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文坛动态
文坛资讯
本会动态
征稿评奖
文坛趣事
原创作品
诗词
散文
摄影
美术
书法
小说
人物风采
文艺名家
群星灿烂
民间高手
行走天下
民俗文化
民风民俗
传说故事
记住乡愁
历史文化
创作漫谈
作品评论
创作理论
采风理论
关于我们
申请入会
本站声明
本网简介
本会机构
本会章程
本会简介
建议意见
会员服务
采风基地
本站推荐
哲理短语
采风专题
首页
>
记住乡愁
> 闇门庄•我的爱
闇门庄•我的爱
作者:路庆
闇门的果
闇门的菜,
闇门的小伙长得帅!
闇门的娃,
闇门的花
闇门的美女人人夸!
闇门的路,
闇门的桥,
闇门的风景一条条!
闇门的景,
闇门的艺
闇门的帅哥讲义气!
闇门的三岔口
闇门的善缘寺
闇门的才子是状元!
闇门的土,闇门的田,闇门的男人会赚钱!
闇门的水,
闇门的鸟,
闇门的环境能养老!
闇门的山
闇门的草
闇门上羊肉走全国
闇门上庙
闇门老学校
出了个作家名路庆
北京大 ,
上海富 ,
不如闇门渠边的一棵大柳树!
香港街 ,
美国路 ,
不如闇门上的小卖部!
宾利车 ,
宝马车 ,
不如闇门上的农用车
谨以此文献给甘肃闇门的父老乡亲,让世界人民都知道地球上有个——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闇门上!哈哈!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村里唯一的文化人——贾世渊老师,知天文懂地理,手中的彩笔绘出天下美景,在庙里学校的后墙上,画出的毛主席巨幅彩像,给贫穷的小村庄带来了希望。
庙里十八个穿的破破烂烂,流着大鼻涕,脸脏兮兮,手粗拉拉,脖子黑黢黢的小孩儿,远看像乞丐,近看邋里邋遢,知道的是贾老师的学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逃难来的娃娃。庙里的十八个“邋遢孩儿”分别是:水义,从福,虎莲,雨风,岁春,兰兰,香云,香兰,得云,长角,岁成,雒忠,香林,先娃,贾如华,牛焕焕,贾煥煥,双园(现佛教协会会长)。
岁月真是把杀猪的刀,如今,这十八个娃娃已迈入老年,甲子轮回,人生归零,再次回到当年的峥嵘岁月,每每想起曾经的年少时光,虽吃不饱穿不暖,却有无尽的欢乐……
剃 头
剃头,如今叫“美发”“理发”,男的一般每个月理一次发,女士则没事就捯饬,今天开个花,明天拉个直,后天染个彩,花样繁多,相当便宜。可这在当时,那可是件大事,难事,只有县城才会有寥寥的一两家剃头铺子,村里大多是些走村串庄的大章,每剃一颗脑袋,收五分钱或一碗粮食,就这,多数庄户人家也是出不起的。
谁家有人剃头,娃娃们便会跑去围着看,最有意思的就是,人家剃光头
后,大家都要争先恐后地上前摸一把,摸完嘴里便“蒋光头、蒋光头”叫个不停,边叫边笑着跑开。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蒋光头是个啥。
