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记忆中,总有一些刻骨铭心,总有一些难以忘怀。
通县五金厂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曾经在那里工作了8年多,如今想起来,许多事情还历历在目。
乔庄村南的那片绿意
1974年初,我从通县三中初中毕业,同班的同学有的继续读高中,而大部分人都去农村插队了。我因腿脚有残疾,在家待业一年多后,被分配到通县五金厂工作。这个厂隶属通县工业局,当时工业局系统有22家企业。
记得上班的第一天,邻居彭冬柏大哥和十八个半截胡同的朱大哥分别用自行车后座带着我和装满衣裳的大木箱子,把我送到五金厂,厂里给我安排了职工宿舍。
县五金厂是由县黑白铁社和县制钉厂两家合并建成的,有500多名职工,位于乔庄村南,与乔庄村相距二三百米。
厂大门面朝北,门前的水渠有鱼有虾,还有蛤蟆。从北往南,厂区东侧有木工房、冲压车间、黑铁车间、职工宿舍和更衣室、维修车间、白铁车间和两个大库房。厂区西侧有两排职工宿舍、篮球场、食堂、礼堂、水塔、配电室、大拔车间、小拔车间、焖炉车间、酸洗车间。厂区中部有办公区域、会议室、政办室、技术股、传达室、医务室、生产股、财务股、库房、开水房、地秤、原材料料场、电气焊车间、机加工车间、制钉车间、烤蓝车间、包装车间。厂内有砂石路面循环路,围墙内四周生长着高高的杨树,从厂外瞅五金厂,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大块长方形的绿洲。
厂里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好事,比如职工看病,小毛病在厂医务室就能看,实在看不了的,医务室的大夫会给职工开三联单,凭三联单到县医院免费看病治疗;上班距离远的,有集体宿舍;双职工结婚没房住,专门给盖了排子房;厂里食堂一天三顿饭,凭饭票吃饭,过节还吃会餐;定期安排职工看电影,春游。
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黑铁桶、白铁桶、油抽子、白铁水壶和秋皮钉,都是定产定量生产,产品送往北京市二轻局百子湾仓库,由市二轻局统销。这些产品,如今在市场上已经很难再看到了。多年后,通县五金厂原址建了“美然百度城”小区。
我深爱这片绿意,因为它改变了我的命运,给了我希望和力量。
病残生有了谋生的饭碗
第一天上班,厂党支部书记王恩泽把我送到车间,向我介绍了车间主任刘振宗,还说刘主任是发明家,车间很多冲压模具和土设备都是他发明制造的。
车间发给我一套灰色再生布工作服和围裙套袖,还有一季度一发的肥皂、毛巾、手套等劳保用品,并给我准备了排版儿、方锤、铁剪子等工具。
白铁车间主要生产白铁壶、白铁水桶和油抽子。使用的设备有剪床、冲床、自制的专用土设备。半成品都要用拍板儿、方锤、拐榛子等敲敲打打,有的还要用铆钉,除了水桶,其它产品的许多半成品和成品最后都要经过锡焊焊接。
白铁车间还有一些病残生,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类风湿病患者、轻度智力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等。其他车间和库房也安排了癫痫病、哮喘、视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等病残生。比如家住南关的高秀珍师傅,她年轻时因病造成腰部弯曲,上半身几乎与地面平行呈90度角,不能直起上半身,走路比较困难。她干的活儿是提前上班来车间生炉子,上午8点前必须把十几个用来锡焊焊接活儿的煤球炉子生好,生炉子按半天工时计算,她上午还要干其他活。高师傅身体虽有残疾,但她很要强,不管刮风下雨下雪,从来没有耽误工作,而且每天都超额完成生产定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到周末,车间都要打扫卫生,冲床等设备要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下班前还要拉电闸,确保安全。
白铁壶、白铁水桶、油抽子半成品和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都有生产定额,车间统计员每天下班前要统计每个人完成的数量并进行清点,还要汇总,便于车间主任掌握生产进度,那时的人把声誉看得很贵重,谁也不敢虚报,也不可能虚报。
老师傅李嘉铭带着我干活时曾经对我说:“趁着你年轻,要多学手艺,到了什么时候也饿不着。”他的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退休。
我们病残生能就业,有了谋生的饭碗,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我一直倍感温暖,心生感念。
遭遇唐山大地震的时刻
1976年7月27日,天出奇的热,真像进了桑拿室,前半夜根本无法入睡。到了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着。次日凌晨4点多钟,我从睡梦中被轰隆隆的声音和床板的剧烈晃动惊醒,当时迷迷糊糊的不知是怎么回事。忽然听到宿舍外有人大声喊:“地震了,大家赶快出来!”
