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潋江书院
兴国是个将军县,在上世纪战争年代,曾出过百位将军,相信大家都已知道,但兴国还有一座潋江书院,那就不知有多少人曾听说过了。作为一个著名县份,我们不能只知道它出了多少风云人物,还要去了解它的文化底蕴。我们现在就打算去探访兴国这个历史上的文化中心——潋江书院,它属于旧时代的教育机构,一般是由地方集资兴办,也有官办或大户人家所独资,是学童们读书的地方,他们的老师,其实就是本地的秀才或举人,所讲授的都是四书五经,也开有算学及历史地理课程,它还是一座图书馆,各种思潮风尚,也常常会在这里流来流去。潋江书院也不例外,除了正统的儒家思想,各种各样的学说也曾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近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迅速漫延开来,书院也是功不可没的。有所不同的是潋江书院还是一个红色景点,它保留了革命旧址和领导人故居,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
虽然我们谁也没有来过,司机路线又不熟,但每个人的决心都很大,车上没装导航,就用嘴巴问路,不信找不到一个若大书院。司机只能凭着感觉往城里方向开去,行着行着,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走越偏僻?到路边一问,真的是走错了路线,只好掉头另行,我们只知道潋江书院是在兴国县城的西边,至于怎么走法,到底有多少路程,却一概不知。只好走走停停,经过了熈熈嚷嚷的集镇,又经过刚刚开发的新区,司机每一次停下车,打听我们要找的地方,得到的回答都让人感到失望,也许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新区新街新景观,有能可完全掩没了这一古老文脉声息。就在我们觉得越来越渺茫的时候,却得到一位行人匆匆一指,我们便下得车来,开始并没有抱多大希望,随便走走逛逛而已,可是出于我们的意料之外,就在一条商业街的后面,一座古香古色的园林式建筑,象位与世无争的长者,在这闹市边沿安然地静坐着。我们怀着一种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径直走到大门前,抬头仰望,只见扁额上那丰润秀美的“潋江书院”四个大字,仿佛它早已知道有一行远道而来的客人,此时也露出了微笑,正拱手相迎。
我们一踏进大门,不由地便仔细观赏起来,这是一座集上、中、下厅,带左右连廊五进式的花园庭院,佘坪开阔,能容纳上千人,用鹅卵石铺成各种图案,还栽种有四时花卉及罗汉松等常青乔木,让人觉得优美清雅又生机勃勃。香飘宜散步,清静好读书;书院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雕梁画栋,而的端庄朴实的讲学台,以及摆放整齐的经史子集与各家疏注等古本册籍。只要来到这里站上一会儿,也会觉得沾满了书香气息。进入方知道,里面还有读书亭,观景台,还有曲水流殇和文人雅集之地,乍看与大观园有点相似,细想那是给小姐公子太太们游玩消遣的温柔之地,她们只讲究奢华与阔气,而这是为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提供授课的一个场所,这里要的是安静宁和,让知识精华注入内心;大观园给人的感觉是极尽荣华富贵,潋江书院却能让人宁静致远。
里面还有个拜厅,所谓拜厅,即是读书人拜师的地方,过去的学堂极其讲究礼节,每个学生在入学前,先要拜过老师师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还要学习老师的道德修养。后来我们又登上了魁星阁和文昌阁,这些都是为了能多出秀才举人而建的,阁中虽算不上金碧辉煌,但也古香古色,书卷气极浓,长辈族人每年都会来此祈求魁星高照,文运昌盛。我久久地看着这里的楹联和人物画像,仿佛又回到前朝末年,我登此楼台,却不会去背诵那些子曰诗云,也不希望金榜题名,我只想与同窗一起去推翻封建王朝,去打倒帝国主义列强!事实上那个时期就是这样,许多觉醒了的学童已经从这深深的书院走了出去,他们秘密结社,发动群众,决心把那个腐朽没落的政权打翻在地!最值得我们记取的是1929那年春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传达了中央六大精神,还在这里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土地革命干部,并写下《兴国县土法》这部最初法典。
