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行走天下 > 八百里秦川上的民俗村
八百里秦川上的民俗村
作者:秦树新

 

      在中国版图的中央地带,一座雄伟的山脉与一座雄浑的高原捧出一片狭长的富庶之地,这就是八百里秦川。赳赳老秦,铁血气概,数千年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绎出一出出气吞山河的历史大剧,汉唐盛世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历史车轮已经远去,但循着历史的痕迹,在这片足以令所有华夏子孙骄傲的土地上,我们可以找寻到很多人类史上最辉煌的文明印记。大雁塔、兵马俑、汉阳陵、法门寺……在古城西安的东西南北,你可以很轻易的找到这样一个点,它们每一个名字所代表的实体都可以和世界上最耀眼的历史遗迹所比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曾有人用十六个字形容同样生活在大中国版图上的每个区域的人民:北方彪悍,南方柔软,西方生猛,东方矫情。我无法完全苟同这样一种说法,但它确实也道出不同区域人民的一些共同性格。北方彪悍是与北方粗狂的原野连接在一起的;南方柔软自然与它秀美的山川和广泛分布的江河湖泊有关;东部沿海一带人受西方文化的熏陶着实比其它地域的人多一点,在其它地域的人看来有些矫情也很正常;而在与恶劣的大自然生存斗争中练就出西部人的生猛性格也不奇怪。地处中央地域的关中人是怎样的性格呢?我想一定是兼而有之,这不仅与它所处的中央地域有关,更与它作为千年帝都核心兼容并蓄的历史有关。一句当地人常说的顺口溜也许就是关中人性格的最好最形象的注解: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咥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把辣子嘟嘟囔囔。

 

       车过有痕,雁过留声。除了一些历史遗迹、历史故事,当今的饮食文化、民风民情民俗和建筑其实也是一个地方历史的延续和历史在今天的映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羊肉泡馍、凉皮子,大关中有怎样丰富鲜活的一面?我们不妨去一个地方。

 

       扶风,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境内湋河流域,黄土台塬之上。在神农氏时期,这里为姜氏国部落;黄帝时期,属岐伯国部落,后稷周国部落;尧舜时代,为周始祖弃的封地,属后稷有邰氏;西周时,属岐邑,为京畿。从这些记载,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曾经有过的风光岁月。著名的毛公鼎、大克鼎、墙盘等国宝级青铜器就出土在这片土地上。其出土青铜器历史之长、数量之多,为世界所仅见。三千年前,这里是怎样的繁华,我们只能靠着想象来丰富它了。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緜》。大意是说周原好肥美呀,苦菜都甘甜。既是苦菜,何来甘甜?真是喜欢上了,什么都美了。当年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之用。那就像今天北方的某个特大城市,纵然房价天上飞,雾霾来又回,还是挡不住全国人民趋之若鹜。

 

       为了重温昔日先祖的荣景,也为前来法门寺旅游的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关中民俗风情体验关中人民生活的的平台,在今天的扶风县新县城东侧修建了一处“关中风情园”。关中风情园以扶风为轴线,浓缩了关中民风民俗,再现了关中民事民情。从南门入园,大门西侧的一架长辕马车将你立马带入了另一个时代。园区内整个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也算得上是目前陕西省内较大的仿明清建筑群,虽不及秦岭脚下南五台镇上的“关中民俗博物馆”里的建筑雄伟大气,但也非常别致精巧,每一幢院落都各具特色,各有各的名字,如公刘府、武丁府、后稷府、文王府、武王府等等,均以商周时期历史人物命名。而且每个院落都有小径相同,方便游客游览。最有特色的是园内右侧的食品加工区域。各种风味小吃、手工加工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让你仿佛置身其中,回到了那个原始质朴富有安全感和亲切感的年代。手工挂面坊、榨油坊、豆腐坊、农家醋坊、各类小吃加工坊、还有食品安全检验中心。袁家村、凤凰古镇都是西安周边比较有口碑的一些民俗风情体验区,但食品安全检验中心这样的机构我还是第一次在这里看到,让人心中一亮。所有的食品加工区游客是不能进去参观的,可以隔着窗户的玻璃看到里边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她们一个个身着白大褂,在加工设备与测量仪器前有序工作,让你觉得看到的是秩序,落定的放心。

