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个哈药六厂的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好多年过去了,但我对这个广告仍记忆犹新。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广告。广告画面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劳累一天的年轻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提着一桶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微微荡起的水花,宝宝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多么温馨与幸福啊!
这个广告我百看不厌,广告中没有什么波澜,没有电影、电视剧中激烈的矛盾冲突,它完全是一个普通家庭中三代三个人之间发生的一件平凡的小事。但是他教给我们的远比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告诉我们的要多得多。当看到稚嫩的孩子懂得为妈妈打一盆洗脚水时,我更深切地领会了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意义,并且在很多时候“身教”比“言传”更直接,更有效,给孩子的影响更深刻。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可爱,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我不敢说他能有太大作为,也许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人,他肯定会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孩子。因为他的妈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潜移默化,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将孝心、爱心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最后那句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说的什么意思,可能大家都懂。那就是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不只是课堂上、书本上。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最深刻最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中国向来很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而家教、门风并不是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长辈的一言一行,就是实实在在的家风。孩子从你身上学到了什么,并不是你要求孩子做什么,关键在于你做了什么。你在做,孩子在看、在学。关心孩子的成长,就要从自身做起!
现在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什么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远比城市低?提起这个问题,好多人都是义愤填膺,城乡差距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收入不平衡,导致农民的孩子难以跳出农门。这些原因固然存在,但有没有别的原因呢?我认为是有的,并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家庭的影响,父母对待学习的态度。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就要拍砖了。他会说:“我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的,不让他干活,天天要求他写作业。只要是和学习有关的,要什么就买什么,无条件地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我不认同你的说法!”没错,确实是这样,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十二分的重视,但为什么效果不好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回家找一找,家里能找到几本书?平时读书吗?好多家庭中可能除了孩子的学习的书籍,就再也难以找到一本书了。孩子眼里的父母除了关心柴米油盐,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抽烟、打牌……甚至酗洒、赌博,唯独没有看过一本书。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父母的身上学到的是什么呢?自己一本书不读,一边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一边逼着自己的孩子读书,孩子能服气吗?孩子能真正的爱上读书学习吗?一个农村孩子整个小学时期六年的阅读量也赶不上生活在县城的父亲当老师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个学期的阅读量。这只是和钱有关吗?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父母孝敬老人,孩子必然尊敬父母。父母尊师重教,孩子一定勤奋好学。父母乐善好施,孩子必定勇于助人。父母生活节俭,孩子一定会懂得节水节电节粮,不胡乱花钱。重诺言讲诚信的父母教育出来孩子一定说话算数,诚实守信。父母热爱生活,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一定是乐观向上,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我不敢保证我的孩子将来会很优秀,但我敢说,我的孩子肯定不说脏话,不骂人,因为我说话从不带脏字。
同理,如果父母在某方面道德败坏,十有八九,孩子在这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父母的某些不良习惯、不良嗜好给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刚在网上看到一资讯,一个十四岁的湖南女孩,多次主动结交异性朋友,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什么会这样?面对记者,这个未成年母亲不得不说出了真相。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孩子的父母热衷于观看、收藏少儿不宜的碟片。孩子走到这一步,不得不说她的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警钟。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孩子的品行就像是父母在纸上作的画。画优画劣,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品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从父母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取决于父母给孩子做出了什么榜样。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广告中年轻的母亲一边给孩子洗脚一边讲小鸭子的故事,孩子已经学会一边给妈妈洗脚一边给妈妈讲小鸭子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孩子,努力吧,做好这个榜样,带个好头,当个好老师。
2017年9月23日于河北邢台小云大村
[上一篇] 【抒情散文】古桑园寻梦
[上一篇] 树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