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武灵王之殇
武灵王之殇
作者:李延军

 

(作 者 近 照)

  作者简历: 李延军,河北省作协会员,邯郸市作协常务理事、散文艺委会副主任、散文学会副主席,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研究员,邯郸市荀子研究会副秘书长、地方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东方荀子研究院客座教授,《百家讲坛》、《燕赵散文》、《邯郸文化》等期刊特邀专栏作家,《赵文化》期刊特邀编辑,历史春秋网专家顾问团成员。主要历史文学作品有《邯郸寻马》、《邯郸寻梦》、《邯郸寻梅》、《我的邯郸我的史》、《赵武灵王:雄才大略的悲剧英雄》、《攘攘孤魂:纸上再谈长平兵》、《有家大学叫“科大”》等。曾获国际“中华文渊奖”、中国散文学会第三届散文节一等奖、首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丛台情怀”征文大奖赛一等奖、邯郸市首届优秀作家奖、“邯郸学院精神文化主题”征文特等奖、“魅力邯郸”征歌一等奖、邯郸文化“文化好稿”一等奖、特别贡献奖、《中国青年报》征文比赛优秀奖等。

 

还是从老马的博文《丛台广场之殇》得知,曾炒得沸沸扬扬的丛台广场已剪彩开放多日了。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晚饭后特意来到新落成的广场踏点采风,也跟风享受一下三年大变样为古城带来的新气象。

果不其然,眼前的广场,夜色迷离,霓虹闪烁,最吸人眼球的是广场西面那个偌大的电子大屏幕,音响震撼,溢彩流光,不停变幻着活色活香的广告画面。我记忆中的图书馆、群艺馆、刘家场沿街林立的商铺,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那片一块块石板铺就的高档地面,以及星罗棋布其中的花池枯树。

我沿广场四周转了一圈,不料每个入口都有不知是警察还是保安在把守着,严禁我的自行车入内。我只好谨慎地在边上找了块人多灯亮的地儿,锁好自行车,一步三回头地围观起这项民心工程。

因为老惦着放在外面的自行车会不翼而飞,所以欣赏广场的心情有些心猿意马,脚步也难免匆忙凌乱。三五成群健身的各色男女和叽叽喳喳的孩子,并未引起我的兴趣,令我驻足的是广场中央那尊赵武灵王的巨幅雕像。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我又是长期关注邯郸历史文化的写作者,广场的历史韵味自然是我关注的兴奋点。我转了一圈回来,依然未能融入广场设计者刻意搭设的山寨历史场景中,唯有这尊武灵王雕像,还算能勾起我一丝历史情怀。除此之外,我依然游离于当下光怪陆离的市井喧嚣当中。只好依依不舍地绕着武灵王雕像细细打量了一番。

这尊雕像的体量不小,气度也算不凡,与邯郸别处的武灵王神态基本类同,只是他座下的那匹标志性宝马,不翼而飞了,一改他惯常的弯弓射箭、马踏飞燕那副英姿,这里的他终于四平八稳地站立在了广场中央。只有右手握着的那柄未开的弓,还在提醒着我,这个与我们装束迥然不同的石头人,曾与一个叫胡服骑射的遥远历史事件有关。

再看雕像四周是个偌大的喷水池,站在水池中央的武灵王,无马、无箭,更无船,更别说他赖以傲视群雄的胡服骑射大军了。看来,今天的武灵王同样被与时俱进了,不再钟情他的胡服骑射、舟楫之利,而是紧跟大拆迁东风,把市井变成平地,独立于广场中央,不食人间烟火,脚踏水池,仰望无星的天空,观闹市如潮车流,赏人间升平歌舞,听耳畔嘹亮红歌,闻身旁美色酒香……

一阵夜风袭来,一叶知秋,那个夜晚已有初冬的丝丝寒意,由己及人,我似乎触摸到了武灵王那份独自啜饮的孤独与苍凉。园囿于这片水池中央的武灵王,何时再能走出这汪浅水,扬鞭奋蹄,挂帆济海?联想到老马的《丛台广场之殇》,也不自觉地鹦鹉学舌涂下这几行文字,权作《武灵王之殇》。

被水池画地为牢的武灵王,虽已走出两千多年的史书黄卷,如今却走不出他脚下四周的N米水池;无处不在的灯杆虽也刻意效颦着赵王宫中的模样,上面的霓虹却已不是两千年多前的烛光;脚下的土地虽还是当年的那片黄土,但已不再回荡当年穿不穿胡服的争论声,有的只是王婆卖瓜不绝于耳的嘲哳声。

三年大变样,一切都在变,正如武灵王当年服装的变迁,人心向背的变迁,革新理念的变迁,武装力量的变迁,赵国领土的变迁,天下大局的变迁,这座城市首长的变迁,邯郸历史角色的变迁……

我更担心,今夜武灵王脚下那片冰凉的水池,会不会变成为他日后的又一个沙丘宫?我再也不敢替他老人家咸吃萝卜淡操心了,趁着夜色尚早,还是赶快回家忙自己的生计吧。

还好,我的宝贝自行车还在原地安然无恙,没耽误我当晚的回家与明日的奔波。

[上一篇] 小姨的天主堂

[上一篇] 月夜听海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