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传说故事 > 瀛洲董小里始祖董培兄弟的传说
瀛洲董小里始祖董培兄弟的传说
作者:佚名
    
      河间县董小里村的一脉始祖董培玉、董培福、董培禄亲叔伯兄弟三人于雍正年间,受皇帝的封赏,迁徙于此。 
      始祖董培玉,官名董培,民名董刚,绰号降龙。生于康熙年间今保定地区雄县开口村,自幼父母双亡。于是沿街乞讨,后被武当山一道士见其可怜,便收之为徒,教其武功。因其不怕吃苦,勤奋学习,研习精髓,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后来得到了保定镇守使的赏识,便邀其下山,纳入镇守使内,听从差使。在此期间因保卫皇室功勋卓著,被擢升为镇守总管。又因屡立战功,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被调到了朝廷羽林处任雍正的老师,专门教雍正皇储的武功和保护他们的安全。等雍正登基时,便赐其“盖世太保”荣誉称号。因其年事已高,便与朝廷多次请辞,决心告老归野,享受平静的田园生活。在雍正帝多次挽留下,也无撼其意。雍正只好无奈在瀛洲东40华里处沙河桥,赐其良田数百亩;家园一座;官留场一块,以备官员来到此地停轿所用。同时还赐予“珍珠衫黄马褂各一件,这在当时是最高的奖赏,彰显皇帝的师生情谊和宠爱。其中培福、培禄两位录事参军因当时一直追随哥哥在京供职,故共同迁来。阖家在培玉的齐家下,享受着幸福美满的皇帝册封的福祉。 
       上述内容曾有雍正帝为其师封赏的一块汉白玉的石碑上的文字为证,其文字是当时的河间府台方相儒所撰写。该碑“文革”时已丢失,听说现在还有人保存着其碑文,一旦我收集到后,就摘录于此,加以佐证,至今董小里村北面有三座古坟墓,中间一座就是始祖董培玉及后代的墓地;西面的一座是其弟董培福的墓地;东面的一座为董培禄及后人的墓地。这三座墓地而且是等距离的。其意是在东西保佑下,互相关照,永远康泰。实际这也是一块“凤凰双展翅”的风水妙地,因西边古墓风水欠佳,导致人口不旺,几近断绝香火,所以培福后人将其坟墓迁出到村的东南角,造成了后坟“断翅之说”,也就使坟墓的整体风水遭到了破坏。财运基本没受影响,但在官禄上大加减弱。村中人丁虽兴旺,可碌碌无为者皆是。 
       董培玉弱冠娶妻杨氏,繁育二子,即为宗文宗武,就是现在生活在此地的第一脉的两个分支;后又纳妾花季胡氏,生有一子,即为宗泽,该子生来身体发育不全,就早早归西了;此时培玉也因身劳染疾相继逝世,胡氏却因丧夫折子的痛苦和无后遭乡邻的蔑视,又加之年轻和生活窘迫,在身怀六甲时就赌气改嫁其小叔子董培福,所以董培福当与嫂子胡氏结婚不久,就又添一子名为宗民,即为现在的第二脉三个分支。董培福原有二子即宗明宗德,其中宗明的后人至今在董小里生活第二脉的第一分支;宗德年幼聪颖,勤奋好学,于雍正十三年参加殿试,荣获三甲进士,被调到盖平县(现辽宁营口的东南面的盖县)任县令,从政期间,抚恤民众,政绩突出,深受欢迎。董宗德因与清朝皇室之女结婚,就落户于东北辽宁一代(具体地点不祥)这是第二脉的第二分支。再说宗民,他的母亲胡氏由于多方原因去世较早,就由伯母杨老太太抚养长大成人。所以至今从坟谱来看,第二脉的宗民和第一脉宗文宗武葬在一个墓地中,可是他现在又和第二脉宗明宗德是一个家族,这就证明了当时的复杂关系和现在“人紧户不紧”的多疑的原因。董培禄膝下二子,即为宗达宗仁。宗仁的后人至今还在此地生活,第三脉的唯一的一个分支;宗达生来聋哑,还未成年就夭折了。综上可以看出,在取名字时,借鉴孔子《大学》思想,董培玉之子取其“文武泽民”之意;董培福之子取其“明德”之意;董培禄之子取其“达仁”之意。这就充分彰显这一家族重品德、喜文武、育后至善的治家理念。 
      说起杨氏还有一段插曲,不得不提。那就是雄县开口村的董姓与别姓因风水宝地发生了争执,官司打到了朝廷。由于对方朝廷有人,官司不好打。于是开口的董姓听说河间董小里有一个雍正皇帝的老师叫董培玉,就派人请其帮忙打官司。结果培玉已死,故其妻杨老太太听说后,慨然应允。专门到朝廷和雍正帝跪谈此事。皇帝也不得不给师母的一点面子,马上就把事主双方传唤到了大堂上。把煎饼锅子用火烧红,让其双方坐在上面,结果对方不敢,败下而归,并遭到了皇帝的训斥。我董姓的杨老太太却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地做到了上面,冒着将其屁股全部烫伤的生命危险,既保住了风水宝地,又受到了雍正帝的奖赏。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一段“杨老太太舍命救宝地”的美誉佳话。 
       董培玉等兄弟三人来到此地后,与该村原来的董姓一脉始祖董泰龙徙居一处,因为都是董姓,相处融洽。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所以董小里村人勤苦耐劳,生活富裕,田园丰盈,富甲一方,在河间县也是享有盛名的。根据坟谱所言,这兄弟三人的坟墓都在村北面,先来的董泰龙的古墓则在村的西南面,名叫董家坟。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知是哪代先人,绰号叫娘娘,因其儿子打仗不和睦,故将其家谱全部烧毁,所以董小里一脉董姓村人的来龙去脉便荡然无存。至今追溯很是困难。娘娘烧家谱的恶迹也就流传下来,当人们议论起来,无不为之而怨。 
       因历史久远,又无可靠资料,所以此传说正误皆存.还有待修改。现整理此文,是以后昆飨矣。 

         以上内容由董小里村村长董宝琳提供,有待查实 

[上一篇] 王之栋的故事

[上一篇] 变驴还债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