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母亲的豆渣窝窝香
母亲的豆渣窝窝香
作者:吕瑞杭

 闻到了豆腐味,就想到了豆渣窝窝香。豆渣窝窝,顾名思义,就是用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做成的窝窝。现在的年轻人觉得是天方夜谭,可上世纪的70年代却是人们过年时的主要口粮,那种特有的香甜味简直可以与年糕媲美。

 那个年代,一入腊月,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年豆腐,因此大部分农户也都要做豆渣窝窝。那时候不像现在鸡鸭鱼肉非常丰富。过年时,一般人家有块十斤八斤的肉就相当不错了,能做上一道大分量的豆腐算是中上等的农户了。

 我们家,人口多,每年腊月都要做上一道豆腐,平常的份量。从磨坊碎豆、泡豆、磨浆、熬汤、点卤、揉搓、挤压、成型一道工序也不能少,往往要忙活一整天。挤压以后的豆渣从来舍不得扔掉,存放在干净的盆里备用。

 母亲一有空闲,就给我们做豆渣窝窝,说是豆渣窝窝其实也是豆渣饼子。

 母亲切一些葱花、鲜姜再加入一些食盐、五香粉,拌上玉米面,搅合到豆渣盆里,加入适量的温水,来回的翻转,直至不黏手为宜。母亲取出一团豆渣,在双手之间来回的旋转,挤压,使其成为类似于现在的月饼状的饼子,再边旋转边用右手在饼子的边缘捏出一个凹陷的沿,末了把饼子的下缘扣掉一小部分,墩实,使饼子的下缘有个横截面,便于直立。不一会儿,一个个类似于圆轮状的窝窝饼子直立在旁边的双篦上。待姐姐把半锅水烧开了,母亲把一个个的豆渣窝窝饼子又移到铁锅里的篦子上,最后如果有剩余的,母亲就给我在铁锅壁上贴几个豆渣窝窝饼子,那跟贴玉米面饼子类似,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锅温低了,饼子容易掉在锅里,锅温太高,容易烫手。篦子上一圈圈的饼子行距、间距相等,前后均匀、对称,非常好看,贴在锅边上的饼子像一个个小金色的盘子,静静的半躺在锅壁上。母亲盖好锅盖,姐姐继续烧火,大约30分钟以后,一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豆渣窝窝出锅了。贴在锅壁上的窝窝有些金黄色,外焦内嫩,酥而不掉,比篦子上的更有嚼头。

 吃到嘴里,酥酥的,有股淡淡豆腐的清香,还有一些淡淡的盐味,加上那种葱花的香味、五香粉的味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饥不择食的我们很快可以吃掉3--4个豆渣窝窝,吃得我只打饱嗝。

 几乎整个腊月、正月都是吃着豆渣窝窝与年糕。二者轮流着吃,都是香甜香甜的,倘若再吃上一些猪肉汤熬制的干白菜,更是满嘴流油。细心的母亲为了让我们吃起来津津有味,总爱在白菜里加上几块自己家做的豆腐,还有粉条,吃起来照样有滋有味。那时候吃的都是无公害的食物、绿色环保的有机食品。

 每次过年时,生产队的饲养员总还不忘让家家户户送去几个豆渣窝窝,犒劳一下辛勤劳作了一年的牲口。那时候的牲口整年累月的耕地、拉车,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这样做也让牲口的年过的滋润些,算是人们对它们的款待吧。

 后来,物质生活丰富了,窝窝几乎都是用玉米面做的,方便。不用等到过年有了豆渣时再做豆渣窝窝了。在后,小麦面粉逐渐丰富,人们时不时的可以尝到白面馒头,大多数人家过年时也不再做豆渣窝窝了,偶尔做一些豆渣窝窝,也是让家人们吃个新鲜,有种忆苦思甜的感觉,告诉年轻人不要忘记了过去。

 而今每次闻到豆腐的清香,仍会想起那意味深长的豆渣,想起年少时母亲做的豆渣窝窝,因为它丰富了儿时的胃口,丰富了那个年代人们的餐桌。

 很留恋那个年代母亲做的豆渣窝窝,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上一篇] 【海蓝蓝散文】冬雪,让我欢喜让我忧

[上一篇] 小姨的天主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