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当代语境中农耕写作的一株奇葩
当代语境中农耕写作的一株奇葩
作者:赵历法

 

 

 

作者简介:赵历法:重庆作协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刊《世界诗人》(混语版)《大昆仑》《红岩》杂志、《世界华文诗报》《中国诗歌》《绿风》《扬子江》诗刊、《诗潮》《草原》《诗选刋》《贵州作家》《青年作家》《花溪》等刊。有诗作多次获《诗刊》《星星》诗刋、《扬子江》诗刊等全国性诗歌大赛奖并入选《2007中国诗库祖国啊,亲爱的祖国》2011、2013、2014中国新诗排行榜多种选本出版诗集《胸中的涛声》《春风吹着秋》、诗评集《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诗合集《三人坊》(与李墨、唐力合著)、《诗家》等。

 

 

                    ——蒋作灿新著《三攻集》读后

 

当下中国古体诗词创作是当代汉语语境中的一个写作奇迹。

诗人蒋作灿新著《三攻集》中的古体诗词创作同样也是当下中国古体诗词创作的一个奇迹。

客观地说,当下古体诗词创作受制于两个致命的客观因素:一是社会的改朝换代,时代的迅速发展早已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农耕时代,进入到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异,其社会结构(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制度等等)、生产力及生产关系、观念、意识、思想、道德和生活水平乃至生活(语言)习惯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根本变化;二是汉语语言结构的巨大变革,导致汉语语言基本用法及使用习惯的发展变化。众所周知,古汉语多为单音字,一字多音多义,通常情况下,一个字表一种事物,甚至一个完整的意思。当代汉语多为双音节和多音节,很多字已很难独立表述事物,更无法表达一个完整的概述。古体诗词是古汉语时代文学创作的必然产物。这两点是当下中国古体诗词创作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

然而,中国当下古体诗词创作却出人意料地风生水起,其创作队伍十分庞大,其创作热情和作品数量蔚为壮观。

当然,这也得益于两点不可质疑的客观因素:一是中国古体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成就和绝不可能超越的文学地位(其艺术成就及其形式都已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二是中国目前尚无新诗创作的最高或最终模式,尽管时代不允许倒退,然而中国新诗的蹒跚学步和漫长的探索让一些人觉得新诗无章可循,且难以把握,更难驾驭。

基于以上种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才出现了当下中国古体诗词创作的新一轮热潮。

而当下一些古体诗词作者,却一味地模仿古人,从内容到语言都一步一趋,刻意在一些早已退出生活舞台的字词上临摹、效仿。不管什么艺术门类的模仿秀,再优秀都不是自己,更谈不上出新和创造了(这也是今人的古体诗不受读者和社会欢迎和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诗人蒋作灿的古体诗词创作却在时下良莠不齐的古体诗词写作队伍中脫颖而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与作者创作中一贯坚持在继承中求发展分不开的。

《三攻集》一书是作者的人生档案,记载和见证了作者坎坷的一生,其悲欢离合、甘甜苦辣一一记录在案。书中体裁多样,有诗词、评论、小说、散文等,且题材广泛,亲情、友情、爱情、家国事都有涉足,形式多样,抒情表意自然熨帖,诗后短文也很好,既可代注释,又交待了成诗的历史背景及故事情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诗词与诗文各占一半,诗文中的评论其论点和论据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明确的观点及主张,这是值得肯定的。这里暂且不表,本文主要就其书中的古体诗词略谈一点个人愚见。

蒋作灿古体诗词创作在继承和发扬中有这样几点值得可圈可点:

一、时代气息凸显,生活氛围浓郁。

书中《诗梦》情真意挚,亲切怡然;《诗韵》典雅精美,意韵悠扬。其作品无一是东施

效颦的无病呻吟之作,尽皆亲身经历,不但真情饱满,且文彩绚丽。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写于1971年末的一首《满江红》:

 

僻壤三秋,无人问,丹心热血。再教育,风吹雨打,几多豪杰。梦里常闻冰铁马,醒来惟有依明月。困孤村、将断折长缨,心难灭。

问羁泊,何方歇。思流景,情尤怯。问还怡此地,几番霜雪。知己前途含泪去,孙山后面回音绝。把青春、心狠付溪流,长啸切。

 

