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张志恒的山水精神
张志恒的山水精神
作者:张雁滨


(张志恒先生近照)

    张志恒是我1965年入学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同学,风华正茂的少年刚刚踏上进入美术殿堂的第一道台阶,就开始了文革,接着又上山下乡,同学们天南海北各奔东西,直到20157月,才偶然在附中的微信群里,遇见了这位少年老成的同学张志恒。 

    一别五十年,第一次见到他放在群里的山水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真是他画的吗?这幅水墨山水画高山峻峰的气势之雄浑壮阔,笔墨的老道,令我惊叹不已,我感到这画吸取了西画素描的特点,明暗对比的光感让起伏的山峦灵动了起来,有了大家的风范,这幅画无论怎样褒扬,都不为过,看那呼之欲出层叠的山山水水,那飘逸的云霞,仿佛将你带进那深山密林之中,看那有势有力道的笔法,没有长久的历练是画不出这样重磅精美的作品的。

    面对他大气磅礴的画作,我不暇思索地隔空喊道:真佩服你的勤奋!其实我哪里知道他这几十年是不是勤奋?没想到他的回应竟是那样泰然,谦逊得让人不知所措,他连声说惭愧惭愧,只是爱好而已,对他的绘画历练轻描淡写得像荷塘里飘散的薄薄雾气。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他仅仅出于爱好而已,后来他连绵不断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他的山水画作,竟然多到数不过来,这些作品风格迥异,水墨浓淡五色参差,淡雅华丽精彩纷呈,从初始乍见时的新奇,随着他不断贴上的画作,变幻莫测的大自然美景令人感叹不已,想必该到此为止了吧?不料新作继续贴出,这种数量,这种水平,这种幻术般层出不穷源源不断的作品,最后,令我无语! 我好佩服自己看他第一幅画的直觉!张志恒山水画背后的勤奋精神被我一语言中!


    与生俱来的好奇,敦促我想了解张志恒的绘画成长经历,在同等动荡的环境下,如何锻造出了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国画奇才?

    长途电话那头的张志恒,话语仍如当年那样沉稳,且多了成熟,他的形象在我脑海里依旧如当年的记忆,然而,我重新认知了一个独特的山水画家张志恒。  

    1967年初冬,我与附中其他四位同学一起去了内蒙草原,之后王美芳、赵小沫、朱维峰等十几位同学去了北大荒,张志恒本也准备报名之际,河北老家的母亲因事来北京,闻之,坚决阻止了他。原来张志恒刚出生未满月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不满二十岁就守寡,独自含辛茹苦将他拉扯长大,盼望他能学业有成,为她争口气。恰逢周总理指示下达,明令中央艺术院校学生不参与上山下乡,张志恒就此留校附中,也顺应了母亲的愿望。母亲殷切期待的目光,注定了张志恒学业有成的根基。舔犊之情,跪乳之恩,成就了张志恒的未来之梦。

 

    张志恒自幼爱画,在家乡河北正定县城上学期间,就瞒着母亲业余学画,县文化馆的老师时常带着他到野外写生,那时他就矢志美术,在完成功课之余潜心绘画。在初中的时候,他就能给县文化馆的宣传展画小插图。到了报考高中时节,他毅然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之前,他曾将想法告诉文化馆老师,老师摇摇头,老师认定,小县城的美术教学条件,不可能与北京等大城市的少年宫美术培基班出来的学生比拼!他认真地说,要考附中?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张志恒就是要吃这口天鹅肉。他品学兼优,是学校的尖子生,他的中学老师,还有母亲都反对他报考美术专业,希望他继续上高中将来考北大清华。  

      等待美院附中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非常难捱,其他报考高中的同学们都已拿到了高中通知书,可是,直到离入学报到仅剩一个星期,张志恒还不见附中录取通知书的影子!他心急如焚,猜想,难道被文化馆老师言中?黯然来到学校收发室,得到的回答依然让他极度失望,正当他灰头土脸地走出收发室时,看见校党委书记向他招手,随他走进办公室后,书记从抽屉里取出一个信封交到他手中,他匆忙从信封里抽出信札,蓦然发现,这就是他望眼欲穿的附中录取通知书呀!他本是学校的尖子生,却最后一名拿到学校录取通知书!不知如何面对母亲的他不由得热泪奔流。


   他从小小县城走来,不认识任何一位老师同学,这与京城里谙熟美术界人事的同学们天差地别,但是,回望贫困窘迫中度过的日子,张志恒比常人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像爱母亲那样,挚爱尊重学校的师长。他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赢得了老师的赞许,他诚恳重义的为人,使他知遇了忘年之交的恩师李行简和卢沉,挚友般的师生之情将他引入了中国最辉煌的艺术殿堂,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文革中,附中的前途扑朔迷离,侥幸留校的同班同学剩下不到一半,然而,就是在这留校的短暂几年里,夯实了张志恒美术生涯的基础。

