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文坛动态
文坛资讯
本会动态
征稿评奖
文坛趣事
原创作品
诗词
散文
摄影
美术
书法
小说
人物风采
文艺名家
群星灿烂
民间高手
行走天下
民俗文化
民风民俗
传说故事
记住乡愁
历史文化
创作漫谈
作品评论
创作理论
采风理论
关于我们
申请入会
本站声明
本网简介
本会机构
本会章程
本会简介
建议意见
会员服务
采风基地
本站推荐
哲理短语
采风专题
会员单位
首页
>
作品评论
> 在如水的时光里抵达和洗练诗意的金黄
在如水的时光里抵达和洗练诗意的金黄
作者:赵福治
——读程红梅诗集《咀嚼时光》
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诗人程红梅,不得不提及70年代和与之相关的人文环境。这个年代出生的人,不但血液里天生具有传统文化理念的灌输,而且骨子里也具备勤勉负责、不断进取的民族特质。他们既能理解60年代的艰难,也能接受80年代渐之开放的新思潮的到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虽然物质匮乏,但大多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童年和少年,他们有独立的思辨,也有古典和怀旧的情怀,这些境遇和情愫也在日后成为不少70年代的出生诗人们的“精神原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程红梅就是其中一位优秀而勤奋的诗人。鉴于此,我在阅读程红梅的诗作时多先从“精神原乡”的方面去审视和剖析,继而进入诗歌文本本身。
相对于诗,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诗喻为茶留在唇边的香,有人把诗喻为酒在体内升腾的热,有人把诗喻为一场洗净心灵的雨,有人把诗喻为人生过程中的一次次体验……不一而论,武汉诗人程红梅则把诗喻为“自然中,一种突如其来的遇见”,她说:当在时光里遇到一些事、一些物撞击心灵时,拿起笔,写下那种莫名的冲动,足矣。于是,这种冲动,成为她的创作源泉,写下了《咀嚼时光》这部诗集,记录下了以往的时光和感动。
程红梅拟出版的诗集《咀嚼时光》,分:“生命是一场遇见”、“在路上”、“问津拾遗”和“那时花开”四部分,诗人以人生里的不同场景来作为诗集的小辑,可看作是她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在若深和若浅的时光中,在生命的遇见和错过里,在花开和花落声中,在自己构建的人文“精神原乡”里跋涉,并在文字和生活内外洗练自己的诗意,进而抵达诗之大成的尝试。
一、融生命里的遇见,化为年华里的美丽和暖意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场场的遇见,打动自己,也让我们铭记在心。
对于诗人程红梅来讲,这样的遇见与心灵上的诗意有关。她说:在我最美丽的年华里遇见诗歌,在那些诗歌里我遇见轻盈,遇见暖,遇见天地,遇见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感恩生命中的遇见。之于诗人,每一个诗者,都是一个心灵的歌者。这样遇见注定与诗歌有关,而遇见后的靠近——就是靠近诗意,而这是怎样的靠近哪?
诗人在开篇之作的《靠近你就像靠近——》中这样回答:“靠近你就像靠近太阳/温暖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吟高山流水/涌出/深情的字符撞击我的肋骨”,“靠近你就像靠近我自己/咀嚼葱绿时光/风起时喃喃自语反射幸福/抚摸我心灵蜿蜒忧伤”,我“靠近你就像靠近大海/涤荡杂陈/净化心灵的污浊”,这时,诗人会“捧起一面海/筛选五彩的珍珠/打捞一节美人鱼的传说”——读着这样的诗行,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诗人其实靠近的是如阳光般温暖的文字,一颗本真的诗心。这颗心,能让诗人捧起一面海,打捞到一节关于美丽的传说。心怀阳光,美好的片段无处不在。这是诗人笔下的“靠近”,清新中有抒情,浪漫中有纯真,更有葱绿的时光璀璨文字。本真的存在,本真的起舞。
在这样的本真况味下,笔下“文字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诗人程红梅浮想联翩,仿佛一下回到了前世,她《从心底掏出一支前世的画笔》,任“浑圆的莲藕/穿透一节节心事”,尽管只有湖水知道拔节的疼痛,她还是把清香写在灿烂的脸上,听任不经意的秋到来,听任荷塘里“荷花枯萎的姿势/忧郁成一河瑟瑟的波影”,这时,诗人“不用着墨,梦是那么远又那么近……”这时,诗人“从心底掏出一支前世的画笔/点睛你眼中永远的娇媚”——美之于想象,这首诗以莲藕穿透心事起笔,描述起伏的心跳,用前世的画笔点睛情感。让我们领略到女子的精神世界里,美总是伴随想象。即便残缺的美,都是那么动人。那么,在前世,诗人是一种什么姿态的存在哪?