 

        此外这里还有织布坊、民间工艺品展坊等体现老陕人心灵手巧善于营造的艺术慧心。陈建利是一位手工剪纸高手,笔名“一剪红”,我走进他的作坊时他正在专心致志的描绘脸谱。他发觉我的到来就停下手中的活计招呼我坐下。因为游客不多,他的生意也比较冷清。房间四周都挂满了红色的剪纸和五颜六色的脸谱。他说他之前是不卖脸谱的,他剪纸几十年,获奖无数,但近年来剪纸生意不好就把之前画脸谱的手艺也拾起来了。剪纸算得上是一种古老的镂空艺术了,在我的老家之前也有剪纸的,我小的时候每逢过年我的奶奶就会剪窗花,拿一张红纸来回对折,一把剪刀左右腾挪,用不了多久展开了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画,有生肖也有花鸟,很是漂亮。现在的年轻人都已经疏于手上的活计,原本人人都会的手艺反倒成了极少专业人员才拥有。陈建利的剪纸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幅面大,工艺精湛,他的剪纸风格细腻,做起来很费工时。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线条飘逸灵动,每一幅都精美绝伦,巧夺天工。

 

       如果说园区内东部的区域展示的是关中人的起居饮食和文化娱乐,是精细的部分,园区西侧则展示的是关中厚重的历史。那一根根拴马桩,或仰天长啸或俯首低沉,有僧人行者寿星仙翁,有狮子牛马灵猴瑞兽,这种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主要分布在关中渭北高原上的澄城县境内,一般选用坚硬的青石雕凿而成,通高2到3米,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外两侧,既用来拴马栓牛也用于镇宅避邪。园内还有其它石羊、马槽、石碾等从关中各地收集来的石雕艺术品,这些农户生活中的用品如今虽被弃用,但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更多的看得见关中道上当年民众生活的历史。

 

      园区的中央区域是一个以湖景为主,亭台楼阁点缀的花园。站在湖边,别墅倒影,小桥绿树交相辉映,静谧安详。虽然已是冬天,阳光洒在湖边的石凳上,看白鸽飞旋,听竹林鸟鸣,竟然丝毫不觉寒意。但冬天毕竟是冬天,稀疏的游客,少了一些吵闹,也少了一些热闹,人是群体性动物,多一份热闹自然是好的。

 

       以前在西安吃臊子面,多半都是岐山哨子面。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从视觉上看,尤其是那一层油汪汪红亮亮,让人看见就很眼馋。既到周原。当然要吃一碗臊子面。所以中午吃饭时除了要了一份主人特别推荐的“老豆腐”,又要了一份臊子面。等到臊子面上来,咦?那层漂浮的红油怎么没有了?询问老板,才知道这扶风的臊子面和岐山的臊子面是不一样的。老板说:“你先尝,你先尝。”言语中透露出对扶风臊子面更胜一筹的自信。果不其然,扶风的臊子面与岐山的臊子面不同,扶风的臊子面没有那么酸,其他的味道也就没有消失,而且面条更劲道,并非一味的薄,豆腐也有差别,扶风的臊子面放的是油豆腐,对我这个喜欢吃起来有韧性的人来说更对口味。当人,百人百口众味难调,哪里的臊子面好吃全凭自己喜好了。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扶风与岐山同处周原之上,还是有臊子面的差别,八百里秦川,各地民俗风情自然不同。但同处关中道上,关中的老秦人还是形成了与其它地域不同的有自己文化基因的鲜明特色,有人称之为“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这些大白话土则土矣,但总结关中人的风俗民情,可谓是形象生动切中要害。这一些特点形成历史典故,民俗演化在关中风情园都有很翔实的介绍。

[上一篇] 丰宁草原

[上一篇] 【张九微游记】正月里的海南乡村(二)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