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底,为参加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我苦思冥想了许久,终于撰写了《父亲的小背篓》一文,第一次诚惶诚恐地投给“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组委会。稿子虽然投了,但是没抱任何希望。可时隔3个多月后,我居然意外地收到了荣获一等奖的喜报,的确让我心潮难已。尽管不是第一次获奖,但却是第一次获得最高奖。
除获奖外,此文还先后被中国作家网、作家网、中华散文网、三峡新闻网、原郷書院、《荆门晚报》、《飞驰》杂志等多家网站和报刊采用。其中,作家网的点击率已达到27万人次;原郷書院评为6月份“十佳散文”。此文更是被编入《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等等这些收获,是我始料不及。对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来讲,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于我的散文写作而言,是一次新的里程碑。
回想这篇文章的热度,我以为基于六个方面:一是题材好,以小见大。一个小小的背篓,承载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二是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赤脚医生上山采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贫困山村的真实写照。我所在的家乡——乐园公社的合作医疗,曾经是被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已故)创建的,他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随之而来,乐园合作医疗便成了毛主席挥手的地方。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各种药物越来越丰富,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医务人员再不需要冒险采药了,于是,像父亲那样背着小背篓采药的身影已销声匿迹。因此说,这个小背篓见证着社会的进步;三是用鲜活的事例描述父亲把小背篓视为心爱之物。20多年来,父亲与小背篓形影不离,以至于我小时候好奇地把小背篓背在背上时,被父亲大吼了一顿,吓得我飞快地钻进母亲的怀里;四是讲述了一名赤脚医生、老共产党员把毕生精力献给医疗事业的忘我情怀;五是标题比较新颖,能吸引读者一睹为快;六是自以为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紧接地气,让读者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想,这篇文章,正是有了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和衬托,才增加其厚实度和感染力,进而得到专家评委和读者朋友们的肯定和关注。
我时常想,这篇已载入史册的文章,是对父亲毕生行医的充分肯定、极大褒奖和最好回报。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通过一篇小小的文章,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它所彰显出的人生价值和无限荣光,无法用金钱衡量。父亲的人生有这样的绽放,我由衷的替他感到值得。这无疑是我们子孙后代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一件幸事。当初,文章获奖后,因我父亲视力不好,也不会玩微信,我只能跟他打电话。后来,父亲的孙儿用微信将原文读给他听。我难以想象他当时的心情,但想必一定很欣慰、很开心。同时,我也为能替父亲做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感到高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23日,我还应邀赴京参加“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颁奖大会。期间,亲耳聆听专家教授、文学泰斗精彩讲课,亲身接受文学界领导亲自颁奖,亲眼目睹首都的名胜古迹,亲切交流各自的创作感想,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终身难忘。在此,特别感谢父亲用毕生心血为我提供了鲜活的创作素材;特别感谢“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评委会给我极大的鼓励;特别感谢单位领导给我难得的学习机会。
如今,每每回想《父亲的小背篓》带来的热度和影响,心中总难免有一些兴奋和激动。它将永远是鼓励我写作的不竭动力。说实话,这篇不断发酵升温的文章,大大超乎我的想象。对我来讲,是一座难以超越的写作高峰。尽管如此,我仍然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从零起步,挑战自我,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劲头,用心发力,勇于攀登,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文学领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