在进庙上学前一年,记不清是二姐还是三姐,领俺去城里师范学校门口的大姐家,印象中大姐家上房很高,台阶很高。当时,外甥狗娃的爷爷,我叫表叔爸,在木匠铺当过八级木匠。看见俺跟狗娃的头发长的像马毛,便从茅房(后圈)里提出晚上一家大小用的尿盆盆,放在台子上,从电壶里倒进热水,先把狗娃的头摁在尿盆子里一通洗。不知道是因为害怕刀子,还是水太热,还是尿骚味憋气,狗娃的哭喊地比杀猪还惨,响彻大院,嘴里哭得叫着“不剃光头、不要光头”八级木工的爷爷嘴上应着:“好,不剃光头。”手里却七里咔嚓,三下五除二,锃明瓦亮的一颗光头诞生啦。剃完还高兴的说:“这多凉快,多好洗,剃头隔的时间长了好剃。”狗娃两手捂着头,眼泪汪汪地看着爷爷开始给尕舅舅收拾脑袋。当时自己心里还想:“剃这么大光头,还敢满巷子去疯跑。小伙伴们肯定都要摸蒋光头啦。”
把头伸进狗娃洗过的黑水里,闭上眼睛,闭紧嘴巴,即使这样,一股一股浓重地尿骚味还是熏的人喘不上气来。这时,大广播里反复响起洪亮激昂地声音:“广大革命群众请注意,今天下午三点有重要广播,请注意收听!”表叔爸嘴里念叨着:“这不知道又要干啥。”边自己念叨着边问我:“剃光头,还是留点?”“留点!留点!”我忙不迭应声道。话音正从我的嘴中往外输送的空当,狗娃爷,我的表叔爸,已挥着剃头刀从我的额前中间处一刀剃到了后脑勺,两寸宽的头皮处霎时感到一阵阵的凉风拂过,表叔爸一边在翻布条上,上下磨着老剃头刀,一边笑呵呵地问我:“还留不留?”中间都秃了,还咋留偏分?只好连声回答:“不留,不留了,表叔爸。”表叔爸爽朗地笑声中第二个光头出炉了,老人家笑着直说:“这多凉爽!多美!”边上的狗娃一下子也破涕为笑了“尕舅舅也成蒋光头了。”
现如今,一进理发店,坐在舒适的软椅上理发时,狗娃爷表叔爸当年剃头的那一幕就会出现在脑海里,每每想起,总是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碰到理发师问“留什么头”时,更是会哈哈大笑起来,把这儿时难忘剃头的故事讲给理发师听。现在,我讲给文友听,讲给同龄人、庙里念过书的焕焕们听。
拾 粪
五六十年代,农村很少见到化肥,农民种地全靠农家肥。“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种庄稼离不开肥料,各种粪是最好的有机肥料,种菜菜香、种麦子麦香。一到冬天,看谁家粪堆大,就证明这家大人娃娃都勤快。那个年代,拾粪是农村大人、小孩一项重要的工作。
放学没事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背着背篓,拿着粪铲在走村串庄的大小路上,拐弯转角的去寻各类粪便。一旦发现粪,便用粪叉和土一起拾到背着的烂背篓里。这粪有人粪,猪、羊、狗、马、驴、牛、骆驼等各类牲畜的粪,村外还有狼粪、野狐狸粪等等。狗粪、狼粪最臭,拾这类粪便的时候,臭的直让人恶心反胃;最好闻、好看、爱拾的是骆驼粪,大小一致,好像现在饭店里的油炸小馍头一样可爱。
