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观文学之潮
观文学之潮
作者:马永欢

       今天是201865日,我在手机微信中偶遇一文:《人民日报开炮:痛批文艺界恶俗现象!》我一气呵成,感到十分的痛快淋漓,因为我写作十三年,耳闻目睹文学界复杂的现象,令人痛心的现象。该出重拳了,该开炮了,痛批文艺界恶俗现象!

       从此文中的一幅漫画开始感概吧。“文艺创作”看病,医生诊断,问:“怎么啦?”,“头疼”。我笑着想,文艺创作该找医生看病的时候了,因为头疼。为什么头疼?因为下面的文字。

       “创作与接受疏离,生产与消费失衡,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繁荣的背后不乏隐忧--文艺创作的症结究竟何在?”我思量,创作与接受应辉映,而不是疏离。这是我十三年的创作观,我总是这么想,创作是要让读者接受的,特别是出版后的作品。对于读者,我经常进行暗访,访广大读者对我的文学作品集阅读后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好的,我将继续;不好的,我将改正。把笔置于广大的读者心中,这就是创作中的创作与接受的辉映。而在文学创作界存在大量的创作与接受疏离的现象,比如,我倾听一些笔友交流,写作是为了稿费,为了美誉,而不是为了读者。有的笔友,稿费一到手,兴奋不已,甚至要在博客抑或微信圈彰显;有的笔友,发表的文章一旦粘贴于城市的公告栏上,便喜不自禁,一时成为现代版的范进中举。哦,“美誉”,有时就是一叶障目,让人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这种表现就是眼中没有读者的表现,就是创作与接受疏离的表现。

       关于文学作品的生产与消费的失衡,我是这样理解的,生产指作者发表抑或出版的文学作品,消费指广大读者的由衷阅读,由衷阅读是自觉自愿的,而不是虚假的。就以我的作品与读者来说,在我县,读者遍及城乡。比如,县城的一个领导对我说:“马老师,你送给我的书,我是读的,那篇《买米梦》中的一件事……”我马上说:“感谢!这篇散文是《四美如春》作品集的一篇。”我想,如果他现在不说起,抑或不说出具体的细节来,我还以为他不读的,如果不读,下次我就不免费赠阅了。如果喜欢阅读,我下次出书继续赠阅。再比如,有一天,我们学校的覃平老师激动地说:“马老师,你送给我的书《银河曙光》已经全部读完,下次出版书要继续送给我啊!”在乡镇,我也遇到了不少喜欢阅读我的作品的散落读者,让我感动不已,铭记于心。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产作品是为了读者的消费,如果没有读者阅读,那么生产作品就没有任何意义。我心生感动地说:“好,谢谢覃老师的阅读!一定送。” 我的第8本散文集《踏雪寻梅》出版发行时,我赠阅的第一本书的对象就是覃平老师。

       但放眼文学界,作品的生产与消费的失衡问题,令人惊心动魄的,“从整体状况来看,我国的文艺生产与消费其实远还没有达到真正繁荣的境地……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更是屈指可数。我们还没有培育出多少大师级的艺术家,没有创作几部真正具有史诗性质和时代纪念碑式的作品。”

       这一叙述,够震撼人心的,细细想来,的确如此,从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来看,“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更是屈指可数”, “没有创作几部真正具有史诗性质和时代纪念碑式的作品。”这一高瞻远瞩的判断,令人折服,冷静思之,为什么文学走向边缘化?读者越来越少?就是因为没有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更不要说具有史诗性质和时代纪念碑式的文学作品。所谓的著名作家们,该反思了,不要自欺欺人了。

       这一叙述,一针见血,掷地有声,令人佩服,文艺生产与消费繁荣吗?繁而不荣,生产与消费严重失衡,比如,我县新华书店,书架上摆放的文学书籍很多很多,但,卖不了多少,退货的多。这就是文学的生产与消费的失衡,这事实是不可争辩的,也不容置疑。

       那么,文艺创作的症结究竟何在? 今天我找到了答案:“追溯和总结近年来文化发展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下文艺创作中,存在着十大恶俗现象,它们分别是: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政绩工程。正是这十大恶俗现象,阻碍着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我写作十三年,行走文学路十三年,用心感触文坛,深深感觉许多文学朋友,不仅回避崇高,而且提及崇高,仿佛成为另类;深深感觉许多文学作品,情感缺失,或有,只是虚情假意的情感,没有真情实意,怎不叫诚心诚意的读者退避三尺呢?;深深感觉许多作家,跟风炒作,重名重利,风过作品作废,没有读者深情阅读,这叫你哄读者,读者也哄你,仿若农民与耕田,如果农民把田荒芜,那么,田还会有丰收之景吗?;深深感觉许多作家、作者把文学的创作看成是一项政绩工程,今天想来,简直太荒唐。等等,如今的文学创作症结数不胜数,既然如此,文学必然走向边缘化,走向无人问津之境。所以,创作者如果有此疾病赶紧医治吧。