诗人说“前世,我在你的目光里/随你飘流,游走四方/在有你而温暖的世界里/静观人世的纷纷扰扰”,在前世,“日升日落,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许多过往都已模糊”,在前世,“在你的四季里/我惶恐不安,又期待满满/随你悲,随你喜”,在前世,“分不清哪个是我,哪个是你”,“我只知道,前世/我是你眼里的一滴泪/一滴迷失的泪/在生死的蜕变中----恋恋重生”,在《前世,我是你眼里的一滴泪》……前世的,也许就是在世的。今世的,也许是前世的延续。这首诗,可视作是诗人对今世爱人不尽爱恋的一种诉说。两世的轮回里,一滴爱的泪破空,香艳时空。
平凡的生活里,经意或不经意间,我们有时会把一些平凡的温暖淡忘,而诗人程红梅习惯用文字记录下一些平凡的温暖——即便是一次对话,一件琐事,或者是一场逝去的雪,都有往日的温暖涌现在诗人的心头。
“多久是多久,仿佛一个世纪/那场雪,一直清晰地下着/飘舞的雪,像花的精灵/温柔地,落在我的肩上//大地一片洁白而安详/一些无法言说的痛/和莫名时的酣畅,被这场雪/优雅地覆盖//面对雪,你想说/什么是什么,世事花事都在雪语中/这场雪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为这冬天,取暖。”在《忆雪》这首诗里,诗人记忆里的一场雪是那样清晰地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她的身上,洁白而安详,世事都在“雪语”中……这场雪,或者说在这场虚构的雪里,一些痛即便被雪花覆盖,也在为冬天取暖。诗人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下一些平凡生命的印痕,用文字感恩生命中的遇见,与其说是诗人在文字里取暖,倒不如说是诗人在平凡中取暖。这种暖,融生命里的一场场遇见,化为年华里的美和暖意。这种暖,了无痕迹,却写满了岁月中的每一个日子。
二、汇生活中的点滴,凝成指尖上触摸大地的感动
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里,由或大或小的生活点滴组成,这些点滴,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为丰盈。可以说,我们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路上跋涉。我们一直都在各种各样的路上。
在诗人程红梅的诗观里:诗在路上,她一直在仰视,并试图用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触摸撒在大地上的华章。如果说诗集的第一小辑“生命是一场遇见”倾向于内心的诉说,那么,诗集的第二小辑“在路上”更多的是由外在引发的有感而发的表达。她把“在路上”的生活过程,体现在山水的穿越中,体现在对季节的接近中,体现在文字对世事的救赎中。
