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历史文化 > 秦朝时石家庄一代到底属于哪个郡
秦朝时石家庄一代到底属于哪个郡
作者:卧龙老农

       “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这句话曾误导好多人,其实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石家庄这方热土,人杰地灵,年代之久远,历史之厚重,为史学家所盛叹。春秋战国时期,石家庄这一代就是一座军事重镇——东垣邑,它是中山国设置的众多城邑之一。因了东垣的战略地位而结下的帝王缘,风云际会中,经历了多少改变区域历史格局和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事变,留下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奇。赵武灵王攻取东垣,在东垣夜梦神女,遂下旨营建神女楼,令群臣赋诗填词以记之,留下千古传奇,也留下了千古悬疑;在这里,汉高祖刘邦亲征平叛,攻城月余,结束叛乱,成就了一番武功文治大业,钦命将东垣更名为真定,改写了东垣的历史……东垣改为真定,是从西汉开始,这是史实确凿的事实。
     近日笔者在翻看《石家庄市志》(1995年12月第一版)却发现有这样记载:“大事记,秦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改东垣邑为东垣县,属恒山郡(治东垣)”
     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现列举有关史料以辩之。
      一、关于恒山郡的变迁
      史料记载,恒山郡初筑于赵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15年)。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置恒山郡,管辖着现在石家庄一带的25座城池,是这一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为了避讳“恒”字,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此城仍治元氏县。隋末,义军刘黑闼攻破此城,城告废。
     除了作为恒山郡城的东垣城之外,见诸史籍的恒山郡所辖县城大约有十余座,其中九门(今藁城九门村)、石邑(今鹿泉市南故邑村北)、南行唐(今行唐)、井陉(今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天户村)、灵寿(今灵寿县故城村)、苦陉(今无极县)、下曲阳(今晋州西故城村)、宋子(今赵县宋城,一说属于巨鹿郡)等十座县城,分布在石家庄市境内《汉书 天文志》“中山国,高帝郡,景帝三年为国。莽曰常山,属冀州。”又“常山郡,高帝置,莽曰井闭,属冀州。”唐朝《元战郡县图志》称“秦代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河北中西部区域在秦代属巨鹿郡,“汉三年(前204年),……以巨鹿郡北境置恒山郡。”
     《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太祖高皇帝下十一年(乙巳,公元前一九六年)冬,上在邯郸。陈豨将侯敞将万馀人游行,王黄将骑千馀军曲逆,张春将卒万馀人渡河攻聊城。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不下,攻残之。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于是陈豨军遂败。
    《太平寰宇记》,中国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乐史撰,二百卷,是继《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卷之六十一》镇州,常山郡。今理真定县。禹贡冀州之城。星分昴宿五度。周之九州,蓋并州地也。春秋时鲜虞之地。……秦并天下,即秦之钜鹿郡地。汉高帝分钜鹿置恒山郡,因山为名也。
     《河朔访古记》是元代学者纳新,亲自走访编著的一本地理志。该书 常山郡部,常山郡属真定路,禹贡冀州之城。春秋鲜虞之地。晋灭之。战国属赵。秦为钜鹿郡地,汉初置恒山郡,避文帝名,改常山郡,属真定国。
以上这些史料都明确记载了恒山郡的由来:在秦时,石家庄这一代被称为东垣,到了西汉才有了恒山郡,后来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之名,又将恒山郡改为常山郡。它的郡治原在今元氏县境内,后来迁移至东垣,后又迁移至元氏县,再后来又迁移至真定。
      二、秦时三十六郡并无恒山郡之说。
     秦朝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三十六郡。巨鹿郡(钜鹿郡)辖区相当今河北省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威县及邯郸市鸡泽以北,山东省德州、高唐,河北省馆陶之间地。
      东汉班固所做的《汉书?地理志》,在京兆尹下注曰“故秦内史”,在各郡国下注称“秦置”、“秦郡”或“故秦某郡”的,有如下三十六郡: 河东、太原、上党、三川、东郡、颍川、南阳、南郡、九江、泗水、巨鹿、齐郡、琅邪、会稽、汉中、蜀郡、巴郡、陇西、北地、上郡、九原、云中、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南海、桂林、象郡、邯郸、砀郡、薛郡、长沙。 班固在后序里又说:“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可见班固认为管辖京师及其附近地区的内史是不在三十六郡之内的;三十六郡是秦一代的郡数,包括始皇三十三年所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在内,到汉兴以后才有所增置。
