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天性、天分、悟性、祖传、血脉中流动的,从来都不需要语言诠释。
据爱黎讲,舞针妹妹在会场施针救人之后,名声大震,许多怪病、西医检验不明的病人纷纷跑到医院的中医科,要找郑舞针大夫。有的人千辛万苦找到郑舞针,一看,是这么个小女娃娃,扭头便走。
刚上班的一天,院长领了一对儿中年夫妇找到舞针,中年男士十分面熟,就是想不起来。原来,这位中年男士是请舞针去给自己住在骨科医院的老岳父看病,院长陪同前往。在车上,舞针终于想起来了,夏天在主席台救人时,这位男士是当时主持会议的市领导,舞针有些紧张,便问:“老人家得了啥病?”只听领导爱人拉着哭腔说:“都怪他,一天天忙工作,给我爸耽误了。我爸从老家来,在家里坐不住,前几天下大雨,我爸出去转,不小心滑倒,把左脚摔坏了,到医院检查脚骨多处骨折,医院明天要给手术。又怕我爸八十多了,手术后骨头也不一定能长好。听说你家五代祖传骨科……”
到了病房,舞针给老人家诊脉,足足用了五分钟。老爷子看了一眼诊脉的小女娃娃,闭上眼,再不看人,心里那个气呀:“这当官的女婿,从哪找来这么个小女娃,那还能看好病了?诚心捉哄我了!”
舞针诊脉后,看了看病人的左脚,已经黑的不能再黑了,本来只是血液不通的变黑,加上连日来无法洗脚,老爷子的脚黑的跟刚出井坑的煤矿工人一样。舞针将老爷子的黑脚抱在胸前,一点一点轻轻地按压着,边按边不停地问:“大爷,这疼不?这呢?大爷,您不怕扎针吧,先给您扎上针,止痛、活血、镇静……”说话间,五根五寸长的金针已扎了下去。
这时,病房里、门口、走廊,站满了医院的大夫护士、病人家属,大家都抻长了脖子看热闹,议论纷纷:“这么年轻的女娃娃真会看病?”
五针扎下,老爷子睡着了,舞针双手抱着那只受伤的黑脚,像欣赏古董宝贝一样,左看右看,看热闹的人们窃窃私语:“这女娃娃也不嫌那脚脏……”
两小时五十五分钟后,舞针大夫大汗淋漓,汗水湿透了衣裳,放下病人的脚,走到洗手台边,边洗手边给陪同来的院长说:“老人家的脚共六处骨折,有两处很难复位,现在已全回到原位了。”擦了手,转身从行医箱中拿出开方笺,规规矩矩开出了药方,递给院长:“这是我家祖传的方子,叫“阴阳和骨汤”。先抓五付,抓来马上煮好,让老爷子用高档汾阳王酒当药引子,和药一对一喝下,今天连喝三次。然后,今晚用汾阳王酒把脚泡上两个小时,千万注意脚不能多动。明天这个时候,就可以送老爷子去拍片子了。”
第二天,片子结果出来,老爷子的主治医师惊讶地说:“老人家不用做手术了!太神了!那女娃娃太历害了!估计这小女娃娃开的那五付药都吃完,老人家的脚就彻彻底底好了。”
这郑舞针,真是“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第五天,专车接舞针去给老爷子复诊,一进病房,老爷子已能下地走动了,看到舞针,老人家老泪纵横:“我直以为,以后活着托累人呀……”
善良的舞针拉着老人家的手,微笑着劝慰到:“大爷,出院回到家,多保重,多注意安全。以后每天喝三杯汾阳王酒,浑身畅通全都有。”
自此,舞针妹妹被传的更神了。
来年,全市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上,主席台上传来“授予郑舞针等人为十大杰出三八红旗手”……
会场里掌声雷动。
创作于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三晚二十三点五十分
天津作家评论家大万点评:
路庆题记那句话写得非常到位,有些东西是深植于内无需语言表达。年轻的老中医郑舞针在大会主席台急救病人的事迹也只是她从医经历的冰山一角。路庆这篇作品很纯粹,一人一事一病例,但是很有典型性,很说明问题。说明了五针针法精妙绝伦,说明了郑舞针医术高明不是浪得虚名。没想到郑舞针还是正骨高手,面对一位脚部骨折的高龄老人。她气定神闲,不在乎病人对她的轻视,转换医术重点,五针针灸作为辅助为伤脚放血,六处骨折正骨到位,居然无需手术。也许大家都忽略了一个细节,郑舞针能够顺利正骨得益于她五针后放血消肿和老人的安然入睡,原来这五针针法有麻醉功效。如此我倒觉得五针针法才是治疗的重点。祖国的针灸真是伟大!路庆的作品有意思,仔细品味能读出许多东西,慢慢体悟趣味无穷。
河南文友吕建国点评:一根银针,走遍天下,中医世家出身技压群雄,郑舞针以她精湛的医术高超的技艺和对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以及对患者的爱心,在一个又一个病人的身上创造着新的奇迹。上天赐予了美丽善良的舞针一双巧手和睿智,让她普救众生于病患,舞针胆大心细五针见效,神奇功效和她的医德高尚在坊间盛传,作家路庆在时下多数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选取了从一个侧面切入,描写中医郑舞针的高超医术和高尚情操,与一些所谓的名医专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贴近百姓生活,让人感觉喜闻乐见,不管给予她多高的奖赏荣誉称号都不为过。通过路庆作品与中医舞针近距离相识,而且还有幸挨了五针仍觉未犹,主动要求再刺五针,疗毕见效不甚感激,中医针灸疗法神奇的力量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清风徐来郑舞针,悬壶济世写人生,病患痛处银针在,祖国医学有后人。
宁夏书画家评论家申才点评:
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身怀了绝技的人,不是凡夫俗子能揣测到的,郑舞针没有两把刷子,敢有那么大的镇定架势,让院长亲自领着病人来找他呢,这就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人民的郑大夫,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你是人民健康的保护神。而那位官达贵人的老爷子,自打睁眼看了郑大夫一眼后,再也没看一看郑医生,为啥没看呢,故事里讲的很仔细了,心想一个黄嘴角没褪掉的丑小鸭,能看个啥病,这是拿我老汉做实验呢,唉,睡到病床上了,脚肿的乌罐,疼的我寸步难挪,有啥办法呢,牙一咬,心一横,你说咋办就咋办吧。他那里想的到,我们的女华佗,没有金钢钻,敢览你这瓷器活,说是迟,那时快,只见他,玉手拈银针,刹时间,五根银针已扎在老家伙的脚部穴位上,那针把还在微微的颤抖,为啥呢,行家说,这是针感在起效果,好,好本事,老同志,你真走运,遇上了高手郑大夫,你少受多少罪,记住吆,病好了,千万要谢谢郑大夫。路兄的书写的好,刻画的人物,我们老百姓,最喜欢,赞。
山西晋城著名诗人清韵点评:
全文文笔流畅,情感真挚,舞针妹妹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心地善良,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人们的信任、赞扬;(人物语言、动作、内心反映的描写),是此作品的亮点,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大爱无疆;期待路庆更好的作品!