她说:“在山水之间/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吧/把追寻的脚步停下来/让心灵小憩,来一次穿越”,也许这样,就能“梦回前世,让思念驻足”,在美滋滋的设想中,“我就是你前世的小情人/闭上眼睛,我感受到了/你温柔的目光,怜爱的眼神”,她说:“在山水之间,我幸福地回望”,不仅回望爱人的叮咛,也回望他暖暖的笑……在《穿越》一诗里,程红梅让层峦叠嶂的山,环绕面前湛蓝的湖水,看“山依着水,水傍着山”,在这样的山水之间,流传着生生不息的古老的故事,涌动着诗人自山水而来的情怀,演绎着心灵上的不朽的传奇。
有人说:月亮,也许天生为女子而生,喜爱文字的女才子们总会或多或少地写下与月亮有关的篇章。这句话,诗人程红梅同样适用,她对于秋夜的月光情有独钟。在秋天的晚上,如果时间允许,诗人会“沿着月光”来到秋季,倾听“是谁的脚步合着心跳/在晕色里奔跑”,诗人会向季节袒露心声:“为了那一次的遇见/一朵云遮住了皎洁的月亮/此时,我的眼里一片空白”,可是,在这样的境遇里,“是谁,是谁的影子在逃离自己/时针滴答作响/黑夜在左,白天在右/一团火,在白天与黑夜间交替燃起”,这时,诗人仿佛听到“栅栏里的花朵与蟋蟀在窃窃私语”,仿佛看到“一双眼神凝成露珠/两道光在慢慢延展,穿透/汇成了一道天梯”,在“接近---无限---接近/一场遇见”,这时,一首《一场遇见惊醒了整个秋季》诗作也应生出世,也让“爱的天梯”浮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在传统文化中,男为左女为右,诗人以右手执笔,以夜色喻自,以白天喻爱人,试图凭借秋天和秋天的月写下自己的左边,写出一座“由爱而命名的天梯”,此情此景此意,一下就洞开了诗之空间,留给我们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相对于诗人,有时创作的本身也是一个渴望心灵获得救赎和拯救的过程。他们用自己的笔去关注社会上的一些事件,用心灵去感知事件,然后用文字去警醒世人。今年6月1日,长江水域的“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事件发生后,诗人程红梅心痛不已,写下了《拯救》一诗。她不仅用文字还原世故过程,也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渴望此类事故的尽少发生。
她描述道:“六月一日晚/在风的漩涡里/你被迫参与其中/摔碎这个夏天的记忆”,“惊悚/那一刻 地裂天崩/你从我的脑海中升上来……压迫我喘不过气来”,我“在冷静中狂奔/找寻你的气息”,“其实,我和你只隔着江水隔着玻璃/一米距离咫尺天涯/犹如重山压顶”,“其实,你更像我阔别的亲人/我听不见你的呼唤”,诗人的“泪像雨水漫过全身/一些暖一些佛光无法传递”,在浩瀚的江水面前,诗人“一次次跌倒反复失语”,诗人“双手合十祈念”,发出“拯救你就如同拯救我自己”的呐喊!诗人多想让事故发生前的那一刻停止,诗人多想握住船上人们的手,留下他们的温暖……
是不是每个写诗的女子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多愁与善感?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诗人程红梅在文字里,用无言或呐喊来延续对美好的依恋——有文字里的真挚,有文字之外的顾盼、感怀与救赎。她汇聚生活中的点滴,凝成指尖上的诗行,触摸大地——母亲上的一次次感动。这是诗人的姿态!
