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大赛) 血战乏驴岭
(大赛) 血战乏驴岭
作者:张国庆


  乏驴岭,井陉西部一个小山村。张果驴困乏于此,因此得名。村口绵河之上,百年铁桥横亘;村中老民居前,古道遗迹尚存;村后,绵右渠依然涌流。

  乏驴岭地处冀晋险要,是娘子关下第一门户,欲夺娘子关,必占乏驴岭1937,为阻止日军西犯太原,国民革命军3817师,曾在这里血战日军九昼夜,全师13000人,仅有2700余人生还……

  这些,以前不见于任何记载;这背后究竟发生过什么,更是令人一无所知。那么,让我们掀开血痂一般凝结的历史,凝眸77年前那惨烈的一幕。

 

一、乏驴岭铁桥

 

  乏驴岭,在井陉县城微水以西19公里,天长镇西侧4公里。

  7月20日,溽暑之中,我们“红色之旅”采风团来到这里。

  一条飘带似的绵河从西而来,流到这里,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不得不折向西北。这座山,就是乏驴岭。那座铁桥,就架设在绵河拐弯处。

  一条铁路几乎与绵河平行而来,被乏驴岭挡住去路,当年,铁路建设者就凿山为洞,铁路才得以穿山而过。那条铁路,就是正太铁路。

 这座铁桥,原是一座正太铁路桥,1905年由法国人设计建造。铁桥钢架单跨75.5米,高7.5米,宽5.5米,桥面至谷底30米。


 许永峰是井陉县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他介绍说,铁桥的构件全部由铆钉固定,全桥没有一处焊接。采用19世纪流行的锻铁(puddle iron)技术,和法国埃菲尔铁塔使用的是同一种工艺。

 乏驴岭铁桥所在的正太铁路,联通了山西与河北,使晋煤得以外运。1937年日寇占领河北后,为保正太铁路将山西煤炭运输到各出海港口,曾重兵驻守该铁桥,并在周边修建了七座炮楼和两座地堡。

  1943年后,正太铁路改线,火车改走熊猴湾。1947年,熊猴湾大桥被炸毁后,这条旧铁路曾一度被重新使用。如今,铁轨早已撤掉,改成了水泥路面,是进村的必经之路。过了铁桥,对面山坡上,就是乏驴岭村。

  大铁桥的东头的山壁上,有一巨大山洞,和铁桥只隔十余米。当年,正太铁路就从这里穿山而过。19408月百团大战时,乏驴岭铁桥成了破袭重点之一。八路军破袭正太铁路,曾试图炸毁铁桥,但仅被炸坏一两根铁柱,已经用铁板、铆钉重新固定;而桥头当年的弹孔,仍然清晰可见。

  乏驴岭铁桥已经有109年历史。如今,铁桥依旧坚守在绵河之上。

 

二、血战乏驴岭

 

  冒着39°高温,许永峰带领我们一边实地踏访,一边讲述。穿行村里,古槐,古民居,仿佛变换了时空,让人仿佛穿越在上个世纪早些时候。

  路东,忽见古槐绿荫掩映下,一处古民居墙上挂着铜牌,上书“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十七师指挥部”,便觉与77年前越来越接近了。

  继续南行,攀上村中足有40度的斜坡,出村,来到村南一处山坳。这里名叫东沟掌,三面环山,山脚下有石砌的围堰,围堰上是一片平地。地中间,立有一块横向的石碑,上刻“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十七师抗日英烈墓园”,落款“乏驴岭全体村民敬立”。既然是墓园,怎么不见一座烈士墓呢?我向许永峰提出这个问题。他似乎有些惊讶,甚至有些激动:“死了一万多人,整座山都是墓地了。”

  一万多人?这回,惊讶的却是我了,以及现场所有采风的博友。一万多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以前的我们,又是多么的无知。一万多人——这哪里还是一个数字,而简直就是眼前的座座山峰啊!

 面对抗日英烈墓园,面对巍巍青山,我们向为国捐躯的一万余名先烈三鞠躬。

 面对东沟掌,许永峰的讲述,让时间闪回到77年前——1937年。

 战斗打响之前,村民们全部撤退到了山里,从1012日到21日,99夜,雪花山、鸡架岩等地枪炮声不断,杀声震天。为了拿下雪花山、鸡架岩山高地,日军设立了两个炮兵阵地,十几架飞机不断轰炸17师阵地,战斗异常惨烈。1013日,雪花山失守后,赵寿山所部撤至鸡架岩、乏驴岭继续抵抗。直到1019日,撤至娘子关附近的驴桥岭。

  白天,整个战场上空烟雾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夜间,炮弹爆炸的火光红透半边天。日军抄了17师后路,乏驴岭孤岛一般,三面受敌。将士们拼死抵抗,山岭上血肉横飞,战壕里血流成河,乃至湿了鞋子和裤脚;有的战士肠子都被打了出来,也还在射击;有的士兵已经战死,却仍然保持着射击的姿势……再也无处退却,一百多战士跳崖而死,其他也都壮烈殉国。

