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驾游印记
驾游印记
作者:郝占奎

 

 “挟扭”,两腿挟挟,体态扭扭,挟着,扭着,且舞且蹈着。像描绘一场远古舞蹈表演,描述一幅深山岩画作品,稚拙,朴实,原生态,让人忍俊不禁。

一个土得掉渣的村名,让人产生无限好奇和联想。据载,唐武德年间,村内建起一座古寺院,因“其前侧两涧缠绕迢递而环抱”,而名挟扭寺,村庄也因名挟扭村。

不光我觉得村名土,前去问道的宋徽宗赵佶也觉得欠雅。

建村480年后的北宋时,徽宗赵佶下晋阳,驻跸临城县城香火鼎盛的普利寺。

徽宗信奉道教,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遍访各地道观,对临城县普利寺内的万佛塔和“普利晚钟”情有独钟。普利寺塔于皇祐三年(1051年)建成,正方形塔身高7层28.98米,外壁砖刻974尊佛像,内壁刻40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层四角均有玲珑铁钟一挂,晚风袭来,叮当作响。

普利寺塔


宰相蔡京随驾,受命榜书“爽亭”二字,于县衙西侧泜河之畔刻石立碑,建亭镇妖,留存至今。期间,尊信道教的徽宗沿路西行,慕名拜访挟扭寺。他看到朵朵白云寺中升,便赐两涧环抱的挟扭寺为白云寺,赐挟扭村为驾游村,为尘俗世界凭添了新的禅意。

蔡京笔记


赵佶乃艺术大家,书画造诣精深,千年一帝,位高和寡,后人崇尚其极简理论,历代模仿其书画,鲜有赶超者。有了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的加持和御赐,白云寺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至今1400年,曾香火鼎盛,几度繁华,闻名遐迩,驾游村佛光普照,发展壮大,声明远播。

可生于斯长于斯的驾游人并不在乎这些,而是乡音很重地称自己的村庄为“假游”。实实在在地印证了“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的说辞,是不是有点自黑和搞笑?

不过称呼什么并不重要,当地人也大多不在意村名的来历和含义。这就是驾游人的憨厚与旷达,用现代流行语说,有点佛系。试想,伴佛事佛千年的村庄,如果没有点超凡脱俗的秉性和定力,那才叫不可思议呢。何况称呼只是个代号,时间一久,就纯属一个代名词了。

 

 对驾游一直存有不少印象碎片,有关传闻也始终未断。

开门见山的驾游坐落于太行东麓深山,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外人罕至。年少时,我曾在自己的村中遇见驾游村的卖油郎,他们从60多华里外赶来,肩挑货郎担,手持小铜锣,走村串巷,边走便喊:“买响(香)油!”大人们讲,民国时期,国家动乱,南马道上常有为打劫而从西边山里下来的响马,也有为藏宝而从东边向山里运送避难粮饷的马队。曾有一个马队在村边还故意弄洒一麻袋铜钱,用障眼法眼馋路人。而其他马驮的是不是铜钱则无人知晓。文革时期,年馑挨饿,春天里,哥哥随大人们到西边深山村庄拣柿子桉充饥度荒。秋天里,骑自行车到山里卖柿子,当稀罕吃,其中都提到了驾游。

近年来,我经常听到关于驾游的传闻,驾游的古村落民居已经成为时代乡愁,成为当地避暑、旅游、访古的好去处。也正是因为这些,我开始格外关注起远在深山的驾游来。

慕名之下,十一长假,我专程驱车走访了驾游。

从临城往西,过崆山白云洞、岐山湖,再往西穿太行山前高速,过气候分水岭岭西,往西、往北,再往西,一座水质清澈的水库呈现眼前。高高的坝,碧绿的水,恍如仙境。再往西拐几个弯,一个绿树掩映的静谧村庄便出现在眼前。

深秋里,群山拱翠的驾游,重峦叠嶂,村舍连片,静静地坐落在深山中,坐落在悠远的历史岁月里。一条小河从深沟穿越村庄,欢快东流,这便是临城的母亲河泜河发源地之一。小河之上,两座古桥横跨,通衢南北,这对一个山村来说,实属罕见。小河一路向东,蜿蜒曲折,不让川流,直至变成一条涛涛大河,在县城西侧向南拐个急弯,又一路东去。

