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集日显得尤为重要,也显得更为热闹。南来的北往的,都要把人们心中美好的购物愿望倾注到年集。
集是三乡五里的人们为了交换物资,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而设立的一种贸易方式,集可大可小。不过县城的集“逢一排六”,五天一个,相对于乡下的集要大的多,年关了,难得浮生半日清闲,陪邻居闲逛了一回年集。
集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除了县城的几个环路外,县城里主要街道的中央也摆满了年货,吸引着无数的男女老少争相购买。
“那边的猪肉便宜了,六元一斤。”于是,那些买猪肉的人一窝蜂似的涌了过去,十几片白里透红的猪肉躺在木板上,色泽鲜艳,人们观看着,谈论着。“一分价钱一分货”卖家自有他们的主意,就算你“能把死鸟说活”,也无济于事,怎奈“买的不如卖的精”,人们在讨价还价中购买下自己喜欢的猪肉。右边木板上几个猪头躺得整整齐齐,猪嘴向上,白里透红,有愁眉苦脸的,有略带微笑的,有吐着舌头的,有眼球脱落的…….吓哭了几个小孩,高兴了几位年轻人,这可是下酒的好菜呀?猪肉左边脸盆里的猪下水更是引人注目,红色的猪小肠,弯曲的像细柳条;泛着白油的猪大肠,节段分明;紫红色的猪肝,像一团火;圆球似的猪心,滚来滚去。为了抢到手自己的爱物,有个年轻人喊道“那是我的肝。”引来一阵哈哈大笑。
那边买对联的人络绎不绝。火红的对联是喜庆的象征,鎏金的,烫金的,印刷的,手写的,长的,短的,大福字,小福字,无不洋溢着喜气的氛围。喜人的门神似乎笑开了脸,大红灯笼高高挂,节日的喜气和红红火火,溢满了整条街道。很多人被两幅对联吸引了,“迎新春四季平安,庆佳节万事如意”,“神州同谱和谐篇,华夏共圆中国梦”显的刚劲有力,长盛不衰。金福,黑福,大福,小福全是满满的祝福,
紧挨着卖对联的摊位是卖糖果的,酥糖,软糖,水果糖,颗颗似蜜。金丝猴,徐福记等全是名牌。那些卖鱼的干脆在街道旁围成围挡,注入清水,来个大卖活鱼,新鲜的大鲤鱼五元一斤,人们的哄抢声不绝于耳,甚至直接下手逮鱼,那些用网兜网住的活鱼活蹦乱跳,人们都希望“年年有鱼(余)”吧。那些卖酒的,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把门口堆成了“酒山”。山庄,沙城,泸州,板城,杏花村,五粮液,古井贡,剑南春等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老板喊道“有酒有肉才叫过年呢”,招来了一些回头客。
现在的年集人们确实感到了方便,许多人已经不再把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存到银行,变成存折上跳动的数字,而是如何实惠如何做,人们注重的是亲情和友情。
曾经记得,儿时的我们盼望着赶年集,逛年集,无非是为了一顿久违的美食,一挂长长的鞭炮,几根震天响的二踢脚,一件心仪的裤子,一顶暖和的狗皮帽,一条心动的围巾……足以让我们步行十几里土路,在所不惜。有时为了捡到几枚没有响过的“瞎炮”与孩子们疯抢,为了吃上一顿饺子而起早贪黑刨药材,为了一支钢笔爬墙上树拾蝉蜕……。过年时,条件允许了,大人们买回几斤肥肉更是乐的我们几天合不拢嘴。也曾为了一点的小小的心愿没有满足而大伤和气,好在孩子们的脸,一天几变,说变就变,过年时给上两角压岁钱又把孩子们打发的高高兴兴,怨气瞬间云消雾散。
说句实话,我是没有耐力逛街的,跟着邻居逛街实属无奈,但逛街有逛街的好处,开了眼,健了身,散了心,闻了味。带着大大小小的一包包年货,着实挺累的,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累并快乐着”。我又觉得逛年集逛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满足的心情,一种愉悦的心情,一种久违的心情,珍惜年集,一年一次,仅此而已。
日已偏西,年集上的人们依旧拥挤。儿时与现在的年集是两重天,儿时的年集在我心中是永远不散的年集,现在的年集是开不败的花集。
责任编辑: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