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历史文化 > “十二曲安营堡灯”
“十二曲安营堡灯”
作者:池艳慧

“十二曲安营堡灯“

池艳慧

怀来县存瑞镇安营堡村每年都有元宵节闹灯会的习俗,但他们所摆的灯阵不是流传甚广的“九曲黄河灯阵”,而是“十二曲灯阵” ,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灯阵里有十二个小迷宫,这样的灯阵其它地方沒有,只有安营堡有,独一无二,本文称之为“十二曲安营堡灯”。

相传,安营堡的元宵灯会在明朝宣德年间1435年至1449年)就有了。明王朝建立之后,对蒙古部落瓦剌实行羁縻政策和通贡关系,以维护北部边彊安宁,同时也积极加強军备,隶属当时宣化府管辖的长安岭、麻峪口、新保安、沙城、土木等地修起了大型军亊城堡。当时安营堡也是为防止瓦剌军队从水口山偷袭而修建起的一个小城堡,守备吏官叫范澄,带领一百多士兵在安营堡內驻守十多年,娶妻成家,繁衍后代。有一年,春节刚过,一天黑夜,范澄的媳妇刚生下几个月的小儿子拉了一泡屎,又哭又闹,把被褥都弄脏了,情急之下,范澄的媳妇竟抓起了一张又大又薄的白面烙饼给小儿子擦屁股,擦屎,被当值功曹看见了,当下就报告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非常生气,大骂安营堡人“造孽”, 当下传旨:要“三官” 在九天内,用“三味真火”将安营堡所有人丁统统收进地狱,并要阎罗判官报上了《生死册》。“三官” 就是天官、地官、人官,是三个神仙,都是吉祥善良的神仙,又都是穷神仙,安营堡人刚给修建好“三官庙”, 三个神仙刚有了安身之地,刚能享受人间香火和供品,怎能对安营堡人忘恩负义呢?急得他们几天几夜寢食难安,一天黑夜,他们忽然看到城堡上正在巡夜兵丁手里提的灯笼,一合计,想出了拯救安营堡人的办法。第二天黑夜,“天官”变化成一个白发老头,托梦范澄:“你媳妇用又大又薄的烙饼给小儿子擦屁股,当值功曹报告了玉皇大帝,玉帝发怒,降旨要我们‘三官’取来三味真火,把全村人都打入地狱,四值功曹监斩。正月十六是最后期限。”范澄一听犯傻了,直骂媳妇办亊太“造孽” ,又骂:“老天爷长了一对神眼,咋非要看女人给小孩擦屁股?”骂归骂,村里几百号人还得救;媳妇是自已人,不能把责任推到媳妇身上。究竟咋救?范澄也是一愁莫展,这时他也意识到:这老头把这么大的天机告诉了他,肯定有救人之法。赶忙跪在地上,向“天官”求救:“仙人呀,都是我老婆一个人造的孽,安营堡人没造孽,玉皇大帝要惩罚就惩罚我一个人,咋非要连累无辜?仙人呀,你可要教我救人之法呀。” “天官” 看着范澄一脸的诚挚,又看看他有一股“男子汉大丈夫,一人做亊一人当” 的英雄气概,点点头,双手扶起范澄,俯在范澄耳朵上说开了悄悄话,说了“祛灾避难”的方案,说的范澄连连点头。

