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残雪文学观》一书,被其中的一个自然段深深吸引,仿若夏天的一朵娇艳的荷花,给予我极大的启迪。一个作家要建构自己的精神生活,才能够使自己的作品生动、形象、感人,宛若建筑自己倾心的小屋。
那么,如何建构?一个是基础,第二个是材料。基础,就是自己内心情感的敏感性,情感的敏感性是一个作家的内核,在这个扎实的基础上,运用一切生活的内容。一切生活的内容即材料,建筑就是合理有效地运用材料,运用材料具有创造性。只有创造性,才具有创造力,而创造力是一个作家的内在力量,有了力量,作家的作品才具有留存于世的资本。
残雪说:“作家并不放弃生活中其他的内容,他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关心自己的心胸狭隘的人,不是那种只对自己的声音着迷的自恋者,而是广泛地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对一切现实事件、事物和各种人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真切的感受。”我认同残雪的这一观点,因为我看了不少古往今来的著名作家的传记或篇章,令人敬畏。因为,他们不是狭隘之人,不是自恋者,而是心胸如大海,似蓝天;因为,他们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而且具有广泛性;因为,他们对一切现实事件、事物和各种人物有着极大的兴趣,不仅有兴趣,而且具有真切的感受。这叫拓宽、挖掘,向广度,向深度进发。岁月是渐进的,人生也是渐进的,写作也是渐进的。只要渐进,作家的精神生活的建构,才具有丰富的精神风貌。
作家关注的视野应该是广泛的,还“可以关心政治,关心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状况;或者他愿意,他也可以只关心昆虫,关心植物和动物。”关注的多层次,决定了一个作家视野的立体感,也决定了作家对写作对象视角选择的多样性,犹如摄影。
“但从作家的使命这个视角来看,这一切都只是有待于作家的创造力加以升华的基本素材。”残雪的这一心声,导出了一个写作之道:使命与素材。作家要完成使命,必须要占有素材,利用好素材,加工好素材,升华好素材。升华,需要创造力,创造性的升华。由此可知,任何一个真正作家的作品,都是经过创造性升华的作品,而不是复制品。升华,具有方向性,指向使命。由此可知,素材是为使命服务的,使命要依靠素材。
素材,非常重要,它决定作品内涵的包容性,以及成为思想性的一个前提。残雪说:“一个作家日常生活素材的丰富性,也决定了他作品内涵的包容性,这是他的作品富有思想性的一个前提。”一个作家的生活,并非是神仙的生活,而是日常的生活,与芸芸众生是一样的,都与吃穿住行有关。但丰富的程度不同,缘于作家就是作家,不是一般的凡人,所以要主动深入日常生活,并且要不断拓宽,获取丰富的日常生活素材。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都是如此的,具有丰富的生命阅历。具有了丰富的生命阅历,作品的内涵才具有丰盈的包容性,犹如丰富的矿藏。因此,我无论阅读任何一个著名作家的作品,都被作品内涵的巨大包容性震撼,因为包容性里有着丰富的日常生活素材。不仅如此,作家的日常生活素材的丰富性,还是作家作品思想性的重要前提。一个明晰的道理便浮现眼前:素材与思想。思想源于素材,素材升华为思想。因此,我在今后的写作中要把握这二者的关系,不能走极端,写没有思想的文章或只有空洞思想的文章,而应该写出可触可感并且具有思想性的文章。
残雪说:“但作品的思想性不仅仅是指它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广度,而且是指作家运用自己的敏感性精神对现实素材进行思考和抽丝剥茧地琢磨加工的深度。”作品的思想性,不仅要反映社会现实的闪光点,正能量,发光点,而且要反映社会现实的问题。这是社会现实思想的辩证法,犹如光与影,因此,不能回避社会问题。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这样的思想性,用思想之光照亮社会问题,让社会问题转化为思想之光。社会在发展,社会问题不可预知地出现,这是前进中的曲折。因此,作家的作品思想性要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广度,因为一个社会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具有相关性,因而作家要用阳光般的思想整体观照社会问题。理念虽然如此,但在实际创作中,还是令人傍徨的,令人困惑的。我曾经与一个民间作家说,我国一些著名作家或著名诗人,他们敢写社会问题,而地方作家,或省级以下的一些官方或与官方亲密的作家或诗人,只有高谈阔论,唱高调,不敢写存在的社会问题。他说,前一种,名气大,在全国闻名遐迩,甚至在世界文坛都具有影响力,所以不怕着整;而后一种,害怕着整,害怕丢失名与利,所以明哲保身。我想,他说的是一种现实中的文学存在,回眸整个中国文学史,充满着人性的温暖的光泽,也充满着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只有具有这样双重性质的文学作品,才经得住时间长河的洗礼,才会受到世世代代读者的喜爱阅读。所以,我在今后的写作中,将继续走自己的文学路,不仅书写生活中的灿烂与辉煌,也要书写社会问题。
残雪说:“理性是艺术创造精神的维护者和维修者。”理性,是艺术创造,文学写作,即作者对素材加工的中介。理性指导敏感性精神的行为,该出手的要毫不犹豫的出手,该含蓄的时候要含蓄,这是敏感性精神的强大张力,张力包涵着充足的底气,锐利的锋芒。这样看来,理性,具有对敏感性精神的保护神角色,而不是凌驾于敏感性精神之上。
以上的絮语,只是我在夏天时节对作家精神建构的浪花,只是我在文学写作路上的点滴思量。
作者简介:马永欢,男,供职永平职中,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东方散文》《回族文学》等多家刊物微刊专栏签约作家,《永平回族》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等报刊上发表,出版9部著作。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并荣获大理州2013年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踏雪寻梅》首发式在《东方散文》遵义笔会举行,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学员。文学成就载入《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永平记忆》等5部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