  张志恒是幸运的,他天然谦卑的心态令老师们对他倍加关怀,老师卢沉教他素描和国画,他天天跟在卢沉老师的身后,定心看他作画、讲课,同时也感悟了卢沉老师为人耿直和不见风使舵的高洁品格。为投桃报李,张志恒知道卢沉老师的夫人周思聪身患顽症,他也默默地为她寻医问药,他成为了卢沉老师家的挚友,也得到了卢沉老师的爱妻周思聪老师的悉心指点。当代著名画家周思聪是画坛巨匠李可染的学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她颇得李派画风的精髓,对张志恒的指点弥足珍贵。

   李行简老师教张志恒国画山水和速写,李老师是李可染先生的四大得意门生之一。老师发现了张志恒的绘画天赋,对这少年的勤奋、沉稳和敬重师长的言行颇为欣赏,在当时文艺界对艺术权威胡批滥斗的大环境下,张志恒的这种品质被老师格外看重,因此对他谆谆教诲,常常带他出去画速写。   

  是张志恒孝母尊师、勤奋学习的德行,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指向艺术圣殿的通幽捷径,这捷径由李可染大师的高徒李行简老师一路引导,并直引进了李先生的画室。张志恒在画室里,他像雕塑一样守在先生的身旁,亲眼观摩大师挥毫作画,静静地,仔细琢磨先生的构思和每一笔的落法,点点滴滴记在心里,从早到晚,不敢懈怠,他看得如痴如醉,看到天黑意犹未尽。长此以往,量变飞跃到质变,他的国画水平在一次次的高端观摩揣摩琢磨中突飞猛进地提高了。这样难得的机会,更是张志恒攀登山水画高峰的重要基础。

  张志恒的班主任是高亚光老师,在文革批判师道尊严的氛围里,班主任是最头痛的角色,学生跟老师找别扭是常态,而张志恒顶风踏浪依然尊重老师,他回忆那时的师生之情都是那么美好,令人感动,他说高老师就像妈妈,对学生关怀备至,她教素描特别耐心,有时还给他额外布置作业,为了完成这份特殊的功课,他时常画到夜里十二点。高老师在生活上也尽力照顾他,令他感到家的温暖。他的描述让人羡慕,真想也感受高老师那妈妈样的爱。张志恒从高亚光老师那里学到了绘画的技巧,也学到了做人的善良。


  1970年,美院附中的老师学生一起下放到北京军区解放军农场锻炼。在三年的共同劳动中,张志恒与卢沉、李行简老师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师生之情深如挚友,劳动之余共同切磋画艺,无话不谈,在这些艺术思考的探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张志恒的美术理论和技巧的方向,农场后期放松了对附中师生的劳动要求,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一起去写生,领略大自然的壮美,不断激发他们艺术创作的热情。张志恒在蹉跎岁月里没有蹉跎,他没有美术学习的空白期。屈指数来,张志恒与附中之缘历经八年,这八年滋润了他绘画艺术的心田。他幸逢机遇,在美院附中这积淀深厚的艺术摇篮里,尽情享受热血园丁们的悉心培育,他是文革时期附中学生中的幸运者,也成就了他美术界佼佼者的地位。  

  1973年,美院附中的在校学生分配工作。张志恒分到了河北省展览馆,十年后又调到河北工人报社任职,他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但是,他的工作从个人绘画发展的角度来讲并不一帆风顺,其中波折唯有心知,即使如此,他仍执着坚持绘画创作,不断探索自己的绘画方向,将目光投向了南派的山水,因为,他热爱那铺满丛岭旷野的绿色,其实这是李行简老师的深刻影响,在张志恒的心中埋下了李派山水的根基,经过了十几年的反复,他终于将画笔指向了国画南派山水,从此一发不可收。


   在张志恒工作后的几十年里,他始终保持着与恩师卢沉、周思聪、李行简老师们的深厚情谊,彼此来往密切。他的画渐行渐近到达了水准时,卢沉和周思聪夫妇就说服了张志恒,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个人水墨画展。张志恒国画山水画展举办的成功,从此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他在山水画界已声名鹊起。

  通过国家级画展,张志恒对比了各名家画展的特色,发现有的画家虽有独到画风,却满眼看去千篇一律,使得观赏者产生视觉疲劳,看过大同小异的几幅画后就会转身离开,如此现象令他惊醒,他告诫自己,千万不能重蹈覆辙,一定让自己的创作像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那样丰富多彩,让观赏者尽兴而归。他还接受了老师和行家们的建议,在传承李派画风的基础上,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张氏风格,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增添新的风采。 

  张志恒至今没有停止他继续攀登山水画顶峰的脚步,他还在不断征求同学们对他画作的意见,他仍孜孜不倦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创作空间,可以笃定,未来摘取当代山水画头筹的人,定是他这样已在山巅仍不断攀登的行者。

 

                                           

[上一篇] 亦憨亦俏亦文章 ——小议尤春梅其人其画

[下一篇] 中短篇小说,在生活的长河中淘洗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