传说这个范澄的家乡远在黄河渭水一带,当兵前是个小艺人,也念过几天“私塾”,对九曲黄河灯” 略知一二。第二天,范澄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凭着少年时代的记忆,画好了“九曲灯谱” 召集手下人安排灯会。为了稳定人心,范澄沒有把“玉皇大帝要用‘三味真火’将安营堡內所有人丁统统收进地狱” 之亊告诉大家,只说是添个新鲜热闹,要全村人热热闹闹过个元宵节。除安排一拔人练习鼓乐、高跷、扭秧歌和排演三折戏剧外,自己亲带一拔人在城堡里面的西北角上清理出四四方方、平平整整一块地方,按照“九曲灯谱” 栽了361根高梁秸杆,毎根秸杆上又插了一个麻油灯碗,摆了个“九曲灯阵”; 为了防止灯阵里的“火神” 窜出灯阵,给村里带来火灾,范澄又写了一幅对联贴在“九曲灯阵” 门口两边,上联“雷霆霧露霜雪冰雹雸霉霁雰”, 下联“法海汪洋波涛汹涌泛滥江河”, 横联:“水火相济”, 寓意“雨龙”和“水龙” 必须给守好“火神”;范澄又在灯阵的四个角和中央灯位上插了五把的红缨矛枪,枪头朝天,把“九曲灯阵” 弄得杀气腾腾;并在灯阵旁边搭了间临时房屋,里面摆放好供桌,挂好纸帘,贴上对联:“位列上中中上下,才分天地地天人” 横联“祛灾避难”, 算是“三官” 的临时宫殿。村里有几个识字人看了这个横联,疑虑丛生,又看到范澄这几天的脸上老是挂着忧心忡忡的神色,隐隐约约感觉到:他们的当家人背后肯定有难言之隐,但究竟有啥难言之隐?谁也没问。为让全村每个人都能到“九曲灯阵” 里“祛灾避难”, 范澄还编了几句吉利话,让手下兵丁敲着锣,走街窜巷连喊了三天:“逛灯摘把高粱叶,热水煎煮不冻身。”就是逛灯时候,从高粱秸杆上摘几把高粱叶子,回家用水煎煮熬汤后,洗脸洗脚,在冬天能预防冻伤、治疗寒病;“正月十六逛逛灯,祛病延年福寿増。”也就是如果疾病缠身的人在正月十六上午逛完灯,在这一年里就能祛病体俞,延年益寿,当地人叫“游逼病”;“ 九曲阵里求盏灯,不愁儿女不愁孙。”也就是结婚不能生育的女人把灯阵里半夜最后熄灭的“孤灯” 偷回家,就能生儿育女了;“男女老少逛逛灯,儿女孝顺子孙贤”等等。

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能不能把全村人从“三味真火” 中救出来,范澄心里真没底,死马全当活马医吧。转眼到了正月十四,范澄五更天沐浴更衣,天一亮,就带领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高跷队、锣鼓队和各种供品,来到“三官庙” 请“三官”, 太阳升起,摆供品、焚香火、烧黄表,戏班子唱了三折小戏,把“三官” 恭恭敬敬请到“九曲灯阵” 旁边那个临时宫殿里,坐镇灯会。按照“天官” 指点,范澄又做六个黄色纸盒,称为“黄文” ,每个“黄文” 的四面各贴一个红纸条,分别写着“时值功曹”、“日值功曹”、“月值功曹” 和“年值功曹”, “黄文” 里除放着写有“灯光菩萨文疏” 红纸条外,还放着大红枣、核桃、榛子、栗子等物,也算是给四值功曹的好处,请他们当监斩官的时候,手下留人。

天黑了,范澄领人在“三官” 临时宫殿和“九曲灯阵” 门前各烧了一个“黄文” ,算是把监斩官四值功曹请到了,随后领着高跷队、锣鼓队和全村男女老少走进“九曲灯阵” ,开始逛灯。烧了“黄文”, 玉皇大帝也就收到 “三味真火” 开始“烧人”的报告了,起驾来到南天门,他把“九曲灯阵”看成了“三味真火”大火场,把逛灯人们扭的秧舞看成了安营堡人被“三味真火” 烧得翻来滚去的惨景,把喧天的锣鼓声听成了安营堡人被烧得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把那五把红缨矛枪看成了驱赶人们走进火场的地狱阎罗,再看整个火场杀气腾腾,非常满意。第二天是正月十五,黑夜,范澄依照在“三官” 临时宫殿和“九曲灯阵” 门前各烧一个“黄文” 后,领人进了“九曲灯阵” ,玉皇大帝在南天门看到的仍是那幅安营堡人被“三味真火” 烧得翻来滚去、惨不忍睹的惨景,听到的仍是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心软了,当传旨管下雪的龙王:“今日酉时,给安营堡下二寸五分大雪。”就在安营堡人还在“九曲灯阵” 里兴致勃勃逛灯的时候,天空飘下了大雪花,范澄长长出了一口气:“安营堡人得救了。”当他看到尽管雪越下越大,但油灯却越着越旺,又随口说了一句:“正月十五雪打灯,来年必是好收成,水火旺运。”没想到这句不经意的话让在场人们听了一清二楚。

    按照范澄编的吉利话,正月十六这天上午,全村大小有病的百姓都逛了灯,到了黑夜,依然是“拜三官”、“ 烧黄文” 、“逛灯”。 到了半夜,一个几年没生育的媳妇偷走了“孤灯”,范澄才领上人送走“三官”, 三天元宵灯会才结束了。