山东文友马磊点评:大师手笔,举重若轻,情节引人入胜,读来回味无穷。缘于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丰厚的文学功底,实为不可多得的小小说精品!
广西作家评论家老保点评:
路庆小说《郑舞针二》之通。老爷子这样高的年岁这样重的骨折,大医院名医们都束手无策,年纪轻轻的小郑中医能有什么法子?路庆一路行文就悬着这个疑念,引我迫不及待往下看。老爷子、家属、病友们都持怀疑态度,小说营造的氛围烘托出小郑医术的高超。果然几针下去,刷刷开方,煎药吃药,大病霍然而愈!郑中医端的不凡!但是我更关心的是她是怎么治的?扎针、药方的具体效用如何?这些不可能是我等门外汉所能知晓——除非能有幸拜郑中医为师哈哈……但我注意到,路庆小说里已透露了些端倪,就是郑舞针叮嘱老爷子的一句话:"以后每天喝三杯汾阳王酒,浑身畅通全都有!"喝酒畅通全身血脉,疾病全无健康保障。这应着一句老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关键在于"通"。人身是个小宇宙,血脉通则健康无虞。而对于天性天分来说(路庆小说开头已埋下说明),就需要社会宇宙的种种道理。这些道理,路庆说"从来都不需要语言诠释"。亦即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理了。只能是悟,是通,是意会而非言传。郑中医悟通了医道所以得高明医术,并且其自身修养涵养相应提高。如果我们读通了路庆这篇小说,悟通了郑舞针的医道,相信会有"智慧所及,通天达地"的受益。
浙江杭州文友林欣卫点评:
读了中医传奇郑舞针(二)一个仁心仁术,细致入微,技术娴熟,低调谦逊,学者风范,菩萨般闻声救苦的郑舞针跃然纸上(微信哈),作者描写人物的功底可见一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坚持不懈,令我等佩服。
山东作家评论家老蒋点评:在路作家笔下,中华医学博大精深,郑舞针家学渊源,医技精湛,依靠一根小小的银针,即治好无数疑难杂症,为病人解除了痛苦,带来了福音,其超凡的医术令人敬佩。感谢路庆先生向我们诠释了一位热情善良、朴实可爱、妙手回春的新时代大医。
酒仙网文友魏巍点评: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根银针,一碗药汤,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作者路庆小说中郑舞针中医三指在老人家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仁者医心,善良的郑舞针中医把大爷的黑脚抱在胸前,细致入微的问询,说话间细细银针轻轻一扎,脚骨骨折无影无踪,妙手开出祖传“阴阳和骨汤”,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精湛的医术让老爷子的主治医师也翘起大拇指!直呼太神了!作者路庆的作品文笔细腻,语言感情丰富,真实场景再现。让人沉醉于真实生活的同时,能眼前一亮又能欣然一笑。希望有更多的作品与读者分享。
广东文友梅西点评:
中医是先人留下的瑰宝,博大精深........作家路庆传播的是中医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更让读者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像您笔下的郑舞针年轻的中医人,医德医术难得一见。想知道生病了怎么能找见郑神医?
呼和浩特文友史美特点评:
天性,天份,悟性,祖传,血脉中流动的从来都不需要语言诠释。路先生简笔生花,耐人寻味!
郑舞针舞出五行针法的中医国粹,凭借天生的医学慧根,出众的本领,让患者告别病痛的折磨,恢复了健康快乐,尤其是在为这位大爷治疗的过程,作者把整个细节描写和复杂的心理情感都写的十分生动,境界很高啊!郑医生抱着黑脚,不但不嫌脏还仔细端详,视病人如亲人,在语言亲切的交流中,使患者有安全感,不在有焦虑,不再紧张,在放松的状态下,已经对症下手啦!这是神妙的心法治疗哦!
郑医生大汗淋漓,汗水湿透了衣裳,这一细节描写正是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栉风沐雨,薪火相传!
在全市三八妇女节的掌声响起来了,声声不息,如雷贯耳!作者用掌声结尾是对医者的高度敬仰和礼赞!
[上一篇] 洗城
[上一篇] 王西庆难忘的记忆续集之七十六——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