三、籍故乡里的炊烟,燃起缕缕思念浸入如花的诗行
故乡和童年是人们永远无法忘怀的热土和依恋所在,在故乡面前,我们都是一群游离在外的孩子。而相对于诗人,故乡和童年就成了他们内心深处不断怀念、反思和反复描绘的人生命题之一,这也是一种他们在某些意义上类似宗教不断皈依靠近的诗歌命题。
在创作中,程红梅取材广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可入诗,尤其是面对故乡,故乡里的一缕炊烟都留有她不灭的印痕,这从诗集的第三小辑——《问津拾遗》中可以看出:她常思故乡,拳拳之心像永不停歇的浪花时时浸入她的诗行。
她回望故乡时:“望眼欲穿呵/故乡的炊烟/在黑夜里飘荡出梦的翅膀”,“健朗的汉子/把年轮种在土地里/翻晒/播种一地相思/汗水在骄阳下快乐地歌唱”,“一群中年妇女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让织就的衣帽鞋袜/裏紧乡音,远走他乡”——《故乡的炊烟》一诗里,诗人从“望眼欲穿”起笔,让“故乡的炊烟”在夜里飘荡出梦幻的翅膀,接着,虚实结合的描述曾经熟悉的“故乡汉子”和“中年妇女”的生活细节,“翻晒”、“播种”、“一地相思”、“飞针走线”、“裏紧乡音”等词语的运用自然而贴切,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令我们仿佛看见,故乡的炊烟正从故乡飘来,而诗人在文字之外回望……而伴随炊烟飘来的,还有故乡田埂上的欢歌笑语。
“是谁在不远处歌唱/那动人的歌声/随风潜入我的耳膜”,诗人“循声望去/阳光下/白晃晃的棉花一球一球/一树一树地摇曳”,勤恳“劳作的乡亲在花的海洋里”,正“把时光揉碎”,此刻,一些“鸟儿被歌声吸引/不时地围过来, 上下翻飞”,诗人相信,会有“风儿抚去乡亲脸上的汗水/静候希望/在泥土的芳香中沉甸”——提及故乡,总有内心的软伴随心头。在故乡的渲染下,一切都是那么温暖。诗作《心田埂上飞出欢乐的歌》,诗人让情感在文字里升华,让思念写意成故乡田埂的欢声和笑语,写成“泥土的芳香中沉甸”,这些共同汇成,一条思乡的河,流淌在诗人的心里。
诗人程红梅名字里有父母给与的“红色梅花”,她对花有着一种别样的喜爱,幼时,她常去故乡一个叫“六角海”的地方看荷花。荷花的清丽脱俗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夜半时分,她的梦田里也不时浮出朵朵荷花。于是,她写下了《六角海的荷花》一诗:
“此去经年/在一个雨后清新的日子里/我循着梦中的足迹/来与你相会”,“六角海,这个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我梦中的地方/在六月盛放”,她把自己比喻为一个“赏荷的姑娘/在唐诗宋词里妙曼成舞”,荷花“在诗人的笔下/摄影者的镜头里/风情万种,摇曳生姿”,古往今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装饰了多少人的梦,诗人“我沉醉在你的娇媚中/流连在你的柔情里/不愿醒来”……这首诗,诗人让自己停留在荷花和文字之间,我们依稀能看到一个在唐诗宋词里起舞的少女伸出手,正在触摸荷,与花开对话……诗人从自己的率真和小处着手刻画,让内心与细腻结合,有机地抒写自己内心的波动、与属于小女子的小感动,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第三小辑“问津拾遗”,诗人从“故乡的炊烟”感受情感,让“田埂上的欢声笑语”唱出对故土喜悦的怀念,任“六角海的荷”薄明心事,在故乡的细节里找回本真的自我,并引领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诗中拾起关于故乡的记忆,进而,放逐到内心的深处取暖,也让我们从中读出诗人的一颗多情善良、清晰透明的诗心。故乡的一事一物是平凡的存在,却让我们燃起缕缕思念,如花开在诗行里,开在心间。
四、捡起一段段的青涩,任诗意在岁月深处洗练金黄
每一个诗者,都是一个心灵的歌者。他们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命印痕,写下自己的独特体悟和感触。哪怕是一支稚嫩的笔,哪怕记录下的是一段青涩的回忆,哪怕记录下的是久远以前的“那时花开”,都值得我们去阅读。诗集里的第四小辑“那时花开”中,大多就是属于这类的诗作。青涩年华里,诗人程红梅写下了不少这样的短诗。那时,她“我手写我心”,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行行心灵的颤音。哪个时代,是属于诗人程红梅的90年代。