说来也怪,范澄编的几句吉利话都应言了,这一年不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三个结婚几年沒有生育偷回“孤灯” 的媳妇到年底都生下了大胖儿子;许多久治不愈的病人也都病除体康了。“九曲灯阵” 给安营堡人带来了运气。但范澄觉得:“九曲灯阵” 毕竟是从三宵姑娘计摆黄河阵和姜子牙斗法产生而来的,刀兵相见,杀气太重,缺少“祈福、祥和” 的瑞气。第二年元宵灯会,他把四个角上的红缨矛枪换成了小红旗,把中心的红缨矛枪换成了老寿星,并说:“摸摸老寿星,三年不肚疼”,把“三官” 临时宫殿的横批换成了“普天同庆”, 把“九曲灯阵” 门口的横联换成了“五谷丰登”。 以后随着村里各种庙宇建成,元宵灯会又增加了“踩街”、“拜庙”、“ 唱大戏” 等内容。安营堡元宵“九曲灯阵” 也传至附近的十里八乡,后来麻峪口、二堡子、窑子头等几个村也都开始闹灯会。

此后安营堡村连续办了十多年元宵灯会,范澄当了十多年的掌灯人,他也观察到:“九曲灯阵” 中的“九曲”与一月至九月内每个月份的天象存在着某些关系。“九曲灯阵” 中有九个小迷宫,对应着“九宫八卦”, 故称“九曲”,既乾曲、坤曲、震曲、艮曲、离曲、坎曲、兑曲、巽曲、中曲。如果把一至九月份对应到“九曲灯阵” 中的九个小迷宫,就形成了一月曲、二月曲、三月曲、四月曲、五月曲、六月曲、七月曲、八月曲、九月曲。范澄观察到:如果灯阵某个迷宫中的油灯特别亮堂,那么就预示着本年那个月份的天象特别好,风调雨顺;相反如果某个迷宫的油灯特别发暗,那么就预示那个月份的天象特别不好,刮大风、下大雨、下冰雹、地震、山洪暴发等情况都可能出现,但十月份、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的天象在“九曲灯阵” 无法预示了,要是“十二曲灯阵” 就能预示全年十二个月的天象了,就能为老百姓期盼的“五谷丰登、吃饱穿暖” 未卜先知了,同时还能对应人间“十二属相”,另外“三官” 是安营堡人的救命神仙,理应在灯阵中享受千年万代的灯火,“九宫曲”加“三官曲”恰好也是十二曲。已经年老体迈的范澄下决心绘制“十二曲灯谱” ,但绘了几年都没绘成,临终前他把绘制“十二曲灯谱” 的重任遗嘱给了儿孙们。

安营堡的元宵灯会一代一代传下来了,绘制“十二曲灯谱” 的遗嘱也一代一代传下来了,直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才由范怀民、范怀美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经过多年努力,绘制出了“十二曲灯谱”。 “十二曲灯谱” 共需513盏灯,东西27行,南北19行,进出口设在北面,內藏十二个迷宫,需占地近二亩地,村里原来的灯场不足一亩,“十二曲灯阵” 无法摆布。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土地实行了集体化,六十年代的一年,安营堡人为了祈求一个“五谷丰登、吃饱穿暖” 的年景,在元宵节,在南门口外面一块足有二亩大的场地里,第一次摆下了“十二曲灯阵”, 夜色降临,灯山灯海,气势磅礴。 “九曲灯阵” 中“兵戈相见、刀光剑影” 的萧萧剎气不见了,带来的却是紫气东来、吉祥如意的霭霭瑞气,连有五百年灯会历史的安营堡百姓都感到震撼,周围乡村的百姓们更是刮目相看。临近几个乡村灯会的掌灯人看了“十二曲灯阵” 都暗暗称奇叫绝。为了画出灯谱,这些掌灯人连着逛了好几次灯阵,由于迷宫太复杂,把人转得晕头转向,元宵灯会结束后,都未能画出灯谱。有一年,安营堡在元宵节闹灯会,演大戏的戏装不能用了,就去临近的二堡子村去借。二堡子村演的是文戏;安营堡演的是武戏。二堡子掌灯人不愿意把戏装借给安营堡人,但又不好明说,就提出了个条件:“我们借给你们戏装,你们把‘十二曲灯谱’ 给我们看看。”安营堡掌灯人就把“十二曲灯谱” 给了二堡子人。二堡子掌灯人就按灯谱摆了个“十二曲灯阵” ,正月十四黑夜,高跷队刚走进灯阵,就有一个人摔断了腿。从此以后,周围十里八乡再也没有人惦记安营堡“十二曲灯谱”了,“十二曲灯” 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安营堡灯”。

                                        十二曲安营堡灯

[下一篇] 若愚:《老兵问史》第20篇

[上一篇] 栾城古八景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