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梁爱黎给老爸过生日,敬酒时豪气的祝老爸生日快乐,永远年青。这时,一位眉清目秀、斯斯文文的女子也跟着站起身来,端着酒杯,大方的说道:“祝老爸身体健康,长生不老。”引得在座的亲友哈哈大笑。老爸更是开心的合不拢嘴,忙问爱黎:“这小女娃娃是干啥的?”
“中医大夫。”
“这小女娃娃家的,当中医?有人找她开药方子吗?”
“有!人家是五代祖传中医,看病的人可多了!”
老爸不以为意的继续喝着酒,却不由得打量了一下这个女娃娃:一米六左右的个头儿,很清瘦,宽额头、高鼻梁、眼睛细长却目光犀利,小国字脸儿上架着一副细边黑框眼镜,衬着皮肤特别干净清透,微微一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很是谦和。寡言少语的样子,略带忧郁,似乎不太自信。老爸心想:“谁会找这么个弱女娃娃看病!”
后来听爱黎说,这小女娃姓郑,是她在一次女企业家座谈会上认识的。当时正开着会,主席台上的市妇联主席突然跌倒在台上,会场顿时一片忙乱。坐在爱黎身边的她,抓起桌子上的小包就冲上主席台,大声喊道:“让开,让开,我是大夫,快打120。别动,别动,我来看看。”爱黎看到这场景有点儿害怕,出于好奇和担心,也冲上台去,想看看能不能给大夫帮忙。
病人双眼紧闭,脸色刷白,大汗淋淋;郑中医正在沉着的抓着病人的手腕,冷静的把脉。诊完脉,郑中医麻利地从包里拿出五根尺把长的金色长针,左手摸了两下病人的额中间,便将长针扎了进去,瞬间长针就看不见了,其余四针分别扎进了病人的两手,两耳根,也是不留一丝痕迹。偌大的会场静的没有一点儿声音,所有的人都屏气凝神的注视着这个年青的女娃娃。
少时,病人的脸有了些血色,头也微微动了动,主持会议的领导急忙问:“怎么样?怎么样了,大夫?”“情况还好,马上送医院抢救。”郑中医边起身边回答道。
抬病人上救护车时,人们纷纷向郑中医投以赞许的目光:“这小女娃娃胆子真大,还会救人。”
快散会时,郑中医从医院赶了回来,又坐回爱黎身边。热心的爱黎向郑中医打听病人的情况,郑中医开心的说,医院的急救专家讲,发病后第一时间施救及时,得体到位,为救治取得了基础,留出了宝贵的时间。专家还问她这五针扎的大胆得体,是跟谁学的。她回答,是跟她爸爸学的。爸爸是跟爷爷学的,爷爷叫啥不知道,早已仙逝。
爱黎跟郑中医越说越投缘,不知不觉俩人的手就拉在了一起,从会场到饭堂,俩人的手就没分开,吃饭的时候,俩人已象亲姐妹一样了,聊的顾不上吃饭,从此,郑中医就叫爱黎姐姐了。
后来,爱黎月子里落下的晚上睡不着觉的毛病又犯了,把爱黎折腾的萎靡不振。白天上班直想睡觉,跑了四五家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找了三个专家,都说没问题。突然想起来郑中医,心想,虽然她当众救过妇联领导,不知道能不能治这月子里得的病。遂打电话询问,郑中医得知姐姐病生病,放下电话便疯疯火火的赶到爱黎家,看到爱黎精神不好,人也瘦了,直埋怨姐姐不早点告她。
经过把脉,郑中医确诊爱黎患的是月子病灶,爱黎听了直呼:“我妹子神了!”郑中医微微一笑,问爱黎:“姐,怕扎针吗?”“只要能睡着觉,扎刀也行。”爱黎答道。
郑中医笑着从包里掏出五根金光闪闪的长金针,手起针进,一会儿功夫,五根五寸多长的金针全扎进了了头里。郑中医边扎,边运针,慢条斯理地说道:“姐,我这是祖传的五针扎法,我给你五天扎一回,共扎五回,共二十五针,保证二十五针后不会再犯。”
半小时后,郑中医一边缓慢的退针,一边给爱黎姐姐讲她家的祖传中医……此时的爱黎迷迷糊糊直犯困,不多时便流着口水,鼾声响起……
四十多分钟后,爱黎醒了。郑中医已经走了。当晚,爱黎一觉睡了三个多小时。当扎到第四回时,爱黎都不想继续扎了,因为每晚都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从那以后,爱黎跟郑中医更亲密无间了。爱黎也逐渐了解了这位中医妹妹的家世:这五针扎法,是她爸爸教她的,在她两岁多快三岁时,每每看爸爸给病人扎针,就觉得好奇,后来就想试试,悄悄走近父亲安静地看爸爸的一举一动。爸爸便逗她,指着病人的背部,告诉她“扎这儿”,她也不胆怯,拿起针,稳稳地给扎了进去,病人也没任何察觉。自此,只要一来病人扎针,郑中医便拿起针包,取针,消毒,听爸爸说扎哪就扎哪……
爱黎心想:“这郑老五,五代中医传人、五寸长的金针,一扎就是五针,扎针时如针在飞舞,就叫她郑舞针妹妹吧。”时间一长,爱黎也喜欢上了针灸,一心想着自己也要看看黄帝内经,学学中医,学学扎针。
后来,爱黎的结拜妹子周日芳,看爱黎跟郑五针亲密的不行,便提议:“郑舞针妹妹,心地善良,为人大气,学识渊博,仁义诚实,长的又端庄,看病胆大心细,为人又好,我们性格相投,干脆我们和郑舞针妹妹结为姐妹吧。请老爸为证。”
那天,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举行结拜仪式,三位漂亮善良的才女亲如一家,大家高兴,把梁庄主的两箱梦特骑士美酒喝得一滴不剩……
天津作家评论家大万点评:
看了路庆的作品,我对老中医的概念有了新的诠释,对祖国的中医瑰宝又增加了一分敬意。尤其是针灸,行医简便见效神奇,郑家祖传的“五针扎法”更是针灸疗法的奇葩。难怪长辈给我们年轻的老中医起名叫“郑舞针”,原来深有意味。
小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是以喜庆收场。本来是梁爱黎为老爸庆生,大家欢聚一堂,可是最后却让老爸给作证促成了梁爱黎、周日芳和郑舞针的结拜三姐妹,真是喜上加喜。这和郝鸿峰仁义五兄弟有异曲同工之妙!