潋江书院,经历了三百余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岿然不动地屹立在兴国这片土地之上,与它独特的结构与完美设计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吸收了中原名宅的豪迈与大气,还汇集了客家人的日楼月楼圆楼土楼的实用和玄机,它不仅仅只强调美观,还十分讲求实用性,那就是必须前有水源,背靠山脉,避风向阳,才适宜人居。至于防火、防水、防盗、防抢等方面也丝毫不能疏忽,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百年大计的问题,因此,在众多古建筑风格中,潋江书院,可谓独树一帜。
我们除了看完上述各个景点之外,还仔细观察了这里的生活配套设施,那里是厨房,那里是膳厅,都已略知一二,我认为最特别之处,还是书院主人为解决生活用水问题想出来的巧妙方法,居然从后山上引来一股山泉水,并用竹涧接入各个用水之处,泉水因其源自石缝之中,不但清纯可口,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处砌有水池或放口大水缸,以备不时之需,万一发生火烛,便可安保无虞。如此若大一座书院,我们虽不敢说已了若指掌,但也走得差不多了,现在正从院内走到堂前,刚要迈出正厅之时,一股清澈的流泉,由一根长长的竹涧导引着,从石阶侧旁源源不断地流淌而下,如琴弦般叮咚作响,不知怎么的我连想也没想,便低下头去,张开嘴巴接个正准。就在此刻,咔嚓一声,一道闪光从后面一掠而过,等我喝完了水直起腰来时,立即爆发出一阵哈哈大笑,尤其是几个女作家,个个都捂着肚子笑弯了腰,原来是我低头喝水的一霎那,有人眼尖手快,随手就拍了下来,现在她们正争看那张照片,简直快要笑得不行了。此时,照片我也看到了,不看尤可,一看也真的难为自己了,那一条直线般的高空流泉,刚好滴入鼻子下凹入的嘴巴之中,这个还不算什么,特别那个九十度直角弯腰姿态,要说有多滑稽可笑就有多滑稽可笑,我的天呀,怪不得大家都快要笑疯了,这个快手也的确太厉害了,可我实在也拿他没办法,因为拍照者正是带队人。他笑着对我说:要不要把它删掉?我想了想然后坚决地说:不要删!还要把它保存起来!他问为什么?我说,这次来到了潋江书院,看了这古朴庄严的清代建筑,不但知道了它在文化方面作出过不少贡献,还知道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中也起过很大的作用,现在马上就要离开了,我正愁着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感激心情,现在终于有了,就你拍的这一张照片,这种直角形的深度弯腰,正好代表了我们对潋江书院的仰慕之情,和对革命前辈们的崇高敬意!话音刚落,立即暴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目不暇接,美在井冈
迷迷糊糊的靠在软椅上,整个身子都感觉到了,重心在向后倾斜,是车头在抬升,这就等于告诉我,现在开始上井冈山了。于是,便睁开眼睛,打量起窗外山色来。山,越来越高,路,也越来越弯越来越陡了,迎面正扑来阵阵清新的森林气息。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与湖南茶陵、炎陵相接壤,其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到处峰峦起伏,沟壑密布,林深路隘,瀑布成群,昔日山民们多以狩猎采集为生,每有山货出卖,必须见星出门,踩月方归,这里人从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在自家门前,就能看到山下依稀灯火,闻到两省隐约鸡鸣。
现在井冈山已经是国家5A级旅游区。车子正行使在这条盘山公路上,虽然比较缓慢,恰好给我饱览山景提供了方便,窗口边,那密密层层的原始次生林带,有的树干高大挺拔,有的树上缠满老藤,因为距离近,看得清,我便象个专业人士般考察起森林来了,在这方面的知识,是我青少年时代上山砍柴时学来的,如今正好派上用场。一进入林区,我就象见到了老朋友一样熟悉:那躯干挺拔,苍翠欲滴的是针叶林,如松树、杉树、相思树等;那如拥如簇,抱成一团的那是阔叶林,如枫树、栎树、青冈木等;还有一种叫混交林,是各类树种混在一起生长的树林,森林还是一个动物的世界,过去在老家的山上,我就见过野猪,鹿子,黄毛猴,还捉到过稚鸡,鹧鸪,猫头鹰,可象这样的高山大嶂,密林深谷,也只有在梦中才会来到过,现在越看就越觉得神奇,说它是一处动物天堂、一座绿色宝库,我毫不怀疑!