  最后,全师仅剩下旅长1人,团长2人,营长以下干部不足三分之一,全师由原来的13000人,仅剩2700多人。

  乏驴岭沦陷之后,鬼子马上占领了村子,屠杀了28位村民,乡亲们不敢上山掩埋尸体。直到第二年开春后,尸体腐烂,臭气熏天,村民无法种地,才去掩埋战死士兵的遗骨。因尸首太多,尸体腐烂,无法搬运,大部分就地掩埋。

  惊讶之余,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国军为什么会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

  许永峰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武器装备落后。国军士兵手中多是“汉阳造”,有效射程不过600多米,容易卡壳或拉不开栓;而日军拥有三个轰炸机大队,两个炮兵阵地等绝对优势。

  地势不利。各处要地工事简陋,甚至根本无法构筑工事。雪花山、乏驴岭都是光秃秃的石山,构筑工事困难,用石头垒的掩体很少,而多是用麻袋装土做成掩体。敌人的炸弹落下来,将士们无处躲避,赵寿山所部付出惨重代价。

  中央与地方相互掣肘。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冯钦哉,不与蒋派来的总指挥黄绍竑合作,黄对不同来历的部队难以驾驭,原本互不统属的军队一起作战,协调性就差了很多,整个战区,敌我乱成了一锅粥。战初,赵寿山根本不知道自己右翼有无友军、友军是谁,战事危急,无法获得救援。

  所有这些,不幸都成了将士们死难的必然因素。

  他们为抗日救国捐躯,从此化作了山脉。

 

三、凝思抗战遗址

 

  这座山头海拔四五百米,除了遍野的灌木丛,没有一棵大树。当年,17师将士在山顶上修建的掩体依稀可见,有的像弹坑,有的像石头垒砌的围墙。最东头石头垒的环形掩体,保存最好。透过这些掩体,可以想见当年激战的惨烈。

  许永峰研究17师抗战史多年,掌握了大量资料。他说,当年17师将士们在雪花山、鸡架岩、马嘴梁屯兵,雪花山失守后,转移到鸡架岩继续抗敌,终因武器不如敌军,边打边向西边的东沟掌方向撤退。然而,日军早已包围了这座山,很多将士遇难于东沟掌。

  钻进当年的山洞,这里是当年的包扎救护所。里面,居然还有几块白骨。面对白骨,心里沉甸甸的,凝视良久,却是无言。

  沿着山梁,拨开丛生的荆棘,沿着似有若无的小径,我们登上山头制高点。许永峰说,这里是当年的机枪掩体,还曾打下过一架日军飞机。

  一座青石“抗日英烈纪念碑”,矗立在石头亭子里面。那座亭子,也许是要为战死的将士遮阴避吧。

  从山上下来,时已近午,酷热的骄阳,似乎在考验着我们的诚意。站在村里那座古民居前,面对“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十七师指挥部”铭牌,许永峰继续他的讲述,我们随之笔录。

  乏驴岭战役之后,43岁的赵寿山须发皆白。他痛哭失声,手指天空,对部下说,他把娃们从陕西带出来,本为他们有口饭吃,没想到把他们留在这儿了,连个坟地也没有,无法向各位乡党交代……他拜托村里长者,把娃们的遗体掩埋一下,最好留个牌位,以便他们家人来找……

  10月19日下午,他们一行黯然离去。

  仿佛,门上那把锁,就再也没有打开。

  骄阳似火。淋漓的汗水,从额头渗到眼睛里,浸得眼睛生疼,让人分不清那是汗水、泪水还是血水;汗水雨点似的,从手臂滴落到地上,仿佛点点血迹。此刻,空气仿佛凝固了,汗水,泪水,血水,仿佛是同一种液体。

  他们为国捐躯,然而,长期以来,他们却不为人知。不知者不为怪,然而不可否认,我们缺乏起码的、必要的宣传,门户之见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民党方面,可能17师是西北军的缘故,何况后来,师长赵寿山加入了共产党,所以也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

  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场悲剧,惨烈至极,惨痛至极,令人感慨万千。

  当年,十七师将士们那些最后的吼声,已经飘散到历史的深处。

  然而,有一种声音,却回荡在耳畔:“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消除了门户之见,所有为国捐躯的英烈,才会受到应有的尊重。


                                                                        2014-7-23


作者:张国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教育学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博客联盟会员。


地址:河北省无极县城建设路府西大厦(尚品怡家小区)501信箱  邮编:052460 ;

电话:0311-85570960(宅),手机:13513383433

QQ:245177347

电子信箱:guoqingyezi@sina.com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大赛)涿鹿杏花春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