宁夏书画家评论家申才点评:
故事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在路兄的笔下,把他们描写的微妙微微肖,尽管对梁爱丽、周日芳的事业没有过多的叙述,但是从故事里我们已经感觉到,他们都是社会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事业有成,前途无量。文章中突出描写了郑五针这位中医大师,写的好,故事跌宕起伏,细致的描写了一位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女华佗,好,赞。针灸是我们的国粹,经久传世,千百年来,深受国人尊从,这是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一定要珍惜,更需要向郑大师这样的杏林高手,传承弘扬,悬壶济世为苍生,治病救人消病灾,郑大夫家学底子厚,自修悬梁刺股不辍,备学富五车,持银针一镬,台上救人不慌张,床前治病去顽疾,好胆量,好手段,没有两下子,能行吗,我们祝福郑大夫,精湛的医术,是你的骄傲,也是人民的福气。
三位女中英豪,寿堂结义,是当下的巾帼英雄,他们飒爽英姿,不让须眉,堪比桃园结义的刘关张,相信他们一定能为社会做出许许多多正能量的事。
呼和浩特文友史美特点评:
路庆先生笔下这位眉清目秀,少言寡语的“小娃娃”,年龄虽小,本事大!不由让我想起长今这位女医来,静静如白芍花!
一次市妇联主席的意外晕倒,郑舞针胆大心细,从容淡定,凭着自己的专业技能把主席从危险中抢救过来,真的是妙手回春啊!
爱黎姐姐的月子病的根治,可以看出郑舞针是个热情善良的人,最关键还是医术精湛,五针扎完,便是酣然入睡!
对于巾帼医家一直都是心怀敬仰,郑医生医德高尚,以天使之心悬壶济世,以善良之本立身处世!
路庆先生开笔写健康长寿,长生不老,落笔写葡萄美酒笑语盈盈,吉祥!
青海文友刘卫点评:
两岁开始习艺,郑五针大夫怎个了得,祖国传统医学的魅力太强大!
广东文友梅西点评:
中医我们下意识地会加个“老”字老中医,认为中医越老越有经验,医术也更为精湛。路庆小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年轻中医人的魅力和传奇,郑舞针大夫是中医正宗五代传承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短文充满善意与亲和,三姐妹性格相投、品性善良,上天赐给了她们没有血缘胜似血缘之姐妹情!真姐妹真情缘祝福她们!希望郑大夫多传带像她一样的好中医,为民群造福!弘扬祖国中医文化。
广西作家评论家老保点评:
路庆小说《郑舞针》之舞。诸艺以舞为难,因为不只要技术精熟,而且需以身体作为艺术的表现。而针灸更其难上加难,因为针扎的是别人的身体,毫厘之失则伤人性命。小小年纪的郑中医扎针之高超,医妇联主席,治爱黎姐姐,路庆以丰富生动的细节塑造了她冷静、细致、仁爱的品格,长长的金色细针五针扎进人体,端的是艺高人胆大,病灶应手而除,当真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传奇"。而最为传奇的是路庆赋予郑舞针的"舞"字,十分的传神高妙,不仅有舞蹈之美,更有举轻若重,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气势。世人皆知举重若轻的难得,不知举轻若重的可贵。这重可是健康,是生命,是一辈子的声誉。心中若不有治病救人的大志大徳,若不有舍我其谁的胆气,怎敢下手。而路庆塑造的郑舞针除此之外更怀有病人同体的深情:与病人爱黎竟结成了姐妹。郑中医的技艺可以庖丁解牛比拟,而她医者仁心的品德可以作为中华民族医者父母的典范。郑舞针舞得优美,舞得健康,舞起了世道仁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上海文学大师侯教授点评:
文章写的非常生动、感人。让人读了就想跑到郑舞针面前亲密地与她握手。她从小两岁就学艺,学家中遗传中医扎针是中国点型的家族代代传,也是中国艺术遗传美德。不只是家族值得自豪也是我我们中国中医艺术方面值得自豪。是医学战线上的榜样。中国代代能有这样的人材,就能使我们中国人民代代健康起来!国家永远强胜起来来!
石家庄文友路东海点评:
五代家祖金针传
腧穴插提并转捻
危急症口追游魄
五针克定产后顽
扁鹊郭玉回春手
当今郑女舞细纤
巾帼精英相惜羡
金兰何曾拘桃园
[上一篇] 【下岗厂长打工记】 第十七章 转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