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书画家,坚实的土地与彩色的幻想之间有长达多少里的距离?可谁又能阻断一个农民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呢?
邱文理,1945年生,他是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杜回村的一个朴实农民,也是一个在丹青世界中逐梦的“书画家”。先生早年教过书,74年在长安师范艺术班(班长)进修,受著名书画家杨建果艺术熏陶和指导,书法众体兼擅,尤精于隶、楷。既继承了自史游、张芝、皇象、索靖以来章草高古凝重的风格,又吸取了今草飞动跌宕的气势,多以智永、薛铸为范本,形成独具一格的风貌。我想可以概括为:先生自学成才,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弃根本,在传承的基础上,突出自己个性,已逐渐形成自己风格。业余时间,他以爱国为题材完成已完成271篇短文创作。现为中华邱氏联谊会西安分会会长,长安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书协会员,用时也是北京水墨丹青画院会员、长安印社会员和陕西省华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研究员。
邱文理先生在总结这几十年学书体会时,深深地感到:写字就是写心,以古为师,道法自然,在读、临的基础上,感受那些蕴藏在碑刻、墨迹字里行间最深沉的文化底蕴和最美的境界,才能达到“生机在手,自能传神”之境。
由于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生活有着很深的感情,邱文理先生的画以中国梦、家乡美、山水情为题材,构图独特,画色彩浓郁,画风质朴、意境悠远,或清雅脱俗,或秀美灵动,它所表现、传达的奔放激情,是农民粗犷、直爽性格的艺术写照,使农民画家情怀跃然纸上。纵观先生的作品内容丰富,从农家生活到田园景致是满满的正能量,无不表现了农民贴近自然的纯朴气质,以及对生活执着的热爱与期望。
在农村大多数人不理解说,那么大年龄了还学啥呢,还不如在家带带孙子,或到麻将室打两圈麻将,安享晚年呢。但邱文理老先生始终坚信:“我人虽老,也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嘛!”并以印章上刻有“学到老”的三个字为左右铭,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练习写写画画。此时,我想起,王国维先生关于做学问的“三个境界”学说。如果说邱先生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余,正“衣带渐宽终不悔”地追寻着,那么到今天,他可以说是“秋收”盈仓。 2010年被中国网教中心艺术部聘为顾问;2011年被南京长江书画院颜真卿书法研究中心聘为荣誉主席,历年来,以自作诗词为主:在《长安开发》《大家名家》《忠孝千秋》及由廖静文主持,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收藏指南》等书报中登刊,并著有《文理书法诗词作品选》。本人书法曾九十余次在全国书展大赛中获奖和一等奖。榜书曾两次在上海获奖,名次在《书法报》上刊出。三十余次获得银奖和铜奖。2013、14年先后被北京夕阳红评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领军人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代奠基人”连续两届均为中国书画润格网500强。作品三次被国展中心广东观音山收藏,爱国诗词被129师八路军纪念馆收藏。2017到2018年被cetv录播春晚,艺术成果不可谓不丰。
但是邱文理老先生认为,即便如此,甚或已经在“灯火阑珊处”寻觅到一点影影绰绰的东西,也不能沾沾自喜——艺术规律告诉我们,此时离“暮然回首”之日还很遥远——还是屈原的那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漫长的时间考验着,热爱是成功最初的动能,邱文理先生痴迷书画几十载,在书法绘画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用他的书画创作 让我们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感动着……
作者简历:
张国强,70后、陕西商洛人。《意不尽网》驻河南站主编,《中国传媒新闻网》采编,《采风网》会员驻武汉通联站,《谛印中国文化艺术网》驻陕西通联站,《泾渭文艺》杂志社驻地编辑。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人民日报市场报网络版·中国经济瞭望周刊》《人民日报市场报网络版·创新中国》《经济日报·旅游中国报》《台湾好报》《北京青年报》《中国传媒新闻网》《中国法制西部网》《陕西法制网》《陕西电视报》《西安商报》《商洛日报》《三秦电视报商洛版》《采风网》《泾渭文艺》等报刊杂志、网站刊发转载!
[下一篇] 山水画里的雕塑语义
[上一篇] 解读和谐——崔贺亭的山水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