住在靠路边的人家,每到凌晨三点多开始,便能听见驼铃声响,拉骆驼的老回回唱着好听的花儿调调,大人们便催还在梦乡中的娃娃们“快起来拾粪去,快听,驼队很长,快快起!”不一会儿,焕焕、玉苗、双园、包爷几个人就抢的拾完了,爬起来,抓起背篓,再转战冲向马路。路上已有起的更早的背粪篓的人影了。土路上,一串骆驼粪,有序的排着队,静静的躺在地上,时间长的已冻成了屎橛子,拾的时候要用粪铲铲,着了急还得用手去抠,凉凉的,硬硬的;刚走过的骆驼队伍留下的粪蛋蛋黑又亮,还冒着热气,抓起来热呼呼的,正好捂捂冷冰冰的小手,人少的时候,总想着能拾到更多的粪便;拾粪的人多了,就来不及多想,只想自己抓的越快越好,慢了,就会被前面的碎牛抢去了。
有一天早上,路上有很多驴粪、马粪、骆驼粪,正拾着,双园人小,拾不及,便放下背篓,拿着粪铲铲往前跑着,见粪就划圈圈,嘴里念念有词:“这是我的,我的。”
现在想来,这拾粪也是要有智慧,也是要有文化的。
拔猪草
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这十八个穿着破破烂烂、脸脏、手脏、脖子更脏的同学,相约给家里的猪拔草。放学,十八个娃冲出庙门,跑回家,扔下书袋子,随手抓哇点吃的装在烂口袋里,背上专用的烂背兜,三五成群地去地里、沟里、山坡坡上,寻找猪吃的小灰条、大灰条、麻索、乃蒿子、扫帚巾巾等,有时候还爬到榆树上捋榆钱树叶叶。
十八个人不敢跑远,怕天黑回不来,大人四下去寻,便有序的分布在庄子周围,把猪能吃的草拔的干干净净。
那时候人都没粮食吃,哪轮得上给猪吃。给猪拔草,一来是因为春夏秋三季,家里的猪都是靠各种青草,刷锅水吊命的;二来,这十八个脏娃娃也是为自己的穷家做贡献;三是那年代吃不饱,娃娃们借着给猪拔草的机会,满野地里寻能吃的东西,偷拔人家的红萝卜、绿萝卜吃。尤其到了秋天,能吃的种类会多些,撅一把韭菜,沾上炒面,辣的直流眼泪,胜过人间美味。四是几个人结伙上山、下河玩,有时候找见个看瓜窑洞,便会分两伙学打仗。这一般都是贾汝华安排,偷偷从家里拿上他姐夫给他家弄去的红药水,以防谁头被打烂了,好治疗。
有时耍过点了,突然发现天黑了,无法看清灰条,怕回家挨骂,便另想办法。云庆教大家,在背兜里横插上木棍棍,胡乱拔些猪不吃的草,蓬在背兜顶上,远远看起来,好像高高满满一背兜草,背起来也是轻飘飘的,回家进门装出一副很重的样子,趁大人不注意,快速倒进猪圈,屡试不爽,只有兰兰,碎春,香云经常被大人发现,挨骂挨巴掌。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人吃不饱,穿不暖,猪更吃不饱,圈里更是又脏又冷。
扫烧火煨炕的柴草
冬天,这十八个小伙伴便转行,扫烧火煨炕的柴草。
下午放学,走出破庙,十八个娃娃穿着露棉花的破棉袄,背上破背兜,大多时候都是和贾汝华 相跟着,有时上山挖柴根,有时沟里扫干柴草、干羊粪、驴粪、马粪……小脏手冻的像馒头一样,时不时还会冻出血口子来。太阳落山回家,好的柴火留着做饭烧,小柴火枝,各种粪便倒在炕洞口,晚上睡觉前,大人们细心填进炕道洞里,点着火,堵好洞门,全家人幸福的在热炕上进入梦乡。
拾柴,拾的最好,最快,最多的当属贾汝华,手快,力大。他家院里柴火堆最大。
拾柴最不行的是云庆、兰兰、得云、香云,眼慢,手慢,劲儿小,因此常挨大人们责骂!骂是骂,晚上稀湯寡水的面条还是让吃的!
