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一种别样的表达
一种别样的表达
作者:马永欢


我在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122班语文教学中,对《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阅读有些感慨,因而记之。

我在十四年文学写作中的经验是,开始写作的特点是议论和抒情,记叙少之又少,缘于我的思维的主体性,我从小受父亲阅读《人民日报》等影响,我到单位永平县民运站玩,就经常翻阅这样的报刊,渐渐地,就喜欢上政治课,从而决定了我的高考走向,报考政教系。大学学政治,毕业后在中学教政治,从而形成了政治课教学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学习文学写作,在表达方式上,便自然呈现议论多抒情多而记叙少的文体模式。后来,不断阅读文学作品,不断写作,渐渐地,我的散文文体模式呈现质变,模式为:记叙多,议论少,抒情少,即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到目前,我认为这一散文文体模式是符合我自己的实际情况的,所以我坚持这一文体表达的模式。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人、事、物、景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如果加以抽象,就是要处理好记叙、描写与主观感受、评价的关系,而且要认识到记叙、描写是前提、基础,然后才呈现主观感受和评价这一要素,而不是相反的。我在后期的“记叙中的议论”写作过程中,始终坚持这样比例的写作。当然,这样比例的写作是作用于同一客体上的。

那么,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是什么?一是“使议论部分与记叙部分相映生辉”。这是一项写作的基本原则,要坚持议论与记叙相一致,而不能出现南辕北辙的表达。这也是写作的基本功,对于高二学生来说,要反复训练,而且是专项训练,训练抵达议论部分与记叙部分相映生辉的教学目标。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这样的表达必须是规范的,而且是有很多范文的;二是“使文章的思想、主题得到升华”。也就是说,在记叙中,要使文章的思想、主题得到升华,就必须写好议论,写好自己对文中的人、事、物、景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三是“可以清晰地表现作者的思路”。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思路要清晰,所以要写好议论。

那么,记叙中的议论的形式主要有哪三种?

第一,先议后叙。议论用在记叙的开头,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这是一种模式。

比如郁达夫《古都的秋》的开头部分:“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早,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古都的秋味。”

第二,夹叙夹议。在整个记叙过程中,不时在关键的地方穿插议论,使读者的认识随记叙的进行而不断深化,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另外一种模式。

比如落日第二段:“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第二,先叙后议。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要学习这种写作模式。

比如《我的母亲》最后一段:“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怀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在记叙中的议论这一体裁表达中,要注意:记叙为主,因而议论的文字宜少不宜多,议论的语言要精炼;议论成分的位置要安排恰当,但不能放于在一个完整的记叙部分中间,否则干扰叙述的进展,宛若你在说话,别人打插。

那么,记叙中的抒情又怎样?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文中的人、事、物、景的内心体验和感情抒发。如果运用的好,有利于渲染气氛,凸显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记叙中的抒情有两种形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直接表达出自己对所记叙事物的感情。

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结尾的一段抒情:“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

间接抒情是作者把抒情成分渗透在记叙、描写之中。它的特点具有依附性,含蓄温婉,耐人咀嚼,引人联想。运用间接抒情,可收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效果。

如同朱自清的《背影》在对父亲的背影描写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着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直接抒情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抒情成分不能游离于记叙、描写之外,而必须以记叙、描写为基础,两者有机结合;二是语言要生动、简洁,要善于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情达意,而且要善于描写。


作者简介:马永欢,1963年生于曲硐,1987年毕业于云南省教育学院政教系,现为永平职中教师。2005年开始文学创作,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河南草庐创作学院签约作家,《永平回族》杂志主编,《当代精英文学》散文副总编,《长沙头条》散文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等报刊上发表,出版10部著作。荣获大理州2013年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奔流文学院第七届作家研修班学员,参加中国回族学会举办的新时代回族学学者论坛。“作家马永欢文学作品研讨会”在全国散文作家大理笔会上举办。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美丽的流星雨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