       汉晋时《说文》、《风俗通》、《吕氏春秋》、《淮南子》的高诱注和《帝王世纪》等书,都说秦分三十六郡,不提另有他郡,与《汉志》同。《续汉书?郡国志》后序也说汉“承秦三十六郡”,与《汉志》同;
《晋书?地理志》在序文里又加以发展,其所举秦初并天下三十六郡的名目与《集解》同,又说在此后南平南越,增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四郡,合计秦凡四十郡。自此以后直到清初,杜佑《通典》、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胡三省《通鉴注》、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等书都采用了《晋志》的说法。
     三、石家庄归属恒山郡之说的来源。
    东垣邑, 战国赵邑。《元和郡县志》卷一七:“以河东有垣县,故此加‘东’”。 《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攻中山、取东垣”,卷六九《苏秦传》“军于东垣”,卷九三《陈豨传》:“上自击东垣,降之,更命东垣为真定”,均此。
    但自清代开始,乾嘉学派的一些学者认为,秦朝事实上决非仅设置了36郡,而是在全国先设立了46郡。其中不少学者认为,当时北岳恒山以南的地区属于恒山郡。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论据。如《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赵王武臣 "使李良略常(恒)山"。不久,秦将王离围巨鹿,"(陈)余北收常(恒)山兵,得数万人"。是否说明,在秦二世之前,必定已经设有恒山郡,且拥有恒山郡的兵卒数万人。
     对此说法,史学界历来有争议。因为司马迁做《史记》后,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班固的《汉书》,而《汉书》的论点就是秦始皇始置三十六郡。虽然《史记》中提及了“常山”等名词,但断不可就认定为郡名,同样《史记》中还提及“井陉”等名,就能说秦时也有井陉郡么,这显然是臆断的。清代后期考据渐多,诸说中以清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郡考》两家影响较大,他们都认为南海、桂林、象、九原四郡不应在初并天下时三十六郡之内。全祖望以黔中、广阳、东海、楚郡补足三十六郡,合后置的南海、桂林、象、闽中、九原共得四十一郡,而内史不在内。王国维以黔中、闽中、陶、河间补足三十六郡,以广阳、胶东、胶西、济北、博阳、城阳、南海、桂林、象郡、九原、陈郡、东海十二郡为后置郡,共得四十八郡,内史亦不在内。1948年,学者谭其骧发表《秦郡新考》,核实内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其中三十二郡名见《汉志》,为秦初并天下时所有,但谭说又认为,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衡山六郡,《汉志》缺,系始皇二十六年后析内郡所置。
     但常山之说,公认的说法是因避讳汉文帝刘恒而改恒山为常山,秦时如何冒出常山之说,此结论就更令人质疑了。
     四、以讹传讹的谬误
     除了翻看《石家庄市志》上世纪九十年代编撰分多数书籍都承继了此种错误说法。《河北省志、建置志第18页》“恒山郡,治东垣县,今石家庄市郊东古城。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析邯郸郡北部置。”《河北简史》第41页,(第六节 秦统一后的河北)“一、秦统一后在河北的措置 设郡县  全国设36郡(后增至40郡)……恒山郡,有名常山郡,郡治东垣(今石家庄市北固城)”《河北政区沿革志》“公元前221年之后,析邯郸郡北部地区增置恒山郡”“石家庄市 秦代为恒山郡东垣县地”《井陉县志》(1986年3月第一版 )“秦始皇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井陉为恒山郡属县”。
      根据以上史料,以上资料记载都是缺乏考证,应该刊发勘误表,对此予以纠正。作为战略要邑,曾经的历史时光,演绎过金戈铁马战滹沱的雄壮活剧,在古老的滹沱河两岸踏上了风雨剥蚀不掉的印迹。尤其是在这里,赵国和中山国博弈争霸的长期征战中。
      东垣——恒山郡——常山郡,作为一方热土,这里既是枭雄豪杰开基创业的历史舞台,又是养育英雄健儿的摇篮。这里是东垣传奇二赵——秦汉时的南越王赵佗、三国时的名将赵云的故里,他们的文治武功、胸襟情怀、人格魅力,成为这座古城的文化符号,永久地镌刻在这块热土上,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在这里,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与后燕军生死搏战,据真定(东垣),定中原,统一北方;在这里, 刘秀“走国”,通过和真定王刘扬政治联姻,奠定东汉基业。
历史终归历史,史实终归史实。不能因为某些人的臆断就改变历史原来真实面目。

【特别感谢杨梅山老师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上一篇] "最美紫砂绞泥壶"原创塑壶创作人周维册艺术人生

[下一篇] 五子棋的历史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