跳房子
那个年代,没有几个家里能买得起像样的玩具,体育设施也少的可怜,娃娃们能玩的游戏都是自己动手创造发明的。跳房子、扔沙包、打弹弓等等,其中,跳房子最受大家欢迎,因为男娃娃女娃娃可以一起玩。
跳房子,选一块平整光净的土地,用瓦块,石头画出方格,六个方格象征六间房,所以叫跳房子。方格有大有小,这样跳起来就有难度了。
男娃娃一般是过年穿双新鞋,到开春就烂了,夏天的时候更是烂的踢里踏拉的。玩跳房子时,大多会光脚片子,就为了省鞋。
游戏开始,通过猜大小,分出先后,两人三人都可以跳。先将瓦片或石头片片投掷在格子里,也就是房子一楼,这样就开始跳了,跳的时候,单脚着地,踢石头片片或瓦片,一格一格过关,双脚着地、出线或压线,即算输。第二个人开跳,如果中途第二人也输了,前一个人便从刚才输的那格继续跳,如顺利过关,便算过关,接着从二层开始跳,如此,谁先跳完三层谁赢。那会儿不知道有楼房。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见了,画的房子就是想像着平房套平房的模样。小伙伴们经常为了压线没压线的原则问题,争的是面红耳赤。有时生气翻了脸,一出火,用脚板子把画好的房子一顿抹擦,嘴上还气鼓鼓地嚷着“不和你个赖沟习耍了!”伴随着尘土飞扬,小伙伴们悻悻而回。有时候,说的多了,两人便会吵起来,吵着害怕打起锤,云庆总是先边往回撤,边嘴里叫着“不和赖沟耍了,再也不耍了……”
过不大会儿,吵架的俩人在街上又碰上了,总有一个不好意思的试探“岁春,咱们耍跳房子哇。”“耍就耍,但不准耍赖。”“嗯,走。”这样一来,大家又互相规距容让些,能多耍会儿。有时跳到天黑看不清划的线,便听见大人们召唤“得云,兰兰,吃饭啦。”伙伴们也玩饿啦,一听家大人召唤,便开开心心灰头土脸的往家跑,吃棋划子面条。
现在的娃娃们用手打游戏机,可知,五十多年前的我们用脚就玩游戏了。
捉虱子
虱子,是寄生在穷人身上的一种虫虫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一件衣服春夏秋冬,基本上二十四小时穿在身上,补丁摞补丁。那年月,除了夏天,其它三季基本上不洗澡,庙里上学的娃娃们身上都有虱子,有的女娃娃头上也生虱子,阳光下,经常能看见头发上的虱子们在活动。
冬天,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们,晒暖和了便脱下衣服,开始捉虱子。捉虱子也需要技巧。那时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手工缝制的,虱子一般都藏在接缝大毛缝多的地方。用手指甲把衣服缝一点一点地扒开寻找,找到一个虱子,两个大拇指甲对着一挤,便听到“咯嘣”一声清脆的响声,虱子暴毙。谁衣服里找见的多,谁的两个大拇指甲盖就最红,谁的收获也最大,身上肯定会舒爽两天。藏在破衣服缝缝中的虮子,是虱子的卵,通过人的体温变成小虱子后吸食人血,很快长成大虱子。
在庙里上学的时候时,男生们有时捉住虱子会丢到方砖上用脚踩着听响声;有时也会一家人坐下来给娃娃捉虱子,缠脚的老太太一解开缠脚布条条,那虱子会到处乱跑……
碰上全家灭虱子,就会给衣服上,炕上,被子上洒六六粉。这可能是当时根除虱子最有效的手段了,由于缺水,一般不舍得烧一大锅水烫衣服杀虱子。
有时大人们边给娃娃捉衣服上的虱子,边学南杆话:提住一个大虱子,便说你吃曹(我)的肉,曹(我)把你全吃掉,假装扔进嘴里,牙咬嘣一声。
这种寄生在穷人身上小虫虫一旦多了,便会咬得你从梦中惊醒,会打破人们常说的“虱子多了不咬人”的传说。
这是一段真实,痛苦的记忆。
耍 水
那时,闇门庄子有两条水渠,小点的是从西滩抽水站引过来的。在深壕上架起一根铁管子,从得云家,兰兰,云庆,牛家焕焕家的门口过,经玉苗家后墙时,水渠形成一个洞口,穿过汽车路延伸,正好能浇上玉苗家的花园和岁成家的花园,再从庙右侧通过,去浇井沙子的庄家地。
人小水大时,夏天便在这个水渠里耍水、洗衣服,得云,云庆,兰兰,贾家焕焕,常在水渠边上耍渠渠。
长大点后,便常去水义家后墙,玉玉、先娃家门前的那条大水渠耍水。这个水渠大,水深的能淹过娃娃的头。不会耍的是断不敢下水的,怕大人知道了挨打,更怕被淹死。当时最会耍水的是贾汝华、跟联、水义、佛义、先娃,总觉得在大水渠里耍的不过瘾,夏天苦水河发洪水时,便背着大人,去搏击洪水,偶尔会捞上个大西瓜给娃娃们吃,在这群娃娃眼里,会耍大洪水简直跟英雄一般。