       文中指出:“中国的文学艺术,不缺少故事,而是缺乏表达;不缺少能力,而是缺乏责任;不缺少资源,而是缺乏灵性;不缺少资金,而是缺乏生命。”是的,从我国文坛上来说,只要用心走入人民大众,就会发现不少动人的故事,但缺乏表达。表达了的,都是游戏般的文学,没有读者看;不缺少有能力的作家,而是缺乏一种责任;就拿一个县来说,不缺少资源,而是缺乏灵性,也不缺少资金,而是缺乏独立自主的文学生命。

       毛时安感慨:“在相当多的剧作中,我们看不到艺术家的个人冲动,却可以一眼看出遵命之作、受命之作的明显痕迹,看到赚钱捞钱的强烈欲望和非审美的功利欲望冲动。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指令下,在高额酬金的驱动下,把文艺创作的过程变成了按编剧技巧剪辑素材的技术加工。”这一感慨,也是我的无限感概,在我经历的抑或耳闻目睹的文学界,看不到作家的冲动,只看到令人鄙视的遵命之作、受命之作,只看到赚钱捞钱的强烈欲望和非审美的功利欲望冲动,等等。

       感概之后,看危机,当下文艺创作的最大危机是什么?“鲁迅曾经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它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国民精神的状态。我们今天文艺创作失去信仰、失去灵性、失去判断、失去方向,是整个民族缺乏想象能力、缺乏自由精神、缺乏思考意识的表现,这是当下文艺创作的最大危机。”面对危机,我又如何?继续秉持国民精神之光,书写国民精神;继续秉持中华民族的伟大信仰,书写绚丽的中国梦;继续秉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写新征程。等等。

文学现实如何?看看此段叙述:“文艺创作缺乏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艺批评缺乏文化品格和文化担当,文艺工作者对重大问题失语、无语甚至胡言乱语,这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这就是文学的现实,还怪广大读者不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吗?文学现象的萧条,是谁造成的?这就是答案。

       文艺创作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缺乏源自文艺家内心的冲动,功权名利的干扰。“健康丰富的文化样式必须多元一体、多样共生。当下的文艺创作缺乏源自文艺家内心的冲动,功权名利的干扰是文艺创作的最大障碍。”我阅读,我联想,这样的判断是准确的,因为我可以举例说明。有的文学作者说,没有稿费不写;有的画家告诉我,他的一幅画要卖多少钱,而我出版的文学作品又卖多少钱?我无语,我只好继续走好我的文学路。

       走好文学路,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坐标,此段文字对我有深深的启迪。“文学艺术原本是一种栖居着人类心灵活动的文化样式,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物质化的潮流中迷失自我,找不到世界体系的坐标,也找不到自己在社会框架中的位置。”文艺如此,我喜欢的文学又如何?同样如此,文学原本是一种栖居着人类心灵活动的文化样式,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作者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物质化的潮流中迷失自我,已经找不到世界体系的坐标,更找不到自己在社会框架中的心灵位置!而我呢?没有在物质化的潮流中迷失,正在建立自己的文学坐标。

       在建立文学坐标时,要观文学之潮:“任何一个时期,健康丰富的文化样式一定是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然而,当下的文艺创作中,存在着以一元屏障多元、以简单遮蔽丰富、以愚乐取代娱乐、以说教取代教益的现象。我们这个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不能只有小人书、只有小品,还应该为后代留下一些可以传承的传世之作。”通过观潮,我收获丰盈,将要从“为后代留下一些可以传承的传世之作”方向努力。

       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谭利华说:“文化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塔底是一些通俗的东西,塔顶是这个国家民族最高的文化成就。”这宛若灿烂无比的荷花,根植于活水盈盈的肥沃的田野,植于通俗的东西之中,而绚丽的荷花,却绽放在天地间,并仰望高远的蓝天白云。这荷花,仿佛就是这个国家民族最高的文化成就。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索谦感叹:“我们无力阻挡市场经济的泛化,但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并大声宣告:只靠市场引导和利益驱动,不可能坚持先进文化的先进方向;只靠市场引导和利益驱动,不可能促进文艺真正的繁荣和发展;只靠市场引导和利益驱动,不可能培养出真正杰出的文艺家;只靠市场引导和利益驱动,不可能创作出经典的优秀文艺作品。”这掷地有声的叙述,令人感概万分。我十三年持续不断的写作,经历多多,思考不少,我赞同此说法,值得思量,值得探索。

       关于文艺批评,文中说:“文艺批评退化为文艺表扬,文艺创作便失却监督利器。”我虽然不是文学评论家,但与文学评论家来往过,有来往的,我感觉不错,我感恩不尽,因为我能够请他们为我的作品集写个书评,不远千里,甚至是万里,他们热情的写好了,传我来了,所以,我感动着。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业余作者。当然,我的这些朋友,这些文学评论家都不是官方文学评论家,不是哪一个级别的文学评论家。然而,如果是官方文学评论家,抑或州、省、国家级的文学评论家,想与他们打个招呼都难,更何况请他们给我的文学作品集批评批评。据我多年的了解,文艺批评已经退化为文艺表扬,只要利益丰厚,“表扬”更加光彩夺目!在这样的利益批评背景下,文艺创作便失却监督利器,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上一篇] 小姨的天主堂

[上一篇] 女儿教我学折纸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