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6年全国葫芦丝研修班一点体会
作者: 刘洪云
立意深刻 获益匪浅
-----参加2016年全国葫芦丝研修班一点体会
在北京中视云投大厦举办的2016年全国葫芦丝研修班于本年12月5日开始,为期五天,9日圆满结束。
来自全国17个省巿的近百名学员经历了近一周的学习培训,从认识水平、理论水平、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受益匪浅。同学在网群中纷纷发表对研修班赞誉的感言。 这使我想起了韩愈的《师说》那篇文章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借此略叙自己一点体会。
短短五天的集训,聆听和观摩了当今中国民管专业的四位大师言传身教的授课,具有茅塞顿开之感。其立意高远、理念鲜明、主题深刻、内容新颖的教学理论和动静结合、洒脱自然、声情并茂、以我为主的演奏风格,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大师们把多年来精心积累的极其宝贵的理论建树和丰富精道的演奏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大家。
其一,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了葫芦丝艺术前世今生(从哪里来)。 其二,怎样传承传这门珍贵的民族艺术,又如何将民族特色的葫芦丝音乐弘扬光大? 其三,怎样提升和发展葫芦丝事业? 其四,如何对学员们进行民乐的认知教学?何维青老师讲:“学会的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理念。传承民族文化,为国增光。这是非常神圣光荣的责任。决不是个人行为”。葫芦丝音乐正名为“民族文化艺术”,是“国乐”;使我们对葫芦丝音乐的认知提高了一大步。 其五,对葫芦丝演奏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何维青老师:“头要正,胸要挺;乐器顺、腿放松;左手上右手下;歪七扭八最可怕;指肚按孔要严密;千万不要跑漏气”的要求,对今后葫芦丝教学将起到规范性作用。 其六,对演奏技巧进行了进一步研讨。会上,李春华老师专门把2015年12月专创的九孔葫芦丝《春暖花香》曲拿来赏析。曲品采用当地素材,通过转调、变奏来完成歌颂西南边陲小镇迎来了党好政策的立意,曲调优美大方、心神兼备,使之深入人心,穿透到骨髓,可称神来之品、天籁之音,颇有大作品之气概!龚家铭老师把新指法演奏进行了教学,传授了极富傣族特色的抖指断音,加大了音乐的色彩和音乐的感染力。王朔老师在拓宽气息功能的运用控制进行了教学,他说气息是葫芦丝发音的能源,其好坏直接关系到葫芦丝的音色、音量、音准,直接关系到葫芦丝各种演奏技巧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葫芦丝音乐的表现力及感染力的“三个直接”和气、指、舌、唇的完美配合为管乐器演奏的“四大元素”的理论,给学员们以很大启发。
期间,结合三位老师的《迎春》、《芒市坝子山歌》、《芒巿城子山歌》、《打跳欢歌》、《盈江山歌》、《出洼之夜》等经典曲目的演奏示范,对学员一个乐句、一个乐段的耐心指教。国家顶级大师、著名音乐家、著名艺术家那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极为丰富独到的人生理念,谦逊儒雅的学者风范,让每位同学所折服。
俗话说:老师的耐心,是学生通往知识殿堂的梯子。当学员的听课、应试、坐姿、仪表、场景等细微之处也受到了何维青老师的传授和纠正的时候,学员首先感受到的是师长的细心呵护和关爱,体会到的是大家庭给予的温暖和品位。同时也在每位学生心田里深深埋下了一粒深爱葫芦丝演奏的种子,相信何老师的良苦用心、言传身教,定会产生久远的效应。我国今后的葫芦丝演奏队伍将会呈现出相对规范的教学,由模仿复制转变为自觉行为以及良好习惯,进而形成过硬的作风、学风、台风。
在何老师的精心策划布署之下,调动一切有效资源,不仅实现了2016年研修班短时间、大容量、全方位地为学员“传道、授业、解惑”之目的,也让我们新结识了民族管弦学会副会长、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书伟以及前辈王铁锤和张殿英老师,何老师的言传身受,将深深影响着大家。尤其9号晚上的聚会,何老师不辞辛苦,彬彬有礼地站在门口,迎侯着每一位学生,细节之处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充满温馨的大家庭氛围。老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打动着每一位学生,寒冷的严冬因老师的热情而变得温暖、热烈、盛情,中国葫芦丝界因老师的引领而丝丝情深、曲曲悠长!
总之,这届研修班别开生面,活泼生动,丰富多彩,收获颇丰,感受颇多,是一次鼓劲充气、传授技艺的盛会,我要身体力行,为国家珍贵的葫芦丝、巴乌民族器乐传承,传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16-12-11
来源:采风网
编辑:赞杨 总编
点击量:1939
发表时间:201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