有一年,苦水河大洪水过后,贾汝华领着一群庙里的同学,跑到河沿上,教大家耍水。在浑黄浑黄的水里,得云也跟着训练。贾汝华说,不用怕,水越浑,人越不会沉底,爬在水里,真的漂在水面上,那叫一个美呀,得意的不得了,顺水而下的漂着,要是不会耍,光漂着,很快就会漂到黄河喂了鱼了。
那次,贾汝华在前,得云拽着他的一只脚,云庆拽着得云的脚,贾焕焕再拽着云庆的脚,从河这边下水,漂到对岸浠泥汤里爬上岸,再从桥上跑回村里的渠里洗掉身上的泥。
这是得云一生耍水耍的最大、最好、最冒险、最刺激、最成功、记忆最深的一次,也是最后一回耍大水。
最后归零,最后感谢胆大心细的教练贾汝华同学。
搡 磨(推磨)
郊外徒步,经常会路过一些败落的乡村,随处可见弃置的石磨盘,大不碾子,便会想起儿时推磨的情形(闇门上人叫搡磨)。娃娃们会跑路开始的简单劳动,就是跟着母亲或家姐们在磨道里搡磨。
那时,没电,更没有磨面机,磨面碾米全靠人力。有实力的家里养头毛驴,干活的时候,把驴的两只眼像戴乳罩一样给蒙上,主要是怕它看见磨盘上的麦子偷吃,那会儿,人都吃不饱,牲口更饿的厉害。架上套子,一边打着,一边吆喝着“得,啾”;口令一下,鞭子在驴屁股上轻轻一打,驴儿便慢悠悠的走起来,石磨开始转动,一边把麦子往磨盘中间的洞口扫,一边挥着鞭子赶驴,香喷喷的面粉顺着石槽一缕缕的流入盆里。可怜的毛驴闻着面香,饿着肚子,一转一上午,有时一转就是一天。
得云们十八个发小,儿时都搡过磨。搡磨这活儿,虽说不用多大力,可绝对要有不停转圈圈的耐心。往往转到半响午,肚子就饿的不行了,头又疼又晕,更要命的是后脑勺总感觉向上勾勾,特别难受,想吐还吐不出来,二姐见了,下特赦令“得云不搡了,去歇缓歇缓。”听到特赦,一溜烟儿便跑去找云庆、焕焕耍去了,问焕焕:“驴转一早上,头疼不疼?”“驴头大,转不疼。”此时,三姐,二哥云得一边抹着泪花,一边坚持搡磨,直到全部磨完。
最喜欢搡的粮食是家里突然炒麦子、黄豆,有时还有点麻子。炒熟的粮食倒磨盘上,娃娃们肚饿嘴馋,抱着搡磨棍,趁大人们不注意,便会偷偷抓一把塞嘴里,那个香啊,搡起磨来也特有干劲。有时候,云庆、兰兰闻见得云家推炒面,也积极跑来帮忙,为的是能偷偷吃一口麦子,抓一把炒面!(写此文字时,心酸泪下)得云也常去云庆、兰兰、焕焕、岁春、虎联家帮着搡磨……
那时候乡下来亲戚,要是套着毛驴车,或骑驴来,最受欢迎,大人们会马上动义,把家里现有的麦子全部都磨完。
难忘的童年,香香的炒面。这些历史记忆,作为我们那代人,有责任留给后代去了解,去传说。
河南文友吕建国点评:
我的村庄我的爱,我的童年记忆里那些人那些事在风雨驳蚀多年后依然历历在目,那时的生活尽管穷,可称家徒四壁,生活简单而快乐不失,纯朴的农村田园生活方式,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沉浸在一种慢生活的时空,尽享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民俗民风淳朴善良,自然和谐,现在回忆起来儿时的玩伴儿时的记忆,那叫一个幸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一觉扬州梦,依稀在昨天,几十年峥嵘岁月,除了年轮的印记还有什么可以留住的,唯愿不负天地不负此生。
太原文友杨旭东点评:
人生是一首壮丽的诗
剃头,
拾粪,
割猪草,
扫柴禾。
唯有路存坎坷,
才能德满乾坤;
是为博爱天下,
君乃义壮山河。
心底无私做事,
大度能容做人。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路庆的作品感人,务实,幽默,哲理
台湾文友张宏读后感:
读路庆小小说《我的村庄•我的爱》十八个伙伴的童年系列,八篇短文都是特定年代朴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童趣乡愁点点滴滴血浓于水,特别喜欢看作家路庆写的这类纪实文章,它们取之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细腻朴实,每一篇都是丰富厚重的历史记录。从他信手拈来的从容文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字功底,每一句诿诿道来的喜怒哀乐中,都蕴含着对历史对人文厚积薄发的沉淀……