这是一首时代烙印凸显,历史陈迹清晰的词。它让我们清楚地看见了46年前那场震撼世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中国事件。知青运动给上个世纪老三届的青年学生带来了一场触及灵魂、磨练筋骨的史无前例的一次考验,其间的艰难困苦和顽强挣扎及不懈努力历练了这一代人。当然,穷乡僻壤的恶劣环境和困苦的生活条件同样也给这一代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其中的孤苦、落魄、无助、失望,以及凄凉、悲愤都在此词中呈现无遗:“困孤村、将断折长缨,心难灭。”“把青春、心狠付溪流,长啸切。”这虽是作者早期的作品,其技艺已相当纯熟,笔力雄健、气势恢弘、音韵晓畅。

叧一首《浪淘沙•题中心队仓房》,同样把读者带进了那个远逝的时代,特别是有过知青经历的读者,脑海深处重又浮现出昔日的历史画面:“曾记女儿郎,在此梳妆,战天斗地谱新章”。邻队的几位女知青,平时大家也多有来往,当作者再次造访时,“笑语歌声犹在耳,人在何方?”。人去屋空的中心队仓房物是人非的景象留给作者和读者的只有徘徊良久方才离去的怅然。

上山下乡时代,根正苗红的知青也因前途渺茫而度日如年,倍受煎熬,而地主成份出生的作者更是凄苦难言。白天繁重的劳动后,夜来悲至神伤:“孤灯独坐小庭园,心涌筑城波浪翻。雅水无情今又绿,谁人作伴笑声喧?”(《七绝•孤灯》)重重夜幕的包围中,一盏如豆的煤油灯下久久枯坐,心底骤然翻涌起自幼生活读书的贵阳,一幕幕亲人同学欢声笑语的往事历历在目,而贵州工学院内的雅水河却在此时竟然不合时宜地又绿了起来!此情此景“谁人作伴笑声喧?”。作者这首《七绝•孤灯》让我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二者不经意之间,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下乡8年后的1976年,已是一个代课老师了。工作环境的改变,其思想和心境都豁然开朗。心情由阴转晴,这期间的写作也从原先的恢色调转为暖色调了,就是思念曾经同为教师的女友,深冬12月也是“火热丹心不觉寒”,沉思遥望女友曾经教书的方向,“恐君作业正批完”(《七绝•沉思》)。虽有些许落寞,却并无伤怀之绪。

这个时期,作者创作的着眼点不仅仅只是一己的忧戚之感,已然转向自己生存其中的社会。现代社会,吃穿住行乐早已是人们随心所欲的日常小事,而人们长期忽视的环保却成了人们和整个社会关注的大事。政府大力倡导环保,人们积极践行环保,诗人一支诗笔更是倾情环保:

                 

                小舟一叶荡悠悠,黄色背心波浪头。

                撒网千回鱼不见,残渣落叶尽船收。

                                                            ——《濑溪河上的环保工人》

 

诗人敏锐而善于捕获诗意的笔,驾轻就熟地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城市环保素描图。

生在什么时代,唱什么时代的主题歌,这是诗人一贯的写作态度。这除了诗人的政治敏感外,更要有胸怀人民的愿望和企盼、以及拥有一双善于发现诗意的慧眼。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在为心中的梦想奋斗。独立、民主、国强民富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夙愿。今天,我们民族又在向新的梦想进发:

 

              铿锵一曲震山川,几代浮沉几代缘。

              上下高歌中国梦,神来一笔夺天骄。

                                                                    ——《迎春》

 

二、表情达意准确,遣词造句精当。

诗人自幼喜爱文学,特别是下乡8年中一直倍伴着他的那本《唐诗三百首》,不但将他

引进了诗歌圣殿,更赐予他一支文彩飞扬的诗笔。诗人不但文思敏捷,且作品气运一贯到底,表情达意更是清晰准确,词美句畅。试以《游松烟公社小弟处绝句二首》为例:

 

                幽松小径透斜阳,微动针枝入肺香。

                霜露摧残风雪压,青青屹立更昂扬。

 

                幽篁陇首笼孤庙,轻溅涟波荡石桥。

                枯树斜枝随碧动,溪摇芦叶听吹箫。

 