古石桥


县志记载,泜河荡漾,帆船点点,两岸桑麻如织,鱼米双收,丝绸和邢瓷制品作为贡品,源源不断运往大唐皇都长安的大盈库。


雨季里,泜河膨胀咆哮,桀骜不驯,常常一泻千里地威胁下游的县城,几次冲垮县衙的西南城墙。

当年,徽宗皇帝在挟扭的圣驾桥浏览时,风和日丽,川水东逝,景色如画,也不知暗淡了刀光剑影的他,对即将失去的北国江山有何感触,是否在心中构思了一幅极简、极妙的国画,也未可知。但当地县丞告诉他泜河水患时,随驾的蔡京一定是揣摩透了圣上的旨意,否则,位高权重的书法丞相蔡京,凭借官品和人品,也不会痛痛快快地应邀为当地题写“爽亭”二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一次回眸,总能使我们得到洗礼和升华。承古鉴今的驾游,像许许多多的北方村庄一样,是典型的太行山居村庄,蕴涵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像源头活水一样,预示着历史走向与未来。

临城古称临邑,汉代置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房子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临城县,是一方有着南禅、北禅、桃源洞、仙园等无数座寺院古刹的佛天福地,也是一个有着220个自然村的千年古县。当年置县不久,当地便成为刘秀皇帝躲避王莽追杀之地。自刘秀始,当地与帝王有关的村名便不胜枚数,有五代后周皇帝郭威(乳名雀儿)出巡至此的“驾回”,有刘邦避难的“白鸽井”,有汉光武帝刘秀迷路的“皇迷”,以及拟建都城的“黑城”“瓮城”和“石城”。

也有俗语村名,让人初闻浅俗,细品有趣。如,乱石遍地硌脚的“支角”,广武君“车入泥河不能行”的“泥河”,明万历年间原名“吉亮”的“鸡亮”,滴水“石哭”的“石固”,明代原名“权家峪”的“拳峪”,以及“白檀峪”演变为“白台峪”,“苇场”演变为“围场”,“漆峪”演变为“七峪”,“乱墓”演变为“乱木”。

有了这些渊源与铺垫,对挟扭村名的演化也许就见怪不怪了。

 

 山中方一日,世间越千年。山村的闭塞,躲过了世外的鼓角争鸣和争杀挞伐,赢得了生态涵养的契机。朝代的更易,见证了千余年的沧桑变迁,保留了宝贵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基因。

支书马书红介绍,驾游地处太行山中段中部,依山傍水,四面青山,被央视的宣传广告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也成为影视拍摄基地。近年来《李保国》《山荆花》等电视剧相继在这里拍摄。

我曾几次乘机掠过太行上空,仅凭俯瞰太行的地形地貌,并不能确定驾游的确切位置,但无不为八百里太行西高原、东峻岭的独特地貌而叹服。坐落在太行东麓群山环抱的驾游,北依连绵群山,南面万顷林海,西邻海拔千余米的莲花池,犹如人间仙境,荒野自然、生态完整,林地覆盖面积近7万亩,原始次生林4万亩,有野生植物700多种,有各类野生动物100余种,鸟类近百种,是与自然生态十分接近的村庄。莲花池亦称小天池,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莲花池景区景观,被誉为“太行山中段的一颗翡翠”。马书记说,古时,莲花池莲花满池,喻示村中“出大官七十二个,出小官多如牛毛”,外乡南人听说后,便盗走了莲花,破了村中的风水。

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地、高原、平原三分天下,一条泜河纵贯全域。三分之一地域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是著名旅游胜地,有国家4A级旅游区、北方奇观崆山白云洞、天台山、岐山湖。2018年,一条山前高速蜿蜒太行东麓。2019年,国家森林步道横穿临城山川。两条观光大道串联起了太行山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美景和文化资源。

驾游的地标性村落特征明显,既是地理地标、生态地标、美景地标,也是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地标,随着交通发达,声名日隆,吸引了无数寻访的学者、作家和画家。盛夏时节,素以“古树、险崖、山泉、奇溪”著称的莲花山风景区,平均气温23℃左右,是人们森林探险、攀山狩猎、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近年来,度假小镇、农家游迅速在驾游附近红火热闹起来,假日里更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农家院


 

 寺院与村庄相结合是历史文脉的丰厚沉淀,也是驾游的一大特色。街巷相连,宅院深深,院落街道乱石铺地,石碾石磨随处可见,参天古树满山遍村,是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在太行深处,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与特色。民居多为咬茬错缝的石砌四合院,平檐建制,座北朝南,前低后高。门楼上有砖雕、木雕,花样窗棂,图案多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渔樵耕读等内容,梁枋间 “大清”“宣统”“民国”等刻记题记随处可见。室内保持传统格局,有土坑、灶火等设施。当地人相信宅院“前低后高,子孙英豪”的说法,果然米家大院门楼下就有民国政府于1949年悬挂的“人民功臣”匾额。

