘”的青春。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兵和老班长感情至深,呵护新兵如长兄,别人午睡他掏粪,有人插科打诨戏说班长借机偷窥,屎尿坑里观风景?充其量听听上面的排泄声。晾被褥晒“地图”,圈圈点点,正是青春活力分泌外溢的写意画,怪味难闻,却是褒奖虎豹儿郎的神来之笔。路庆以经典语录著称,他在《龙门口》也验证着语录的经典,“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下连队,绑钢筋挖河砂;当警卫,站岗放哨。兵,既是国家的保卫者,又是祖国的建设者,条件艰苦,物质匮乏,劳保手套不舍得戴,6块钱津贴不舍得花。艰苦奋斗,换来了富国强兵;以身许国,还节俭为家;苦中作乐,自认为最幸福的人。让人难抑激情,肃然起敬。敬礼!曾经的工程兵;敬礼!《龙门口》的路庆。

山东作家评论家老蔣评论:
路庆先生回忆了当兵时那些激情燃烧岁月里的故事。路庆先生幽默风趣地叙述了班长的趣闻逸事,有人调侃说:当兵三年不见女人,看母猪都是双眼皮。班长偷看女人上厕所亦在情理之中,无需从道德层面评判苛求。工程兵架桥铺路打隧道,野外作业,风餐露宿,异常艰苦。黄河边挖沙,风吹日晒,如万千蚂蚁噬咬;扎钢筋戴着手套还双手磨得血糊糊的;警卫连里夜班抱枪困觉………这些工作场景描写,真实细腻,恍如昨日,历历在目,令人心酸。拿津贴买肥皂牙粉信封信纸棒棒油水果糖等细节,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奋斗才有可能成功,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作家省吃俭用寄给二哥结婚的大礼,满怀浓浓的手足之情,令人动情。作家的回忆片段,如一幅幅画面,每一幅都有特定含义,他们按照一定的次序先后排列,赞美了人民子弟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情怀,及崇高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作家对过去那些激情燃烧岁月的幸福回忆和珍惜,令人读后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

河南文友吕建国评论:
《当兵的人3》巜㔫门口》读后感,年轻的路庆怀揣着扛枪报国的壮志走进军营,却不曾想过自己进入的是一支特殊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兵,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军队,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战功,也为新中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路庆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秦晋之交的黄河岸边㔫门口,远离闹市,青一色的男儿,也难怪班长掏粪。那时生活简朴,提倡节约,学习雷锋省吃简用,要把每一分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路庆在得知家中二哥成亲之时,把一年存下的五十元钱全部为二哥购买了结婚用品,手足之情,兄弟情谊在此时路庆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折服。大爱无言。

广西作家评论家老保评论:      
路庆小说《龙门口》之大礼。当兵苦啊,挖沙打洞,架桥开路,手指经常血里糊啦,还要训练、站岗,吃上红薯算好的。"我"好容易存下巨款50元,却全部给二哥二嫂买了皮鞋和线毯,自己一分不留!这份兄弟感情深过桃花潭!不仅"我"如此,小说里描述兵哥们"劳保手套经常舍不得用,存着或送人情,或寄回家",在当时可是大礼!宁可自己苦,这些大礼还是给别人用!我很感慨,现在送礼的很多都是有求于人,或别有所图,完全丧失了送礼的意义。小说龙门口不仅叙写兵营生活图景,更表现峥嵘岁月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给予我极大的心灵慰籍,这又是路庆送给我的一份"大礼"。


天津作家评论家大万点评:
《当兵的人3》之《龙门口》是路庆的自传,读后令人心酸,部队艰苦的生活真是出乎人们的想象,而即便如此也处处显示了人性的光辉。这段艰苦的生活也使年轻的路庆得到了锻炼,是他后来勇于面对困难的宝贵资粮。在艰苦单调的生活也有它的乐趣,即使每月六元钱的微薄津贴,路庆居然也存下了五十块钱的巨款,而这牙缝中挤出的私房钱,善良的路庆都花了,精挑细选地购买了礼物送给了新婚的二哥二嫂。一个艰苦孤独的人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了家中的亲人,这是何等伟大的亲情。真使我感动!同时也理解了路庆至今不见哥嫂提及那礼物而特有的迷茫。故事一开始就提到了那个积极掏粪的班长,貌似高尚的行为隐藏了龌龊的真相!原来为了偷看女人如厕!起初我很恶心这种人,道德沦丧!可是读罢作品,心中不免泛起阵阵酸楚,食色性也!结合战士们晒被子的地图和怪味,我理解了,多情的年纪,如此与世隔绝的艰苦条件,造就了班长极端的行为。其行可憎,其心可怜!路庆此文具体生动,典型事例突出,令人深思。

内蒙军旅作家兵兵点评:
《当兵的人3》之(龙门口)记录下路庆老师在工程兵新兵连过后编入18连后的一段艰苦生活。听起来是艰苦,但路老师当时肯定不觉得,因为在部队起码能吃得饱穿的暖,每月还有6元钱的津贴费,除了一些必须的花销,不到一年路老师竟然攒下一笔50元的巨款!并用这笔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给将要成婚的二哥二嫂卖了大礼,结果人家都有孙子了,还没提过这份礼物收到没有,这缺憾的美是几十年问不出口的心结。
       小说中讲述的个个晾晒军被上有“画地图”,是很常见的心照不宣的小尴尬,毕竟血气方刚精力旺盛的年纪,就连脸上长满青春痘的班长都中午不睡以掏粪的名义偷窥女青年上厕所,这是强迫症是心里疾病之一。
        小说中讲到自己在团部站夜岗,困劲上来抱着抢靠着墙一觉碎到大天亮,搞得后面好几名战士都没伦上站岗,天亮醒来各自还以为漏了岗,又不敢声张怕漏了陷儿挨批评,这种无声的滑稽我最有体会!感谢路老师兵味十足的回忆……

上海资深评论家候先生点评:
写的太好了,是自己親身经历过的部队生活。写的具体、生动、有趣,真是一个诚实、可靠的好战士,人民的忠诚子弟兵党的优秀接班人!


华贸联盟主席杨志军点评:
哈哈哈!文笔越来越老道,文风越来越幽默!

[上一篇] 烧过记忆的火

[上一篇]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五十三——大串联的日日夜夜(九)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