松烟公社绵延数十里的松林忽然间荡尽了诗人下乡以来压抑已久的悲观失望和怨怼愤懑的心绪,同时赋予了诗人怡然恬淡的情怀。诗中的“透”、“香”、“笼”、“荡、“随 等字精妙地连缀起全诗且十分自然地呈现出一派壮观、恢弘的自然景象。

诗人深知古体诗词创作登堂入室易,百尺竿头难,所以,其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每完成一首作品都要到网上去进行格律检测,长此以往,诗人的作品不但激情饱满,音韵流畅,且文彩生辉。如:

 

           寂寞龙蛇残壁幽,尽书凄婉尽书愁。

           一湖春水悲烟重,满苑桃花泣血稠。

           孤鹤亭前夕阳照,伤心桥下绿波流。

           琴箫合奏《钗头凤》,遗恨千年恸九州。

 

                                                                   ——《沈园放翁题诗壁》

 

 

诗中放翁与唐婉凄楚的爱情幽怨,不仅让千年后的九州仍弥散着那时的悲烟,其雅丽的诗语和诗中流淌着的优美音韵更是感染着读者。再如《胡雪岩故居》一诗:

 

          翘阁雕栏映彩霞,小桥流水透轻纱。

          若非皇帝行宫里,也是丞相别墅家。

          白手腾挪成大业,红商拼搏走天涯。

          十年觉醒扬州梦,恰似优昙一逝花。

 

这些诗不但工整韵顺,且全无古旧陈颜,现代语感很强,其清新婉丽和音韵悠扬读起来亲切感人。另如绝句《船过小三峡》中的纡曲波徊幻春色,东风一路到天涯”,这些自然天成的现代汉语抒写的诗句同样惹人喜爱。

三、信手拈来皆成诗,琅琅上口更亲切。

诗人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追寻诗的行踪,一支诗笔自如地在吃穿住行之间游走,诗情画意尽揽笔底。随手捧出一朵生活的浪花都是诗,比如夏夜喝啤酒:

 

圆桌低小,冰镇“山城”好。裸背街沿嫌凉少,杯碰烦忧缥缈。    蓦然回首相邻,依稀旧识斯人。踉晃高声邀酒,笑颦对饮清醇。

                                                             ——《清平乐夏夜喝啤酒

 

同是围坐街边小饮,下面一词又是一番情景:

 

小小桌儿圆,围坐街边,论今说古五千年。来往行人当不见,杯碰杯沿。     兴起划三拳,输者占先,“白干”喝尽“雪花”干。酒至酣时诗一首,哪路神仙?

                                                           ——《浪淘沙•大排档饮

 

这些作品尽皆生活常景,读来琅琅上口,且趣味盎然,亲切感人。

还有给学生上课、与儿子网上聊天、为朋友贺寿、与诗友采风酬唱等尽在诗中优美呈现;一缕风、一滴雨、一片叶都是一首首佳作。而这些既是来源于生活的场景细节,又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诗人的语言也很有特色,诗中没有生硬拗口的古僻字,其诗语生动活泼、洗练明快、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具有浓郁的当代生活气息。很多诗语都非常机智,如《踏莎行•花甲又上初中课》中的“难说西东,休言这那”,这些平淡无奇的方位词和指代词竟非常神奇起来,用出了其它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无法达到的文学效果,且表意十分有趣并富含意蕴,用在这里难说是实指,却奇妙无穷。

再者,其诗的意蕴、意境、意味、意韵都非常优美,加上舒缓幽远的语境更衬出其诗词内涵的丰厚。

顺便再说一句:

当下很多古体诗词作者主要是用新声韵写律诗,(“新声”是指现代语;“新韵”是指国家颁布的新韵和民间的“十三韵”等宽韵。)却仍然处理不好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在当代古体诗词创作中的运用关系。诗人蒋作灿在古体诗词创作中就将古汉语中的单音字和现代汉语的多音节字处理得较好。如《红月亮》《巫溪途中遇泥石泥阻车而观云》《万州诗仙太白酒厂畅想曲》《胡雪岩故居》《南门广场》《拾万镇桫罗园》等诗中的“欲”“莫”“昔”“若”“”等字都是很好的例子。

浅识拙见,就此打住。

                                       

[下一篇] 欣欣然兮啜佳茗

[上一篇] 金歌玉赋壮心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