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爷爷的旱烟袋
爷爷的旱烟袋
作者:吕瑞杭


爷爷生于1902年,在动乱和饥荒中长大,在困苦中度过。一生言语不多,不会做生意,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爷爷最大的特点就是老老实实,爱抽旱烟袋。

爷爷去世前,我最多十来岁的样子,由于分院子居住,我八岁入学,对爷爷的印象少之又少。但爷爷对我的爱恋,我终生难忘。爷爷自从上了岁数以后,重体力活几乎做不成了,村干部就给爷爷安排了一个较为轻闲的活-----去村西看禁坡(坡上有果树、庄稼,不许外人随便进去)。爷爷每次上坡前,唯独忘不了的是他的旱烟袋。

曾记得饭后,爷爷先要坐到门槛上抽一锅他的旱烟袋,用火镰打火,深深地吸上一口,咽下去,从鼻孔冒出浓浓的烟雾。烟雾盘旋在头顶,久久不愿意离去,爷爷有时会呛得咳嗽,但他仍舍不得扔掉他的旱烟袋,视如珍宝一般。

爷爷的旱烟袋是由烟锅、烟布袋、打火工具三部分组成。听起来就觉得繁琐,不像现在的香烟方便,取出便可抽。而烟锅是由烟袋锅、烟杆子、烟嘴三件组成。烟嘴一般都是玉石做的,中间有凹陷,便于嘴噙;烟袋锅大多是由黄铜制成的,弯曲着连接烟杆子,末端膨大可以装烟末。烟杆子是由细的竹竿或木质的细棍做成,中空的,便于过烟,可长可短,短的不足一尺,长的有2-3尺的样子。爷爷的烟杆子不足一尺,村里有位老人的烟杆子就有2-3尺,每次点烟时,都要把头扭向一侧,手臂伸直才能够着点燃烟袋锅里的烟末。烟布袋是用一块的黑布做的,呈梯形,上端有口系着绳子,装完烟末后用手一勒,可以把口勒紧,防止烟末洒出,平时拴在烟杆子上,抽烟时左右晃动。也有细心的女人给烟布袋绣上花纹样图案,显得质朴,大方,美丽。打火工具更是必须的,那时候没有打火机,火柴也很少,2分钱一盒,大多数人家舍不得买。烟民通常用火镰取火,类似于古代的钻木取火,道理都是摩擦生火。火镰打火也由火镰、火石、硝纸组成,缺一不可。火镰是钢制的,为“B”字形,便于手握与打火;火石是专门用来打火的,多为较硬的石块;硝纸是旧棉套抹上浓浓的灰条做成,一遇到火星会立即燃烧。

由于打火工具多,爷爷平时把火石、硝纸连烟末一并装进烟布袋里,火镰与烟布袋一块系在烟杆子上。爷爷干活累了,会从腰里拔出烟袋锅伸进烟布袋里装烟末,一手摁在烟布袋的外面压实装满,把烟嘴叼在嘴里,用牙咬住烟嘴,取出火镰,撕一小块硝纸摁在火石上,用火镰撞击火石,溅起的火星会点燃硝纸,爷爷把点燃的硝纸摁在烟袋锅上,猛猛的吸上几口烟。再把烟雾吐出来,盘旋在空中。抽完后,爷爷把烟袋锅在自己的鞋底子上一磕,烟灰跌落在地,旱烟袋又回到了爷爷的腰间,有时候爷爷也爱把旱烟袋插到脖子后的衣领里,即牢靠也不容易掉落。爷爷总爱在饭后抽烟,并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他认为可以活个大年纪,现在讲来均没有科学依据。

爷爷的烟末大多自产自销,春天在菜园的一角,种下一些烟籽,夏天便可以收获。大叶子呈椭圆形,似芭蕉扇。到了夏末,烟叶成熟,爷爷从下面开始往上收烟叶,晒干、压实、搓碎,放到高处,以免受潮与孩子们捣乱。

爷爷那辈人,村里的人大多会抽烟,有一些女人也抽烟。都会把旱烟袋视为心爱之物,常常不离左右。抽烟时间久了,烟袋锅与烟杆子里面会产生烟垢(俗称烟腻子)。爷爷用一根很细的铁丝掏一掏烟腻子。我小的时候,偶尔蜜蜂蛰了,或者蝎子蛰了,爷爷会用烟腻子涂抹一阵子,他说可以止痛,偶尔也可以凑效。

爷爷那辈人活着的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娱乐的东西几乎没有。每当夏季的夜晚,男人们会在村边纳凉,抽烟。随着火镰撞击火石发出的火星,一闪一闪的此起彼伏,成了夜晚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爷爷常说:“烟火不分家”,抽烟的人还喜欢相互换着烟末抽,都愿意让对方抽自己的烟末,尝尝劲头大小,从来没有人说烟末抽起来呛人。我们孩子们对火镰打火很感兴趣,不时地摸摸火镰、烟袋锅。学着用火镰打火,因为没有得到要领,大多不会使用。每每此时,爷爷总爱给我们讲一些故事,诸如西游记,杨家将的故事等等。

后来,爷爷病倒了,需要我们端水送饭。每次给爷爷送水送饭,爷爷都指着挂在墙上的竹篮,让我们自己抓一把竹篮里的江米条,又香又甜。时间不长,那次我的一位叔伯姐姐给爷爷送饭时,发现爷爷嘴里吐着白沫,闭着双眼,停止了呼吸。那年是春天,柳絮飘飞的季节。

自从爷爷病倒后,爷爷就不再抽烟了,他的旱烟袋也不知道放到了哪里了?到爷爷去世,我也没有见过他的旱烟袋。爱抽烟的老人大多希望自己走了之后,儿孙们能将自己的旱烟袋装进棺材,大概爷爷的旱烟袋也随爷爷而去了。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父亲的心愿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