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楼观化女泉
楼观化女泉
作者:马永欢

凤舞广场令人陶醉,虽然只是一眨眼的时空。凤舞广场作为进山门的第一景观,为化女泉景观整体风格定下了烂漫的基调。基调仿若宏大建筑的基石,奠定了文化景观的高度,以及情感的丰富程度。

整个广场由“仙女图”、“吉祥草”、“神鸟”组成,展示了一个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三点一线的构图,宛若巧夺天工的天赐,又如传统文化演绎的升华。“仙女图”是由玻璃雕刻、玻璃漆彩绘而成,展现了徐甲离弃吉祥草女子得道成仙后,女子神伤哀婉的情景。这一情景展示了一幅意味深长的图画,抑或深邃而迷离的诗歌。徐甲,为了得道成仙,只能选择离开吉祥草女子,把深深的爱放入心底。由此可知,一个有梦想的人,只有追逐梦想,放弃爱情,,抑或放弃其它,才会梦想成真,才会在滚滚红尘中留下一份闪光而温暖的文化遗存;如果徐甲,只是眷恋爱情,不离弃吉祥草女子,放弃得道成仙的绚丽梦想,那么,徐甲只是平凡世界中的一个平凡而卑微的徐甲,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得道成仙的文化代表,更不可能让吉祥草女子神伤哀婉,从而让一个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成为色彩缤纷的泡影。春华秋实,一个不凡的梦想,铸就了一个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在楼观化女泉文化景区随风而舞,随水而荡。

长长的水纹荡漾着她的美丽忧郁的身影。不锈钢雕花烤漆的神鸟,仿佛在水池边不停的鸣叫:“君安在兮?君安在兮?”旁边的草丛中又多了一颗晶莹美丽的吉祥草,以纪念这段感人肺腑的爱情。

走到山门仿佛不知门,却被“山门”的文字深深吸引,宛若“此时无声胜有声”。山门为高台建筑,门楼阔三开间、进深两间、配有五铺作斗拱,两个卷棚顶的偏门,分别在两侧掩藏在高高的围墙后面。

山门整体造型运用了唐宋的建筑元素和表现形式,硕大流畅的斗拱、简洁粗狂的鸱吻、高大雄浑的圆柱、翘檐配上整排的竖式窗格,既表现了唐代建筑的神韵又不拘泥传统,大幅的石雕壁画,浑厚的石制装饰斗拱,让整体风格庄重大方,简洁明快。

我仰望山门,阅读山门,感概万千。这山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盛世唐朝的辉煌。一个大唐时代,在山门的建筑,就是与其它朝代不一样,高大雄浑,既表现了唐代建筑的神韵又不拘泥传统,整体风格既庄重大方,又简洁明快。从建筑学的角度说,在此,我有所深受启迪:建筑既要铭刻时代的精神,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又要继承中国优秀的建筑文化传统。

在毛毛细雨中,我们先后走到化女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清澈见底,相对的两排低矮的喷泉,宛若晶莹剔透的花朵,正在盛开。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穿越古今的化女泉。化女泉在说经台西约一公里处,为相邻两眼之古泉。其四季不竭,清澈甘冽,爽心沁脾,是道院及附近村民饮水水源。

传说老子曾经扶仗到此,插仗于地,点化吉祥草成为美女,以此考验弟子徐甲学道之心,插仗处遂成一泉,泉水清冽,故名化女泉。重修后的化女泉位于环山旅游路以南,秦岭北麓,景区总占地面积104亩,依山势分三级而建,有大小建筑14个,总建筑面积6244平方米。其中,四个核心唐式建筑为老君殿、圣母殿、仙姑殿、品泉阁(阁楼)。我虽然来不及细细品读化女泉,也来不及触摸一下清清的泉水,但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阅读“化女泉”典故,收获丰盈。相传,老子曾经在周朝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他潜心学道,辞官归故里商丘。回家路上,他看见道旁有一堆嶙峋白骨,慧眼一观,似有魂魄飘荡,顿起恻隐之心,便施道术,用“聚形符”将白骨点化成人。这便是年轻英俊,为老子牵牛的徐甲。函谷关令尹喜迎老子到楼观台讲学时,他已为老子牧牛二百年了。

这就是徐甲的由来,由老子点化,当然要为老子牵牛,为老子牧牛,忠于老子,跟随老子。

阅读吉祥草,让生命感动。老子将吉祥草点化为美女,以考验其弟子徐甲学道是否心诚。在老子以泉杖点草化女的地方涌出清泉,这就是化女泉的由来。雕塑把少女婀娜身姿与传说相结合,拟人化地将吉祥草赋予生命与动感。

我迅速目睹这金碧辉煌的雕塑,心生感动。我的文友已经前往不见身影了。作家采风都是这样的,跑马观花。

阅读“化女泉”典故之二,感觉美轮美奂。老子如何试徐甲?有一天,徐甲正在放牛,忽然眼前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庄园,一位老员外对他说:“小伙子,你给谁放牛呀?”徐甲回答:“给老子。”老者又说:“小伙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想修道成仙,受那些折磨!老夫膝下有一女儿,她虽无天姿国色,这方圆百里却是挑着灯笼也找不着的。你若不嫌弃,便向老子讨清工钱,给我做个上门女婿,你们小两口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知你意下如何?”徐甲听后,满心欢喜,急不可耐地说:“好极了!我这便去讨工钱!”他刚要动身,说来奇怪,那庄园、老者、姑娘倏忽之间化为乌有。徐甲大惊失色,只见老子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他面前。原来,老子想把道家的玄妙真经传给徐甲,但他发现徐甲常有愠色,又不肯吃苦,便化出了一个庄园来,试探其心,那个姑娘是他用吉祥草变的,他自己则变成了那个老员外。当他看见徐甲道心不坚,私欲过多时,不由得勃然大怒,现出了真身。他气得用手里拿的手杖在那美女站过的地方狠狠捅了一下,于是地下霎时出现一眼清泉。这就是如今的化女泉。