人类祖先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可能有了这种远古情结,我一向喜欢看山,特别喜欢进入到山林,每到一处,只要有山的地方,我就不会感到枯燥,不会寂寞。平时出差也是一样,有人一坐车就要睡觉,我却喜欢在车上观山看景,就这样,我一直往窗外望着,目不转睛,总想把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收入眼帘,记在内心。突然,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士情不自禁地呼叫起来:红军哥哥,我们看你来啦!当时大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她又在做什么秀,有人被吵醒了,便说道:你做梦啦?她也不反驳,只是用手指着前方并激动地说:你们看,你们看!我便顺着她手指望去,在林涛起伏的山岭之上,现出五个红军战士矫健的身躯,表情既严肃又警惕,好象正在那里侦察敌情。原来这就是“红军万岁”雕像,塑造得如此逼真,若不是比例超大的话,简直就象是真人。
过了“红军万岁”,车辆和游客也多了起来,仅凭直觉就可以知道,在井冈山旅途中,我们已经渐入佳境,果然不出所料,“天下第一山”到了,看着山凹之间矗立着这个巨型牌子,不觉眼前为之一亮。据我所知,自称天下第一山或天下第一岳的,也不在少数,但在我看来,它们的分量总会有所欠缺,井冈山却不同,我这里不是比峰有多高,山有多大,我是比其在人们心中所占的分量,比其在中国革命史上所标出的高度!唯井冈山当之无愧!我们的车就停在这里,前面有个广场,广场正中高高地飘扬着一面火红的旗帜,无论有风无风,永远在飘扬,因为这是用雕塑的形式固定在这广场中央的。我们来到这面鲜红的党旗下,久久地凝望着,不由的又想起那红旗飘飘,战歌飞扬的激情岁月。
井冈山之路,尽管弯多坡陡,可沿途景点多,山色秀,让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且愈深入景区,景点愈密集,现在又到一个红色旅游点,主题是号角声声,它的象征意义既强烈又深刻,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前进中的号角,是胜利的号角,听着听着,所有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正能量!
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车,如果是在往日,即使不累到脸无颜色,也要困得昏昏欲睡了,今天可不同,一路之上笑语不断,歌儿鹊起,兴奋与激情,始终都难以平息,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茨坪,终于到达了红色革命根据地总部,也是我们此次行程的目的地。八十多年前,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在这里指挥作战,现在变为热门的旅游景区,过去的茨坪,其实就是一个山窝窝,几乎与世隔绝,如今到处热闹非凡,人潮涌动,来此旅游度假有之,参观学习有之,我们这次由作家组成的红色采风活动,也许两者都兼而有之。
我们先到下榻的酒店,放下行李后,就来逛逛这红色山城,这里的街区果然跟其它地方不太一样,除了两旁的树木比较浓密之外,横街直街很少是平坦的,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这是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试想想,要把一个山村建成一座旅游新城,必然要向山发展,向山要路,向山要房,尽管它只是座袖珍之城,但一样有水上公园,一样有影剧院,宾馆酒店多过民房,有大型博物馆、纪念馆,还有政府部门的各种机构等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它其实离我们住的酒店只不过是数百步之遥,算是邻居。抬头一看,那现代气派真的非同一般,开始我还以为这里正在拍电影,在广场和长阶上,都聚集着不少身穿蓝色制服,头戴八角红军帽的男男女女,有的排成整齐的队列,有的在唱红星闪闪放光彩!我前去打听一下,跟本不是拍什么电影,他们也是来参观的,跟我们一样,但他们从头到脚,从外到内,都表现得那么纯真,就象当年的红军一样,看到了她们那种真诚的流露,我们不能不为之深深感动。
在广场上,我们沿石阶一步步登上了这座气势宏伟的博物馆。一走入到馆内,第一感觉就是到了当年的革命根据地,亲历了那轰轰烈烈的反围剿之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毛两个伟人,在茨坪的这块田地上,第一次见面就紧紧拥抱,然后又握到手痛。在另一处,又见他俩刚从肩上卸下沉重的粮袋,正坐在荷树底下那个石墩上,一边用斗笠扇着身上的汗水,一边又谈起了怎样才能让战士们吃饱饭的问题。还听到了黄洋界上隆隆的炮声,见到我军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把敌人四个团打得屁滚尿流的战斗奇迹。没有来这里参观过的人真的不会相信,那是八十多年前发生的事啊,怎么让人觉得如此逼真,如在眼前,这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只知道为了这个馆藏,曾经有许许多多艺术家和工作人员,废寝忘食,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精力,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才有如此生动鲜明的效果,才能如此深刻感染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
从革命博物管出来后,我们又去了茅坪八角楼,之所以叫八角楼,是因为楼顶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天窗,就在这座古旧的小楼中,摆放着一张桌子,还有一盏小小的油灯,毛主席就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名篇。
在茨坪和茅坪这两个地方,我们只是有选择性的参观和走访,不敢说已经有多么的解了,但收获确实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已清楚地认识到,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和井冈山精神分不开的,世世代代我们都要倍加珍惜,并且好好地继承!
[上一篇] 丰宁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