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港里故事
港里故事
作者:新新文学


位于莱城北口镇南的港里村村民叫jiang里村,而村碑的拼音是gang里。这个村子姓刘的占多数,据说是宰相刘罗锅的族居地。想当年,刘庸的祖上由港里搬到莱芜最北端的刘白杨村,又有刘白杨搬到了诸城。当时走的时候,不知到那里去,是挑着的担子发出形似“诸城”的声音给他们启发,一家老小才搬到了让一家人出人头地的诸城。

村碑的附近是在旧址上新修的龙王庙,红墙红瓦,有些不伦不类。平常龙王庙都是锁着的,今天是港里集,可能到龙王庙里许愿的人多,龙王庙的大门就打开了。开开大门后在庙里打扫卫生的老人发现功德箱里善男信女捐献的钱夜里被人偷走了,赶紧告诉村里的领导,村里的领导骑着电动车马上赶过来,在庙里转悠一圈,叹息一声就走开了。龙王庙里有一座雪蓑题字的龙字碑,大自然的风剥雨蚀,碑上的文字已看不清楚。新修的大殿和大门中间是原来的庙宇,地基和围墙,还有石柱都是原来的,现在又在旧址上建了个琉璃瓦顶。旧址的墙上有很多的洞,看庙的老人说这些都是莱芜战役时的枪眼。这个庙在莱芜战役的时候是国民党将领李仙洲的指挥部,战斗打响后,几番激烈战斗,绝望的李仙洲就是有这里顺着汇河逃跑的时候被华东野战军的部队活捉的。解放后,李仙洲曾两次到过莱芜,每次都到港里村看看,抚摸一下龙王庙墙体。他曾经纳闷,六万多人的国军怎么会在两天的时间被全歼?是国民党的腐败,是华野的英勇,直到他第二次莱芜之行才解开这个谜底,原来他身边隐藏着共产党的大奸细韩练成。

龙王庙东面的汇河上过去有一座修建于“文革”时期的漫水桥,桥的一面两边分别立着两座桥头堡。三面阳刻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等主席语录。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依然保护的很好。只是过去的那座漫水桥不见了,修建龙马河公园的时候,把桥拆了,利用原来坚固的桥墩又修建了一座新桥,不知是偷工减料,还是设计的问题,这座桥建成不长时间就塌陷了。我们走在桥上,一对哄孙子的老年夫妻看见我们就发牢骚,说一定要追究大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不能没有说法。我想,这对老年夫妻一定以为我们是那一级的干部!

打听村里有没有老房子?村民说村子中间有一座,我们路过熙熙攘攘的港里集来到村子的中间地带,发现在民居中间有一座两层的黑砖黑瓦的小楼。但门锁的紧紧的,问一边的商铺老板,老板说小楼的主人出去了。我们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其他进小楼的通道。遇到一位老大爷,老大爷说集市药店的老板有小楼的钥匙。找到药店的老板,老板说钥匙让村里的负责人拿走了。回到龙王庙里,问打扫卫生的老人,那座小楼有什么典故?老人也说不很清楚,只是说这座小楼叫武神楼,是村里刘家的。

原以为“孔子观礼处”在港里村,到了港里才知道原来在港里村北的另一个村子垂杨村。这个地方也比较好找,就在村中间的大路南边,和原垂杨书院一路相隔。孔子观礼处是莱芜留下的唯一孔子到莱芜的遗迹。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四公子季扎在出使齐国回来的路上重疾而亡,只好在这里出殡,孔子路过这里观看了出殡的过程。后人立碑记录了孔子观礼的过程。孔子观礼碑的底座还在,“文革”的时候,观礼碑被后人保护起来,免遭“破四旧”的杀戮。只是新立的碑在原来的地方前移了一些尺寸,又在碑的左面新立了一座孔圣人的石像。 孔子观礼处对过就是曾在莱芜大名鼎鼎的垂杨书院,济南的朋友张期鹏在济南设立垂杨书院就是因为和这里的渊源。只是位于垂杨村的垂杨书院已没有踪影,只剩下一片瓦砾,还有一个破败的院落。院落里是几株树木,有槐树,有白杨,还有柳树……地面上是杂草。我却怎么也不能把这里和书院联系起来。村委有一个书院,一间屋的地方,书桌上摆着二十几本书,铁将军把门。村里的人说,这个书院是为了应付检查才搞的。

近期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复查,这两个村子打扫的都非常干净,不像我们去的第三个村子,羊里镇大增村,街上到处是垃圾和杂草,路也高低不平,还有牛羊等散发的味道。

李连义,笔名:若愚先生、颖之、杨柳,1967年7月生,山东莱芜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山东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第十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莱芜市首届十佳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无官员后台,无富豪父母,无本科学历,无豪华别墅,无不劳而获,靠自己打拼,靠辛勤劳动,靠刻苦学习,靠朋友关怀,为实现价值,为自我梦想,为徒有虚名,不阴奉阳违,不优柔寡断,厌烦阿谀奉承,常在工作中遭受挫折而为人正直、不卑不亢的一个人。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父 亲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