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儿时的美味——油盐饼子
儿时的美味——油盐饼子
作者:卧龙老农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儿时的美食记忆。一份记忆里边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我们这一代人,上小学时正好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那时候,国家层面,物质生活极其匮乏;但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却依旧是色彩斑斓,美不可言。单说吃的方面:春天,甜甜的榆钱吃不完;夏天,泥烧蚂蚱香味连连;秋天,土坷垃焖红薯,酥嫩香软;冬天,鹌鹑蛋、麻雀蛋总让人垂涎……而这能贯穿于一年四季至今唇边还有回味的当首属油盐饼子!

那个年代,吃顿小麦面馍馍简直就是奢望,能顿顿见玉米面就是生活好光景了。在我家,只有正月初一到十五这段时间有亲戚来了,母亲才会端上一盘香喷喷、白灿灿、软乎乎的白馍馍。虽然我和姐姐垂涎欲滴,但除非是亲戚们吃的剩下,否则,那白馍只能是眼中的餐物。

肚子饿,吃个饼子,就是一种享受!

饼子,是我们家乡的叫法,它的全名叫玉米面饼子。儿时的印象中,母亲做饼子,简直就和做艺术品一般。当时还没有白玉米,都是黄玉米,所以玉米面也是金黄色的。每当母亲开始用葫芦瓢一瓢一瓢将金黄的玉米面盛到面盆里时,我就开始拉着风箱在灶台烧火了。待铁锅的水咕嘟咕嘟沸腾之后,母亲就会趁热把沸腾的水泼向玉米面,然后用筷子不停地沿顺时针方向搅动,等到那种淡淡玉米香味飘出来时,再加温水继续和面,直到面团和得光滑有劲道了。母亲就会揪起一个个小面团,啪地一声贴在铁锅的四壁,黄色小面团,像一个个未圆的半月,很好看地粘满黑色的锅壁。随后,锅盖这么一盖,旺火烧十分钟,小火再烧十分钟,不一会儿,玉米特有的香味就会弥漫开来,揭开锅盖,一片白茫茫的蒸汽中,一个个金黄金黄、外焦里嫩的饼子就出锅了……

这是做饼子的过程,我喜欢。但我最喜欢,更难忘的还是那种油盐饼子的味道。刚蒸出来的饼子,热着吃还可以,但要凉着吃,就很粗糙难咽了。油盐饼子就是我们记忆中最好的美味。

现在的孩子们多幸福,下午放学后,家长早早就来接了,然后可以滑滑梯、跳蹦蹦床,做空中飞机,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我们小时候下午放学后还要去割草,捉虫,回来喂猪,喂羊,喂兔,喂鸡,帮大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来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当放学的钟声敲响后,我们就像小燕子一样飞出校门,回到家放下书包然后背起自己的小竹筐。背筐出发前,第一选择就是跑到厨房里,拿出一个凉饼子,用刀切两下,但不能切到底,就成了底部相连三瓣,然后用筷子在油罐里沾一下,再把筷子上的油一点点抹在每一瓣里,在油上再撒盐,然后三瓣合在一起,一个油盐饼子就做好了。一口咬下去,甜,香,咸,美极了!

当时,哪有那么多的食用油?大多数家油罐里都是花籽油,是用棉花籽榨的油,炒起菜来,有股子油腻味。现在很少有人吃了。但在四十多年前,能吃上花籽油就很不错了。像我们一家五口人,一年也就能吃30斤左右。再想吃,没有!没钱,也买不到!

所以,油盐饼子里能用筷子沾两下花籽油,那已经很是享受了。家里条件好的小伙伴,也会用更加稀缺昂贵的香油代替花籽油,那就更是皇帝般的享受了。他的油盐饼子就是抢手货,你一口,我一口,有时只能舔着吃,还舍不得咬上一口。直到太咸了,才就着自家的油盐饼子吃一口,然后慢慢地咀嚼,慢慢的咽下,那种特有的香咸至今留在我的味蕾里、脑海中,现在一想起来,还觉得嘴里有那种特有的鲜香!

 

[上一篇] 九月乡村

[上一篇] 小姨的天主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