这一有趣而有理的典故,生动而形象地诠释了:老子想把道家的玄妙真经传给徐甲,而徐甲则要经历一次不知不觉地考试。而这考试的“试题”是由老子命名,抑或主考官是老子的化身一位老员外。通过考试,徐甲不及格,让其老师老子勃然大怒,现出了真身。从考试角度说,人生考试,时时处处都存在。也许缘于我的痴迷文学写作,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时常提出问题,让人回答。不知不觉地回答,就是我需要探究的人生答案。我面对答案,尽量保持沉默,也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在内心深处,不知不觉地记录,作为写作的重要的第一素材。如果我不保持沉默,不保持情绪的稳定,不保持倾听的姿态,那么,对方的激情将会被遏制,内心深处流淌的独白将回流,不是可惜吗?要到手的珍贵素材烟消云散。这是我在文学写作实践中的经验。因此,我喜欢这一化女泉的典故。缘于此典故与我的文学经验不谋而合。是的,要让一种灿烂的传统文化激活一个人的激情,前提是,这个人必须要有相关的文化经验,否则,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一个真正的作家要在故乡广泛传播自己的文学精神,那么,首先要确定传播的对象,对象是否具有潜在的或显现的文学精神。如有就式着传播,交流;如没有,就不要谈论文学,就谈论其他,或倾听。

许愿池,意味深长,我阅读。许愿池水与化女泉水一脉相承,是平安、幸福的象征。传说它会使人的愿望实现,带给人们幸福。化女泉许愿池环绕品泉阁一周,似盛开的花瓣,四桥将许愿池一分为四,只要祈福者在穿过小桥时默念心愿,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我照此穿行,也默念文学写作的宏愿,也许会实现。许愿池啊许愿池,我千里迢迢来此许愿,期盼梦想成真。

    我们游览到“老子试徐甲”一景,让我的认识:老子与徐甲的关系,进一步提升。老子想把道家的玄妙真经传给徐甲,但他发现徐甲常有愠色,又不肯吃苦,便化出了一个庄园来试探其心。那个姑娘是他用吉祥草变的,他自己则变成了那个老员外。他见徐甲道心不坚,私欲过多,不由得勃然大怒,用手里拿着的手杖在那美女站过的地方狠狠捅了一下,于是地下霎时出现一眼清泉。徐甲把“化女泉”的事情铭刻在心,去除了一切私心杂念,精心钻研,终于得道成仙。这就是道教中被人们推崇的“白骨真人”。这一故事,我感悟,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说,教师爱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并且,具有奉献社会的精神。然而,有时事与愿违,在这种心境下,教师的行为就像老子一样,用手里拿着的手杖在脚下的大地上狠狠捅几下。老子捅一下,将出现一眼清泉,而我们这些平凡的老师捅几下,也不会出现一眼清泉,但心情是一样的,“恨铁不成钢”。然而,有的弟子还是不错的,悟性好,教师眼中的一块铁,瞬间,变成了一块钢,宛若徐甲,把“化女泉”的事情铭刻在心,去除了一切私心杂念,精心钻研,终于得道成仙。

品泉阁,雄伟壮观,令人景仰。文友已经走进品泉阁,而我呢?还在品泉阁之外,哦,作家采风也许都是如此,跑马观花,一掠而过。我独自一人,无奈地追赶。我登楼,欣赏千里江山图。环绕楼道浏览,一个文友指着那座山说:“那是终南山。”于是大家纷纷照相留影,我也留影,留下永恒。我感概万千,终南山,我终于找到你了,与你合影,永志难忘。

我们走出品泉阁,来到“上善若水”景观,兴奋不已,因为我憧憬上善若水的精神,更向往上善若水的崇高情怀。我们来到老君殿,

“泉杖遗存”雕塑,趣味横生。一池干泉,站立的老子,手拿泉杖,悠然宁静。这形象生动的情景,让我阅读“泉杖”之内涵。

泉杖出自老子点杖成泉的传说,讲述老子有一天拄着拐杖来到楼观台,他把拐杖插在地上,用七香草化作一个美女,借以考验弟子徐甲学道是否心诚,后拔出拐杖,乃成一眼汪泉,化女泉因此得名。这一传说,一路相伴,但干泉,老子手持泉杖的雕像,第一次目睹,第一次领略,内心感觉甜蜜。

至此,我得知化女泉老君殿的文化内涵:老君殿以供奉伟大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得名。该殿位于庙区中心位置,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前及东西两则回廊围绕,上下两层采用了不同的柱径、斗拱和层面出挑,使大殿看起来主次分明、丰富紧凑、宏伟壮观。殿前围栏环绕,栏下广场老子拄杖而立,悠然宁静,殿内老子、徐甲、尹喜庄严宝相,壁画《太上老君历世应化图说》中老子八十一化分别由第一化起无始;第二化运自然;第三化现真身等组成,画面不拘一格,风格俊丽,笔画细腻,人物造型严谨,布局错落有致。我思量:一代伟人,代代相传。伟人的弟子,伟人的传人,也不可磨灭,宛若日月,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马永欢,男,供职永平职中,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东方散文》《回族文学》等多家刊物微刊专栏签约作家,《永平回族》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等报刊上发表,出版9部著作。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并荣获大理州2013年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踏雪寻梅》首发式在《东方散文》遵义笔会举行,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学员。文学成就载入《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永平记忆》等5部著作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上一篇] 有一种欢喜百味杂陈 苏从惠作品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