感谢路庆,他以超强知识储备、适时的名句或百姓平民语言化的串接、融汇了古今纪实传记的传承……路庆小小说总会给人以真善美的感受和启迪,终于明白为何有那么多铁丝文友的追随,他自内而外散发出的大家气质气度令读者信服敬佩崇拜……
宁夏书画家评论家申才点评:
写的好啊,家乡的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抹不去的乡愁,还有那改变不了的乡音,更有那梦中白发苍苍的老娘,捏一把鼻涕,擦一把泪,谁能一生把家乡忘吆,十八位发小,随各自东西,但心还紧紧的连在一起,这就是精神的寄托,这就是走向未来的动力。祝路兄艺术青春永放光芒。
河南文友吕建国点评:
《十八个伙伴的童年》剃头,拾粪,拔猪草……那是一个特殊年代发生在广大农村地区少年儿童所必有的经历,在陇西边远地区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庄破庙里,本应塑立十八罗汉的地方却有十八个少儿玩伴在这里学习成长,一个个憨态可掬,那时除了上课学习还要义务积肥,帮助大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以贴补家用,生活简单快乐,常常食不果腹,但感觉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劲儿,游戏玩耍打闹嬉戏,日子在不经意间划过,转眼就是一个轮回,如今,当年的"十八罗汉”已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辈,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回忆起儿时的同学玩伴,感悟着人生经历世事沧桑,时间的流逝无情地洗涮着一切,留给人们的只有回忆,苦涩中带有甜美,那样纯真挚朴的儿时记忆,再也不会回来了,一切众生都被时光裹挟着向前再向前。作家用简约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那一代人,那个特殊年代的农村少年儿童的经历,想必会引起读者的共鸣。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它让我们学会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生活,创造幸福未来。时光飞逝,今非昔比,但我们还是要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记住昨天,不忘初心,展望明天,奋力前行。
广西作家评论家老保点评:
路庆《闇门庄我的爱》之童年记忆。一字一句反复读了两遍,边读边咂摸品尝,真是滋味悠长兴味盎然,多少情感随着童年的记忆扑面而来,一颗心,温馨得要溶化!因为路庆所记述的十八个伙伴的童年往事我一件件地都玩过!最恨的是剃头,想留几根毛扮扮酷父亲都不允,非剃得锃光瓦亮照出人影儿,好让同学偷袭响亮地扇巴掌;最温暖的是拾粪,随阿娘或在阿娘指导下挎个竹蔑篮子拾猪牛粪交生产队挣工分,与双园见粪划圈不同,阿娘教我见到大坨牛粪来不及拾的,在上面插根草棍儿别人就知道这粪有主了就不会再拾,那时的人多憨实啊;最爽的是路庆们拔猪草,俺和姐姐弟弟是跳进冰凉的右江河去拔鲜嫩嫩的水草回家熬猪潲,那入水刹那间的快感真是无可比拟;最辛苦的是拾柴草,主要是枯落的松针,挑得磨破肩膀压扁人,俺长不过二米都是挑松针闹的,不然篮球场上没姚明什么事了;最疯的是藏猫猫,一大帮伙伴在村街上呼啸狂奔,烦到狗都懒吠。俺跟路庆相差十岁,西南西北相距万里,但童年的事儿差不离,可见寰球同此凉热。不同的是俺的记忆是吉光片羽散散落落,路庆的文章却是艺术的传神造就整体的力量。他所述五件往事每件都有生动的细节和特定时代的烙印,同时浸染着浓郁的乡土眷恋之情,非大手笔不能为。三岁看老。我不避牵强穿凿的嫌疑,从路庆的童年似乎可以推导出路庆的特点:一是大,讲团队精神,对数十年前的十八个伙伴的姓名特性记得清清楚,其向心力凝聚力极大;二是野,即创新,不安分,"疯";三是趣,所述之事莫不妙趣横生,即便是穷得锅里没米脸上的笑容也不曾少分毫,这与路庆后青年时代"交有趣朋友而非有用朋友"何其相承;四是情,情意深重,小伙伴们不管是贫是富是脏是臭,一律深情记述,这是路庆最基本的色调。人生最深刻最动情的记忆在童年,而非初恋,许多人不自知,我幸而得读路庆文章知之。