“总想,用一段美丽的词句/来作别,这雾一般迷蒙的心绪/看你时,我的手在颤抖//总担心,我会忍不住让忧伤滑落笔尖/回首,真实已开始遥远/也许,生命注定要这样斑驳。”—— 诗不在长短,只在意。诗人90年代的这首短诗《颤音》,明显的是来自心灵的瞬间感动,但记录和体现出的是诗人的真实,也能让读者有真切的感受。
年少时,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简单、率真的渴望,但大多时候我们却不敢去面对,而只把率真当作风景来欣赏——就如把风中的云,当作景任从眼前飘过。
诗人程红梅也是如此,那时,她这样描述:“在风中,我读你的信/在歌声中,我读你的颜容/每一次的相遇都那么地不经意/每一次的凝视都那么地有生机/你是从我的梦中走来的”,“在桂花飘香的日子里/种下春的种子/我招来燕子/为你歌唱那动听的曲子/那个不再演绎的故事让我心痛/我不再流泪”,“美丽的日子往往蕴藏着美丽的哀愁/一切的一切都会灿烂如星辰”,“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在风中》一诗,诗人站在风里读信,诗人在歌声里读一个人的容颜,需要率真和勇气。
大多时间,一个人能活得率真,才能享受简单,找到真我,才能找到人生不同时期的季节。那个年代,诗人程红梅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季节是五月。因为“五月/麦子熟了”,“野豌豆也跟着,熟了”那时,诗人已经会把思索带入诗行,她不会忘记“人们把麦子收割好/却把野豌豆冷落在一边”,她还清楚地记得“顽皮的孩童跑过来/摘一颗野豌豆/做成夏的短笛/吹出冬那样的缠绵”,所以诗人把五月写为一首《哀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麦子收获作为诗的起笔;继而,引出“被人遗忘的野豌豆”,把至情至性引进笔端,写出了同一季节里两种不同果实被大人们不同对待的思索;最后一部分用孩童摘取野豌豆,“做成夏的短笛/吹出冬那样的缠绵”,用童真提升了作品诗意,从中也可看出那时诗人对纯真情感和诗之艺术的追求。
在我看来,小辑“那时花开”记载的不仅仅是诗人程红梅一段青涩的岁月,一片片思想的碎片,也是她人生的一段过程,更是诗人的心跳。她在已逝的岁月里,把温暖装在心中,把文字放逐指尖,坦然度过了每一个花开的春季或是冷冷的清秋。
通读诗人程红梅的诗集《咀嚼时光》,我们能发现,诗人是在用一种倒叙的方式来架构整部诗集,她从“生命是一场遇见”、“在路上”,再到“问津拾遗”和“那时花开”是一种时光的回溯,也许是诗人期许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找回最初的“诗心”。诗人融生命里的遇见,化为年华里的美丽和暖意;汇生活中的点滴,凝成指尖上触摸大地的感动;籍故乡里的炊烟,燃起缕缕思念浸入如花的诗行;捡起一段段的青涩,任诗意在岁月深处洗练成金黄,继而抵达一位诗人精神的原乡,这是诗人的智慧。因为,她深知:诗心,是她皈依的原土,精神最终抵达的地方。
(赵福治,诗人,诗评家,《国家诗歌地理》杂志主编,中国艺术家专项基金诗歌委员会主任。)
来源:
采风网
点击量:1704
发表时间:2016-01-22
[上一篇]
胸罗沟壑奇峰 绽放旖旎诗花
[上一篇]
说给风的话,被风吹走
评论
登录
/
注册
栏目导航
作品评论
创作理论
采风理论
热门
也咏白海棠
中秋赏月即兴
无我可穿,便达无我之境
仿佛执意要走出一生的黑暗
七律·喜迎国庆
河北省采风学会红色文化收藏分会成立
国庆重阳联袂至 笔墨绘就欢庆图
花粉爱好者
中国国家画院七位名家新作展亮相北京
鲁迅园里见“树人”,文化中心做“服务”南...
最新发表
月水之恋
三秋树下
人这一生
献给滕主席诗歌朗诵会
宋伟整理的4连日记(46—50)
与你同在夕阳的余晖下
老山行
永年的年味儿
记忆中的田堡水塘
怀念我的姥娘王金玉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已有采风网账户,请绑定已有账户
没有采风网账户,需要新建账户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