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迹若游戏,骨里乃极瑾严
一一郭从平先生书法篆刻艺术之浅见
作者:南山乐山
一日,吾友大隐山人文始先生电约吾来石市。告知有石市大贤郭公从平先生,昨见予书画,大加赞誉。想郭公与予本不相识,亦不知予。吾本一芥无名卒耳,于书画中略有小乘之修见,本不足道哉。更闻先生于书道之中盛名甚大。素昧平生,然先生竟作盛誉如是。因知先生仁厚必谦谦君子者也。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料想先生书法艺术亦必是了不得。
及晤见,果如是。
郭公敦厚长者,清流雅望,儒雅谦和,春风大雅,行为世范,谡谡然有君子之风。与先生交流,聆听先生教诲,感受先生极高的学识修养与内涵,清晰洞达,令人如沐春风。
古人云:“人尚本色,诗文书画亦莫不然。"李太白亦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姜白石曰:"做字如做人,人竒字自古。"杜子美诗曰:"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果然及至先生挥毫泼墨,但见潇洒飘逸,取法自然,不饰雕琢,无意于工而自工。如快马入阵,沉着痛快。撒豆成兵,得大自在。始知先生原来汲汲于此道也久矣,而且取法高古,造诣也竟如此高深。果然盛名之下,绝无虚士。
"书虽小道,学书者亦要不见恶于圣人。"闻知先生好学不厌,治学严谨。先后师承当代著名书画大家黄绮、郜雪鸿先生。三十余年来,于工作闲暇,八小时之外,辛勤耕耘,临池不辍,乐此不疲。宗秦慕汉,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真草隶篆诸体皆参,碑帖相融,奇正相生,方圆并用。先生犹精于制印。对金石亦研究颇深。古人云:“书要有金石气,有书卷气,有天风海涛,高山深林之气。”先生之书极是。正是基于积年来先生孜孜以求,厚积博采,师古求新的治学态度,故而滋养了先生的书法和篆刻艺术,相辅相承又相得益彰,而自成一家。先生的书法既得北碑雄健之风姿,又得帖学隽雅空灵之润泽;参篆籒之炉治,化金石之苍朴。有古草之简美,有晋唐之韵致。运笔酣畅自在,结法自然高古。这无疑得益于先生虚心涵泳,散淡旷达的心性。《维摩诘居士所说经》中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古人云:"善书者,点画微而意态自足,点画大而气体不累。”吾观先生作书,捉刀独立,四顾苍茫,韧而愈劲,峻而愈韵。沉着痛快。潇洒飘逸。"细筋入骨如秋鹰,字外出力中藏棱。"苍而不枯,雄而不粗,秀而不浮。思虑道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出奇入神,不失其正。佳妙处,机会与造化争衡,几非人力可到,如有神助,妙不可言。高山深林,望之无极,探之无尽。如兰,如玉,如金,如石。无欲而静,不颠不狂而自有天趣。俯仰拾得,妙造自然,散淡天真,洒脱自如。书者如醉,观者亦如痴也。得清净眼,皆大欢喜。
又后数日,于文始先生处得瞻先生诸多印存,亦倍无量感福慧。吾观先生之印,方寸之间,匠心独运,惨淡经营,生意盎然,深得古玺汉印之神髓。又能师古不泥,推陈出新。故而先生之印风,莽苍大气,厚重内敛,大朴不雕,大善不饰。如大风之歌,如燕赵之士。如易水之波,洋洋兮,汤汤兮,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又如太行之山,巍巍兮,峨峨兮,古朴而有风貌,钟灵毓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观之思之,忽闻绕梁之音,顿生不知肉味之叹。
古人云:"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又云:"书道尚遒逸,贵劲而婉。劲气,坚骨,深情,雅韵,四者不可缺一。"吾观郭公艺术笔法臻妙,气象大观,四者皆俱足。叹为观止。
老子曰:"微妙元通,深不可识。"书之道正复如此。郭公之艺术亦然。愚苦于不才,见贤亦不能齐,公之艺术高度不仅难以全瞻,恐一斑之未见。书不尽言,且多浅见,管蠡之测,姑妄言之。他日郭公若见,当不吝批评教正为盼。亦期有缘再见,以企多多赐教。
顺祝诸君阅安,斧正。
戊戌立春南山乐山于百尺楼灯下
责任编辑:王浩
来源:采风网
编辑:王浩 副总编
点击量:2297
发表时间:2019-06-01
审核人:王浩 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