广东文友梅西点评:
《闇门村 我的爱》有感:路庆老师别出心裁,以剃头,拾粪,拔猪草,扫烧火畏炕的柴草,藏猫猫,捉虱子,耍水,跳房子一件件难忘的事情串起全文,是一部很完整的儿童生活大全,简约凝练,句意流畅,描写佳妙,有趣、有情、有声、有景,有色。十八个发小的童年逝不去的情怀,昨天的生活,今天的历史。捧读您笔下文字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仿佛又把读者带回了远去的童年时代……
山东作家评论家老蒋点评:
尽管岁月沧桑,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记忆的底片却在作家心灵的深处历久弥新,剃头、拾粪、拔猪草、扫柴禾、逮虱子、耍水、跳房子等生活场景历历在目,如同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信笔写来,皆成趣味,亲切质朴,清新自然,令人怀想和留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故乡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要留得住故乡,记得住乡愁。爱之切,记之深。作家路庆以质朴的语言对儿时的嬉戏忠实地记叙,以存野趣,以独特的审美标准去芜存菁,使其野趣化为雅趣,不仅如此,作家以神来之笔,将甘肃的民俗牵引到深厚的文化背景里去。
西安交大文友李校长点评:
路老师的小小说《闇门庄·我的爱》,着实让我这个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育人感叹万千,抛开入木三分的描述,抛开真情实感,我所感叹的是那个原生态的山村,那十八个,不,是所有那里的孩子的童年,虽然贫苦,但是那么丰富,那么令人难忘,而如今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尽管生活在如此物质丰富,如此花花的世界,但是,童年有什么,长大了值得回忆的童年有什么?又有什么可难忘的呢?一声叹息……
路老师强大的记忆力,连童年小伙伴的名字都如数家珍,那一个个小故事的小细节都历历在目,让读者更深切的捕捉到了,那帮纯真质朴孩子们的童真童趣的世界,好美呀,真情实感,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剃头,捡粪,拔猪草,捉虱子,扫炕草烧炕,藏猫猫,耍水水,跳房子……那一个个情节跃然纸上,勾起多少人共鸣啊,这样的童年已然成了历史,路老师参与了历史,经历的改变,又谱写了人生,最有发言权的民间史学家当之无愧!
来源:
采风网
编辑:赞杨 总编
点击量:13934
发表时间:2017-03-10
[下一篇]
元氏城东六合会
[上一篇]
剃头
评论
登录
/
注册
栏目导航
民风民俗
传说故事
记住乡愁
历史文化
热门
中秋
广寒宫
赏月
愁肠殢酒《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九十七
格局
岁次 甲辰年立冬
不让须眉女杰《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九十六
新愁旧恨《韩氏大家成语故事》九十五
写在刘文俊伯父安葬之日
卜算子 立冬
最新发表
七律 瑞雪
迎春雪
水调歌头 贺新春
平原贴
盼雪
过年看杀猪
回家过年
春节了我的心还在老山
吃饺子
这场雪啊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已有采风网账户,请绑定已有账户
没有采风网账户,需要新建账户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