像一座天然宝藏,驾游历史文化遗存蕴含了丰富多彩、取之不竭的迷人瑰宝。

白云寺古称白云禅院,周围曾依山建有近三十座院落,现存寺院北大殿、西大殿、东大殿各五间、东西阁楼各两间,石砌围墙60多米,两条生于山涧的古老小河,依然“缠绕迢递而环抱”,山泉水已直接引入农家院落、厨房。号称大殿,其实就是掩映在新村落和树木之间,并不起眼的石头平房,只是历经千余年,依然屹立不倒,经久耐用。白云寺大殿雕梁画栋,廊檐玲珑,各式木雕古色古香,雕工精美,生动有趣,极具艺术和研究价值。院内残存众多碑刻,有《鉴公和尚塔铭》《诫勉延流碑》《百世可知碑》等。禅寺周边,还有张角庙、山神庙、牛王庙、土地庙、观音菩萨庙。遗址有元宝庵、老道庵、张角起义古山寨旧址等,述说着历史风云。白云寺西面有数百棵百年以上千姿百态、蔚为奇观的古松柏,如同历史活化石,附丽着众多故事传说。驾游柿树、栗树满山遍野,很多树有着数百年树龄。正是果子成熟的季节,一树一树的柿子,像灯笼挂满树枝,在秋阳照耀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可惜近年来柿子滞销,卖不出价钱,只好白白地熟落地上,或任由游客免费采摘,任由鸟雀随意啄食。走进白云寺,我俯下身来,详细查看每个房间,绕古寺抚墙一周,为每一通碑碣拍摄了照片,认真解读门框、门扇上当年八路军入驻时的字迹图案,并与住庙多年的82岁鳏夫段喜文老人座谈良久。老人是村中的五保户,体格健康,性格开朗,终身未娶,也是村中的一个能人,不但置办了车床,能制做所有传统农具,还用可乐瓶自制乐器,能吹奏多首曲子。

     古寺远眺


柿子红了



 作为跨越千年的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驾游保留了许多民间文化艺术与民俗风情,上承千年,古雅厚重,源远流长。手工技艺类的有剪纸、刺绣、荆编;制造类的有酿酒、豆腐、榨油;文艺类的有正月跑黑驴、偷面灯、烤柏棂火,节日期间扭秧歌、梆子丝弦,婚礼中玩公婆等民间风俗。村中老人都会讲许多世代相传的故事,有神话,有历史,有风物等等种类繁多,流传广泛,如战国黄飞虎将军挫败至白云寺石梯沟、汉代别部司马驻军白云寺、唐代尉迟敬德广修禅院、宋徽宗驾临莲花池等家喻户晓的传说,有的已入选三套民间集成《中国民间故事》。妇女们俊俏大方,秀外慧中,人人都身藏民间女红绝技,绣鞋垫、扒忱芯、纳千层底、緔虎头鞋等等传统针线技术信手拈来。腌肉饸饹、手擀面、千层饼等名吃远近闻名。

驾游带着与生俱来的气质,总会恰到好处地打动人心。抗战时期,驾游是红色革命老区,是英雄的村庄,八路军129师指挥部、报社等机关驻扎寺内,村中的八路军修造所、兵工厂,为部队修理制造大量抗战武器。朱德、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冀西抗日指挥部,冀西专署、冀西党校、冀西报社,385旅、骑兵营、独立营、锄奸队等,与当地群众一起开展敌后抗日工作。当时不足400人的村庄竟有150人参军作战,40多人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201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专题讲述了村中抗战老兵贺孟山跟随杨克冰等人联合抗日的英雄故事。 

历史遗存


 大山怀抱人类的过去,山村贮存历史的记忆。驾游的存在,不仅仅让人们记住一座寺庙的前世今生、一个村庄的兴衰变迁和一个帝王的曾经到来,早在千万年前的远古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考古发现,这里不但有新石器时期的遗存,也有商周时期的文物,杵米捣面的古老石臼就有多个,这些对后来者如徽宗与我来说,同样十分古老而珍贵,但真正知情怀古者能有几个?

古老的杵臼


残碑断碣



沿着历史文脉,回溯绵延不绝的文明根脉,驾游就是一条穿越历史的长河,走过了岁月,经历了风雨,跨过了山川,叫人深读动魄,浅观有味,细品入心……

挟扭变驾游,沧桑千年,风云际换,积淀了丰厚历史和文化。如今,时间再次把驾游推向时代前沿,推上历史舞台。驾游通衢四方路,喜迎八方客,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

 

2019年10月18日

(作者简介:郝占奎,河北临城人,国家一级作家,文艺评论家。)



民俗小院

责任编辑:清风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桥南清洁工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