此时,床板晃动的更激烈了,我刚一下地,就摔倒在地上,就像坐上了剧烈晃动的大卡车,又像坐在来回抖动的搓板上,根本站不起来。余震小了点后,我赶紧跑到屋外。
上午10点多钟,厂里在篮球场召开职工大会,先是收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唐山发生7.8级地震的消息,然后厂领导传达了县里召开的抗震救灾会议精神,要求全厂职工采取多种形式防灾保安全,还要用行动支援抗震救灾。
后来得知,唐山大地震波及通县,西集、郎府、觅子店、马头四个公社和永乐店农场是重灾区,其中西集公社灾情最严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很大损失。
为预防地震,厂里为住在职工宿舍的人盖了很多地震棚。还购买电铃制作了地震报警铃,发到各个车间、库房、医务室、传达室和办公室。报警铃是把电铃挂在墙上,电线连接着触动装置,这种触动装置是由紫铜车削而成,安装在长方形木盒子里,盒子外边各有电线与电铃链接。盒子里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一根粗铜丝下面固定着直径50毫米,厚10毫米的铜饼,下面的铜板中间有凹槽,深度15毫米,铜饼和凹槽两侧以及底部间距1毫米,一旦地震,铜饼和凹槽接触并接通电源,电铃就会报警。
在抗震救灾期间,厂里很多干部职工早上六七点钟就来上班,义务加班加点,用行动支援抗震救灾。
钉子王国的蓝精灵
钉子王国有很多大家族,最显赫的有铆钉、销钉、扒钉、门钉、螺丝钉、圆钉、秋皮钉、订书钉……在这些大家族中,又分为很多小家族和家庭,各个行业都有它们的身影。
秋皮钉,就是那种指甲盖高,蓝莹莹,四棱见线,上粗下尖锥形体的小玩意儿,别瞅它貌不出众,可是钉子王国的蓝精灵。
秋皮钉的生产工序比较复杂,主要有7道工序。拔丝:制作秋皮钉的原材料是从首钢购买的直径6毫米盘条,要用冷拔丝机经过拉丝,也叫拔丝,包括大拔、中拔、小拔,要拔好几遍,一直拔到制作秋皮钉所需要的粗细规格;退火:把盘条和冷拔后的盘条放进专用大炉中,再盖上巨大的铁盖子用山西大同煤块烧,为盘条退火,通常要加热到盘条炽热为止,并维持一段时间再冷却,为的是增加盘条的柔软性、延性和韧性;酸洗:把退火冷却后的盘条用天车吊起放进盐酸池内浸泡,然后再捞出来放进石灰水池子中和除酸;制钉:把小拔后经过退火处理、酸洗中和后的盘条丝放入制钉机制成秋皮钉,钉帽、钉尖一次成型,有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抛光:把秋皮钉毛坯放入电动转炉内抛光,转炉内还放进了粗砂子,用于秋皮钉抛光;烤蓝:对抛光后的秋皮钉进行人工筛选,把那些残次品挑出来,再把挑选好的秋皮钉放进一个圆铁转炉内,拧紧盖子,转炉下面的炉子里放着山西大同煤块,点燃以后,那个转炉利用电机带动缓慢转动,秋皮钉烧烤好以后,要趁热把秋皮钉倒在大铁板上,再放入白石蜡用铁锨均匀搅拌,冷却后的秋皮钉,颜色蓝汪汪的;包装:先计量装入小盒,再装入纸箱封箱,送到仓库等待出厂。
1978年,阿尔巴尼亚来了好几个人,在县工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县五金厂参观秋皮钉的制作工艺。厂党支部书记王恩泽,厂长薛桐接待了他们并签订了订购合同。厂里的大牌子和黑板报都写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标语,这都是时任厂团支部书记张秀余(原通州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写的。从那个时候起,厂里生产的秋皮钉走出了国门。
秋皮钉的钉帽呈圆锥形,钉子身是四棱锥体,特点是增加了钉子的表面积,加大了钉子的摩擦力,具有外硬内软的特点。常用于各类沙发、皮座椅、竹器、皮鞋等生产,大街小巷修鞋的,也都用秋皮钉修皮鞋,钉鞋掌。秋皮钉制作工艺比圆钉复杂,两者相比,圆钉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低,但对于特定的产品来说,耐用性远远不如秋皮钉。
几十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培养我的通县五金厂,让我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